作者简介:从小到大,连小组长都没有当过的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如痴如呆地做着没有立项、永不结题的项日——“让100%的学生喜欢汉字、写作、阅读”。读点书,教点书,写点书,简简单单,幸福行走。
一、孩子天生就会写作
珂珂:高老师,您好!我们知道小学生在三年级开始正式接触作文,从教学的意义上看,这个时候可不可以说是“作文的原点、启蒙”?
高子阳:小学三年级正式开始作文的国家是不多的,中国是其中之一。但从儿童写作的本质来看,不能把当下的“三年级的正式写作”称为“作文的原点、启蒙”,真正的原点、启蒙在一年级。美国后现代主义大师格雷夫斯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实验可以说明这一点。在开学第一天,实验人员把一张纸发下去,告诉小朋友,我们开始写作文,也就是在纸上写点东西。无数个班级试验下来,发现学生马上拿起笔在纸上画画、写名字、写一句不怎么通顺,一句中有多个单词少了字母的话,但没有几个人提出自己不会写作。但让小朋友把纸收起来,发一本书,告诉学生开始读书,85%的学生举手说,说自己不会读书,因为自己不认识字。这一实验让格雷夫斯得出:90%的孩子在开始上学的时候就认为自己会写作,15%的学生认为自己会阅读。这个试验告诉我们:一入学,学生就是会写作的,也是不怕写作的,也应该去写作。细细思考,这应该才是写作教学意义的“原点认识”。
珂珂:“作文的原点”对一个孩子的写作影响很大,就像播下了一颗种子,它决定了这个孩子的未来,是长成一棵树、一朵花,还是其他。高老师在这个阶段是如何教他们写作文的呢?
高子阳:我只要接一个新班,都要进行每天5行日记的实验,即同学们每天要用5行百字的方式简单记下自己当天最值得记下来的事。一年级孩子入学前,我给家长进行了专门培训,让孩子回家描述自己在学校的一天,父母用手机录下,然后整理(我们有专门的5行日记记录卡,家长写好,每天上学时让孩子带来插在班级日记袋中),告诉家长必须坚持两年,而这两年的记录是家长交给孩子人生最好的礼物。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自己每天写5行日记,从开学第一天写起。写到四年级,我就发现全班同学没有人愿意用5行写事了,每天写一页是最少的,写一两页纸那是正常的。
二、不要逼孩子远离有意思的生活
珂珂:我们杂志社有一个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届,今年是第十一届。据我们观察,一个五六年级的孩子作文中已带有“成人腔”“大主题”“伪崇高”“假情感”的病症了。这个原因是什么呢?有何危害?
高子阳:我冒着被无数语文老师骂的可能性来说,主要与我们语文老师不会教写作有关。比如,老师们都清楚模仿是写作教学永远需要的,但模仿重在文章形式而不是内容,这一点老师们普遍不明白,所以许多老师无法让学生从模仿中跳出来。比如,美国小学一年级至高三,研究报告的格式是完全统一的,你的内容如果都是模仿没有创新,你永远得不到较高的等级评价。当然,出现这些病症也与我们的教材有关,能让学生说真话、说儿童自己的话、进行真正研究、大胆自由表达的作文题不是很多,其中有意义的话题远远多于有意思的话题,所以学生被逼去写一篇篇有意义的文章而逐渐远离写有意思的生活。
珂珂:那么高老师您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高子阳:我教学生写作都与大面积的阅读联系在一起了。比如阅读童书,你会发现作家特别会给文章中的人物起名字。我就以“名字”为主题开展了系列写作:第一天我让孩子写自己名字的故事;第二天写爸爸名字的故事(孩子不知道,就让他们用字典中的解释去写,回家读给爷爷、奶奶听,然后根据爷爷、奶奶所说修改);第三天写妈妈名字的故事(方法参照写爸爸);第四天我布置他们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名字的故事(90%以上的孩子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我就让孩子给他们写一封道歉信,然后回家一一读给他们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肯定会把自己的名字及故事告诉小孩子的);第五至第八天就写这四位老人名字的故事;第九、十天我告诉同学们你们肯定会长大的,长大也会结婚的,也会有小宝宝的,接下来请大家给自己的小宝宝起名字,并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同学们说自己不知道未来老公、老婆姓什么,我就说随你们的姓;有学生说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我说就写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如果愿意写双胞胎男的、女的都行);第十一天,我专门上了一节创意写作课——《我给蚂蚁起名字》(我用很多创意故事给学生讲名字,比如《麦子鹦鹉历险记》一书中的四只鹦鹉用美国第一至四任的总统命名的……),这节课让孩子的灵感迸发,他们后来的作文,一旦涉及名字,真的非常有创意。
三、有趣好玩的作文世界
珂珂:孩子不喜欢作文是不是与我们的评价标准有关呢?
高子阳:我们的学生不喜欢作文其实与我们老师不按照标准来、随意提高标准有关。高标准、优质作品的标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达不到的,如果我们都能以合格的标准引领孩子写作,孩子怎么可能会讨厌写作?我的“让100%的学生喜欢写作”从未要求学生写优质作文,孩子写出合格的作品就行了。
珂珂:在高老师的眼里,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呢?您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高子阳:我非常喜欢《亲爱的汉修先生》这部书,这本书的广告词是“一本《亲爱的汉修先生》胜过所有的作文书”。这本书的作者叫贝芙莉·克莱瑞,她的母亲是小学老师。她的母亲以什么样的标准教贝芙莉·克莱瑞写作的?四个标准:一是写身边的事,二是写好玩的事,三是写有趣的事,四是所写的文章、书籍让读者能够笑起来。我每教一个新班,我都会把这本书一字一句地大声朗读给孩子听,并且告诉孩子这四个标准,告诉他们也这么做,告诉他们我也是以这样的标准看大家的文章。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16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