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铭 李秀淼 郭四保 冷祥平 贾华健
2015年6月,新宁县某黄牛养殖场发生了一起牛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笔者接诊后,根据患病牛临床症状及死亡牛解剖病理变化,实验室辅助诊断,诊断为牛出血性败血病。经过综合防治,13只患病牛全部治愈。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5年6月17日上午,笔者接到某牛场场主电话,说场内饲养的牛今天早晨死了一头,场内还有2头牛发病,请求出诊。笔者立即赶到现场进行诊治,饲养员诉:昨日上午牛全部放牧,中午发现1头牛神态异常,舌伸出口外,嘴角流泡沫性涎液,当地兽医诊断为有机磷农药中毒,使用阿托品及解磷定治疗无效,该牛于今日早6点死亡,经对全场牛群观察,还有2头牛精神不振。笔者经对患病牛的临床检查,结合死亡牛的尸体解剖病理变化及涂片镜检,确诊为牛出血性败血病,通过对患病牛治疗和群防群治的综合措施,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2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2~5d。牛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反刍停止,食欲废绝,呼吸急促。在头、颈和咽部皮下出现水肿,初有热感,坚实而痛,后逐渐变冷,疼痛减轻。咽喉部及其周围组织高度红肿,舌伸出口外,呈暗红色。患牛高度呼吸困难,流泪、流涎、磨牙,可视黏膜发绀,有的腹泻,也有先便秘后腹泻的,粪便带黏液或血液,恶臭;两鼻孔流出鼻涕或带泡沫或带血、泡沫分泌物;常在1~3d死亡。
3 病理变化
通过对死亡牛的解剖,主要病理变化如下:全身呈一般败血症变化。黏膜和内脏表面有广泛性的点状出血点,胸腹腔内有大量渗出液,全身淋巴结明显肿大。胸腔内大量似蛋花液样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液,肺与胸膜、心包轻度粘连,肺有肝变。切面红色或灰黄色,有小坏死灶,小叶间质稍增宽。胃肠黏膜出血较严重。
4 诊断
采取病死牛的心、肝、脾、淋巴结、体腔渗出物等5份样品,经县兽医实验室作血液涂片染色后镜检,结果5个样品涂片中均发现有两端明显着色的卵圆形杆菌,结合病牛的临床症状和死亡牛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牛出血性败血病。纯粹靠临床经验诊断应注意与炭疽、气肿疽、牛肺疫等疾病区别。
得出初步诊断结果后,立即对全场34头牛全部进行检查和测温,除2头牛临床症状较明显外,经体温检测又发现7头牛体温升高,第2天、第3天继续观察测温,又检出4头牛体温升高,凡体温升高者一律按患病牛处理,共有患病牛13头。
5 治疗
立即隔离病牛,做好全场清洁卫生,粪尿、污水污物经消毒后清理出场经发酵处理。用20%二氯异氰酸钠1:1000倍稀释全场彻底消毒,1次/d,连用7d。
治疗患病牛以磺胺类药物为首选。一次静脉注射10%磺胺噻唑钠50~150mL,2次/d,连用3~5d。对未发病牛使用复方磺胺嘧啶钠20~25mg/(kg.bw)内服或拌料预防,2次/d,连用3d。4d后场内未发现新病例,7d后牛群全部恢复正常。
6 诊治体会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当地以5-8月发病最多,黄牛、水牛均可发生。诊断上如不及早,体温下降及因舌伸出口外,嘴角流泡沫性涎液等症状,易误诊为中毒,因此,诊断应全面仔细。一旦发生本病,应加强病牛护理,对病牛饲喂一些易消化的饲草和粮食,但不能喂得太饱,做好全场彻底消毒,保持栏舍通风、干燥,做到冬暖夏凉,尽量减少应激。治疗以磺胺类药物为首选,有条件的结合使用免疫血清,效果更佳,也可选用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先锋霉素和阿莫西林等抗菌素,并坚持疗程用药。对因病死亡牛应做到不剥皮、不抛弃、不出售、不上市、不食用,应作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粪便、污染的饲料及垫草也应焚烧销毁,以减少病原传播。本病流行地区应每年对辖区内牛群按氢氧化铝菌苗名单进行注射1次,以抗牛出血性败血症。
(编辑:赵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