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娉雯
[摘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普遍面临着到课率、抬头率不高的教学实施困境。因此,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既要加强教师的思想理论素养也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模式与考核方式以达到教学目的和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和教学目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课堂模式;多元化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4-0040-03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困境
习近平主席讲道:“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中央16号文件:“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与道德水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实效。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与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教师提不起精神,学生不愿抬头。究其困境,有以下若干。
(一)学生群体的实用主义倾向导致思政课无用论流行
学生群体的实用主义倾向由来已久,在高校更为普遍。大学生往往将所修课程与未来工作之间直接连接,他们依据所修课程与毕业找工作相关度来确定投入热情和精力。如果说过去高校学生群体实用主义倾向是固疾的话,那么现在高校就成为实用主义滥觞的演武场。近两年湖南省组织了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堂,笔者连续参加了几期示范课堂的听课学习。在这些示范课教学中,上课的老师能够悉心备课,准备充分;理论分析上能够做到深入浅出;教师也积极开展互动。当然,不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但是却有相当部分同学,完全无视授课教师和听课教授,有的课堂绝大部分同学公然的在做与本门课程无关的作业或者玩手机和交头接耳。课后我们组织了学生的座谈会。在问到“为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或“为什么不愿意听讲”时,学生普遍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给予他们专业理论知识或者技能,也不像英语,面对现实中考证与就业的要求。因而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与将来的职业没有任何关系,在所有科目中,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最无用的课程之一。
当代的大学生个性鲜明张扬、自主自信;在学习的过程中,追求课程的实用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不起精神,更谈不上认真领会。通过座谈,我们得知,即使部分同学过来上课也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考研必须考思想政治理论,听课会给自己的考研复习带来帮助。二是作为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如果缺课将会影响入党评优。可见大学生群体的实用主义倾向已经达到了何种程度。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出现到课率不高,即使人来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是玩手机,就是在看其他书籍等。
(二)学生自主独立意识加强,反感政治宣教与思想灌输
随着对外开放,经济的全球化,信息来源广泛与迅速。各种思想文化融汇交织,相互碰撞,社会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与此相对应的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学习力与接受能力更强。特别是受当前社会不良风气和西方的某些消极普世价值产生不良影响,大学生表现为不满足思政课堂教学中灌输和宣教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段。特别要指出的是,我国正经历着剧烈的社会变革,社会改革正全面深化,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社会结构有巨大的转变,并伴随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与矛盾,诸如贪污腐化、滥用私权、贫富差距拉大,分配不公等现象。有些学生家长正是在这个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艰难生活者。父母打拼的辛酸让90后的学生既背负着寻求未来美好生活的压力,又感慨底层奋斗的艰难与无难为力。对现实的感受,让他们觉得思政课题所讲主题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感受相距甚远。这些社会问题深深的影响90后学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塑造,现实的压力让他们难以客观的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能量与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已经是生活水平已经大幅提高,物质比较丰富的时代。他们大部分没有切身的体念过斗争、饥饿、贫穷。吃野菜、挖草根的艰难困苦。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主要是从课堂、祖辈听到,从战争片、纪录片中了解。更不太可能听到抗战英雄现场的真实讲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浴血奋战,为信仰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先烈事迹,对他们而言既感陌生也感到神奇!因而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只是在做政治的宣讲与思想的灌输。
(三)教师授课方式陈旧,缺乏革新的教学模式
学生对思想理论课堂的消极,让一开始想上好思想政治理论的老师激情也慢慢冷却,认为讲台上演的是独角戏,没有思想的共鸣与响应,让老师觉得上课已是素然无味。
在工作中缺乏热情,理论上不求进取,在知识结构上不注重更新。对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会现实、时事政治、军事外交等无法及时的客观的讲解与研讨,对大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等关心不够,导致思想政治讲授的针对性、时效性不强,学生难以产生兴趣。黑压压的教室学生干自己的事情,记单词、写作业、带上耳机听音乐,或是手机上网玩游戏。老师在讲台上有气无力地念着教材,无任何表情!
