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刚 指导:李宜瑞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李宜瑞教授辨治小儿过敏性鼻炎经验介绍
陈晓刚 指导:李宜瑞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过敏性鼻炎;从风论治;健脾补肺;经验;李宜瑞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涕、鼻塞、鼻腔黏膜苍白肿胀为主要特征的鼻病,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往往迁延难愈,临床医生深感棘手。该病属于中医学鼻鼽的范畴,其名出自《素问·脉解篇》,又名“鼽嚏”。李宜瑞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尤精于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及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深感李老师对过敏性鼻炎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到的学术见解,临床疗效显著,现不揣浅陋,将其治疗该病的经验,整理简述如下。
李老师认为,鼻鼽之起,不逾外感和内伤两端。外感者,多因风邪为主,夹杂寒热偏重;内伤者,则与肺、脾、肾三脏相关。《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灵枢·脉度篇》又指出:“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肺主呼吸,鼻为呼吸出入之门户,故云“开窍于鼻”,而鼻要发挥正常的通气和嗅觉功能,也必须依赖肺气和调,呼吸畅利,故《重辑严氏济生方·鼻门》曰:“夫鼻者,肺之所主,职司清化,调适得宜,则肺脏宣畅,清道自利”。如外邪袭肺,肺气失宣,清窍不利,则往往鼻塞、流涕,甚则影响嗅觉,可见肺与鼻窍息息相关。“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是鼻鼽的主要病因,即使临床可有偏寒偏热之异,总不离风邪之为患。过敏性鼻炎在发作期,起病急,发病快,传病迅速,病变易反复发作,其特点正符合风邪“善行而数变”之性。此外,风邪致病还有潜伏特征,即感受风邪,当时可不发病,当正气不足以抗衡风邪,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则再发病[1]。小儿形体未充,营卫未实,易于感受外风,风邪袭人,从口鼻而入,侵犯鼻窍,肺气不利,故见喷嚏不断、清涕涟涟,此正为风邪犯肺之表现;若风邪致络脉不通,气血痹络,鼻窍失于通畅和濡养,则可见鼻塞不通、嗅觉减退等。故风邪是过敏性鼻炎的重要表现形式,发作期理当从风论治。
《素问》在论述邪正关系时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李老师结合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生理及病理特点,认为辨治过敏性鼻炎,更应注重肺、脾、肾不足的内因。盖鼻为肺窍,而肺为娇脏,易受邪犯,然“风雨寒热,外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灵枢·百病始生篇》),肺气虚馁是本病内因。肺主皮毛,肺虚卫外不固,不能抵御外邪,且肺主通调水道,宣散失司,津液停聚而溢为涕。但是,肺气虚馁常有脾气虚、肾气亏之本因。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央土以灌四旁……其不及,则含九窍不通”(《素问·玉机真脏论》)。故肺气充沛,有赖于脾气之输布,脾气虚则肺气虚。肾为先天之本,气之根在肾,肾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易于耗散,风邪得以内侵致病。故鼻鼽发作固然为感受风邪所致,而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则是其反复迁延的重要内因。据临床观察,小儿过敏性鼻炎缓解期,辨证以肺脾气虚为多。较诸成人,小儿肺脏尤为娇嫩,其“肃降”“治节”功能未全,固表抗邪能力较差;而脾胃功能尚弱,水湿运化不利,且“土不能生金”,肺气失充,津液之输布、运行不利,均可聚生痰饮,上干清窍,发为本病。故“未发时扶正为主”,缓解期尤应重视健脾补肺,以改善体质,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为执简驭繁,李老师在临床上,又常将过敏性鼻炎分为虚、实两端,其中,实证主要包括风热证和风寒证;虚证主要包括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简述如下。