(四)不合理的考核制度滋生思政课堂的散漫情绪。
目前高校对思政课考核总体上有三种,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和论文写作。这几种考核方式各有利弊。目前,有相当多的高校采取的是开卷考试。高校实行了开卷考试,当然这大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为这避免将思政课当作一种死记硬背的条款、口号等死记忆性知识。但从另外角度而言,考核方式的简单,也助长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消极散漫的学习状态。通过访谈得知,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是不需要听讲,只要考试时,拿出手机,百度一下,或者教材翻得快些,及格绝对没有问题,有的学生即便一个学期没有来上课,只要考试时带上手机,照样可以考个七八十分。endprint
二、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授课模式转变:改按教材课堂讲授为专题式讲座与学生研讨结合模式
专题讲座和学生研讨,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能够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习过程中避免了理论灌输等机械式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学习方法的革新,通过学习手段的变化,让大学生能够获得有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等更为重要的学习和思考技能。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和研究中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印,有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稳定性、逻辑性,内容丰富、宏观,理论性非常强,但是作为全国通用的教材,相对缺乏时效性,实践性,无法结合高校所在的地区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实际状况,如果严格按照教材,不补充材料,那难以做到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显然枯燥、乏味。因此,以教材为纲,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采用专题式的讨论学习。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第四章的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可以结合当地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带领学生展开调查与研讨。对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学习,既可以邀请当地的文化局、环境保护局了解当地发展情况的干部给同学们做专题讲座,也可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当地或者是家乡的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等做专题的研究与讨论。
因此,在专题研讨式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一是学生更有兴趣,参与性强,对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二是不受具体理论内容的限制,更加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时效性。关心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疑点与难点问题,既可以形成专题各自独立,也可以几个班级合并进行,还可以结合另外的课程串联学习。
(二)授课手段力求丰富,课堂模式多样化发展
教学手段是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方法和多种技能,呈现课堂教学内容。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与人的交往方式有多种,教师课堂呈现教学内容也可以多样化。高校学生的自主意识加强,在学习过程中主观意义表达欲望强,那么我们在安排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并在教学中予以兼顾。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微课、微电影等技术,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直接性。还采用小组建设的课堂模式,这一做法是借鉴了中学教改中,小组建设的课堂组织模式,全班以自愿组织形式,每组大概5-7人,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以某个章节的学习为例,每一个小组研究一个主题,由他们组织全班对该主题的理解,提问、问题解答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内容自编小品,情景剧或者制作微课、PPT等。这一课堂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不是学生仅坐着听授,填鸭式的教学。
(三)学校重视与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的学习
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理论修养,目前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解释和理解思政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能够将二者充分结合,能够对当前的理论具有充分的掌握和理解,才能真正地为学生解惑和答疑。
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仍然是核心和关键,教师主导了教学过程中的节奏和方向,是思政课堂教学的重要实践者。首先是高校领导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青年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配备好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门教师。及时组织教师进修学习,提高政治素养与理论水平。其次,加强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科研与教学,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熟悉“天下事”,才能跟上时代脉搏,理论联系实际。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既能辨别是非,也能言传身教。
(四)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学生的实用主义倾向的应对也包括采用更为合理和多样化的考核模式。大学生学习的考核模式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大学生课堂参与的热度。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让学生有更多地参与热情,有更多的参与动力;从而转变他们对思政课的反感心态,构建更为合理的课堂秩序和更为活跃的学习气氛。
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我们还必须与时俱进,建立多元式的考核方式,学习成绩评价应该包括期末现场答题考试与平时考核,除了考核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笔者所在衡阳师范学院的做法是,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各占百分之五十,这样做法是重在对学生平时的考核,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论文写作做出相应的评价,而非是一纸定乾坤。特别是实行小组建设课堂模式的考核,公正、有效的评价小组学习的表现才可能使这种课堂模式有效的实行下去。
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已经成为了高校师生的共识。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递更快捷,我们只有顺势而上,转变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成为学生们既喜欢上的一门必修课程,也能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学目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