实证:①风热证主要表现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黄浊涕,鼻塞,口干,鼻内肌膜发红,恶风怕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滞;治疗上应以祛风清热,通利鼻窍为法,方用辛夷散加减,以连翘、葛根、薄荷解表清热,辛夷花、苍耳子通鼻窍,薏苡仁、桔梗、浙贝化痰散结,鸡内金健脾消积等。②风寒证多表现为鼻窍奇痒,喷嚏频作,清涕量多,鼻内肌膜微红,恶风怕冷,舌淡红,脉浮紧或指纹红滞等征象;治疗上应以疏风散寒、宣通鼻窍为法,方用苍耳子散加减,以辛夷花、苍耳子、薄荷、白芷宣通鼻窍,蒺藜善祛在上之风邪,防风解表散寒等。以上若鼻痒甚者,加少量炙麻黄,鼻塞甚者,加石菖蒲或川芎;兼脾胃湿热、舌苔黄腻者,则加薏苡仁、扁豆;偏于痰湿者,可加藿香、法夏、苍术。
虚证:①肺气虚证:突发鼻痒,喷嚏频作,流清涕,可伴有鼻塞,鼻内肌膜淡白,多汗,恶寒发热不明显,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或指纹淡;治以益气固表通鼻窍,方用玉屏风散加减,以五指毛桃根、太子参、白术、防风益气固表祛风,辛夷花、苍耳子、细辛宣通鼻窍,鸡内金健脾开胃等。②肺脾气虚证:突发鼻痒,流涕,鼻塞,打喷嚏,鼻内肌膜淡白肿胀,平素汗多,食欲不佳,大便偏烂,舌淡红、苔白或腻,脉细滑或指纹淡;治以补肺健脾、利湿通窍为法,方用异功散加减,以五指毛桃根、太子参、白术、茯苓、炒扁豆、陈皮健脾理气化湿,苍耳子、辛夷花通利鼻窍,神曲、鸡内金健胃消食,葛根以升脾胃之清阳等。③肺肾气虚证:突发或阵发性鼻痒、流清涕,量多,喷嚏频作,鼻内肌膜淡白肿胀,平日汗多,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淡胖、苔薄白,脉细或濡,指纹淡;治以补肺纳肾、宣通鼻窍,方用四君子汤合肾气丸加减,以干地黄、山萸肉补肾摄精,五指毛桃根、太子参、白术、山药、茯苓健脾补肺,乌豆衣养血补肾,酌加辛夷花,或白芷、细辛以通利鼻窍等。
然者,临床实践中,以上诸证常常也非单一呈现,尤其小儿患病还有夹湿、夹痰、夹滞的特点,病机上或可寒热夹杂、虚实并见,辨证时应细心斟酌,不宜偏执一端。
李某,男,5岁,因“鼻塞、流涕、打喷嚏7天”来诊。患儿于一周前突然打喷嚏,呈阵发性,鼻塞,鼻痒,流黄涕,无发热,夜间汗多,夜寐不安,胃纳欠佳,大便偏溏。查体:鼻内肌膜发红,咽略红,舌红、苔薄黄,脉浮细。既往多次类似症状发作史。中医诊为鼻鼽,西医诊为过敏性鼻炎,证属风热证,治以祛风清热、通利鼻窍;方药:连翘、鸡内金各10 g,金银花、薏苡仁各12 g,辛夷花5 g,苍耳子3 g,防风8 g,糯稻根、麦芽、茯苓各15 g,甘草4 g。3剂,每天1剂,水煎,每天服2次。3天后二诊,患儿鼻塞、鼻痒症状好转,夜间汗出减少,食欲稍增,但仍有打喷嚏,特别是外出上学时较明显,睡眠仍欠安,大便偏烂,小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方药:太子参、夜交藤各12 g,鸡内金10 g,茯苓、糯稻根各15 g,防风、苍耳子各3 g,连翘6 g,白芍8 g,辛夷花5 g,甘草4 g。7剂,每天1剂,水煎,每天服2次。再一周后三诊,患儿已无鼻塞,偶有鼻痒打喷嚏,食欲好,夜间汗出明显减少,夜寐安,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根部稍黄,脉细。方药:五指毛桃根20 g,茯苓15 g,鸡内金、浮小麦各10 g,连翘6 g,苍耳子3 g,辛夷花5 g,甘草4 g。7剂,每天1剂,水煎,每天服2次。
按:患儿初诊时主要表现为鼻塞鼻痒、喷嚏连作、流黄涕等症状,辨证为风热证,故予连翘、金银花、防风清热祛风,辛夷花、苍耳子宣通鼻窍。其中,辛夷花、苍耳子为宣肺利窍又有抗过敏作用的药对,李老师临床尤喜伍用;又因患儿兼夹汗多,纳差,便溏等脾虚症状,故予茯苓、薏苡仁健脾渗湿,麦芽、鸡内金健胃开食,糯稻根养胃止汗,甘草调药和中。二诊时各症状好转,此时患儿风热症状已消退,其肺脾气虚之本显著,故予太子参、茯苓益气健脾化湿,防风减量,用其固表止汗之功,夜交藤养心安神,并继予连翘清解余热,苍耳子、辛夷花宣通鼻窍等。三诊时各症明显好转,续以健脾补肺调养,故上方中,易太子参为五指毛桃,改糯稻根为浮小麦以加强补肺之功。
综上所述,过敏性鼻炎的病因病机特点,以感受“风邪”为标,“肺脾气虚”为本,属于本虚标实的疾病,其发生发展,又与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乃及体质禀赋密切相关。所以,中医治疗核心在于驱邪扶正,发病时以驱邪为主,但要注意顾护正气,特别是缓解时,仍需坚持治疗,防止复发。
[1]沈烨.从风论治过敏性鼻炎探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7):663-664.
(责任编辑:骆欢欢)
R765.21
A
0256-7415(2016)02-0185-03
10.13457/j.cnki.jncm.2016.02.071
2015-06-30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陈晓刚(1973-),男,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小儿疾病。
李宜瑞,E-mail:liyirui638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