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
——由“三寸金莲”而催生出的弓鞋

2016-02-22 21:06文四川余淼
西部皮革 2016年9期
关键词:妃子鞋底时期

文四川/余淼

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
——由“三寸金莲”而催生出的弓鞋

文四川/余淼

【说起中国古代女性服饰,三寸金莲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在封建时代男性主导的审美趣味中,三寸金莲无疑是女性美的全部。这种扭曲的审美观在中国封建社会千年不衰,女性鞋类中的一朵奇葩——弓鞋由此而生。】

弓鞋,古代缠足妇女所穿的鞋子。探寻弓鞋的发展和形成,我们有必要首先在封尘的历史中去追寻三寸金莲诞生的源头。大体上,三寸金莲的起源说有三种,其中包括孔子起源说、南齐东昏侯“步步生莲”说、南唐李后主的“金莲跳舞”说。目前史学界比较认可的说法是五代南唐李后主的起源说。相传在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主李煜荒废朝政,荒淫不堪且声色犬马,后宫之内夜夜笙歌。后宫嫔妃为了能够得到李后主的宠爱纷纷各出奇招,其中一位妃子用帛缠脚,屈上做新月状,从而完成了在一朵三寸金莲花之上的高难度舞蹈,李后主看后龙颜大悦,称其脚为三寸金莲。此后这位妃子为了能够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便白绫紧裹双脚,时间一长,妃子的脚便形如“红菱”,状如“新月”。一时之间,这种三寸金莲的脚型被天人女子竞相效仿,以至于到了宋时连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也对三寸金莲推崇备至,认为“但凡闺阁女子皆应有三寸金莲”。相传在宋代,三寸金莲与洛阳牡丹、建州香茗并称为天下三奇。

自五代之后,在男性主导的审美价值观中,三寸金莲被认为是女子娇美的重要体现,而倘若女子没有裹足成为三寸金莲则会被天下人耻笑。元朝时期,三寸金莲成为了富有人家女子的特权,而裹足之后的富家女子往往很容易获得门当户对人家的青睐。明代开国时期,朱元璋和马皇后微服私访,在一个巷子之中看见人们给一匹大马四蹄上穿上大鞋,讥笑马皇后天生大脚且没有缠足,朱元璋盛怒之下将当时街巷之人全部满门抄斩,天下为之一震。由此可见在古代若是女子没有缠足,会被家人尤其是丈夫视为奇耻大辱。

三寸金莲在中国封建时期盛行了千余年,催生了专门为裹足女子所制作的弓鞋。与三寸金莲相伴相生的弓鞋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在明清时期更是盛极一时。弓鞋样式拥有平、高底多种。考究的弓鞋在鞋头、鞋底、鞋里和鞋帮上绣满了各种吉祥的图案,富有家庭的女性弓鞋还会饰以刺绣与珠玉等物,无论是样式还是设计感都凸显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制鞋工艺。在整体的形制上,弓鞋的鞋底多为木质,鞋形似翘首的鸟头,弯曲如弓,故称“弓鞋”。实际上,弓鞋原本是指弯底鞋,后泛指缠足妇女所穿的小脚鞋子。弯曲如弓,鞋底多为4~5寸高弓。款式上有眠鞋、换脚鞋、尖口鞋、踏堂鞋、网子鞋、莲鞋、棉鞋、套鞋丧鞋、坤鞋、合脸鞋等数百种。女子的三寸金莲通过弓鞋的包装,更加引起了男人们对犹如红菱般的小脚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历代文人骚客对弓鞋也是赞誉有加。宋黄庭坚《满庭芳》词:“直待朱轓去后,从伊便窄袜弓鞋。”元郭钰《美人折花歌》:“草根露湿弓鞋绣。”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下香队,懒步苍苔,动人处弓鞋凤头窄。”上述这些诗句和元曲将创作的目光直接聚焦在了女性的弓鞋之上,体现出了当时人们对于弓鞋以及三寸金莲的审美态度。可以说在中国封建时代漫长的历史中,弓鞋是女性穿着面最广、流传时间最久、影响力最大的鞋式。

时至今日,三寸金莲的病态审美已经成为了过往云烟,弓鞋也早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纵观中国鞋履的发展演变,由三寸金莲而催生出的弓鞋包裹着历代女性的心酸,那状如菱、弯如弓的弓鞋承载着三寸金莲从辉煌走向没落,在中国鞋文化史中留下了独有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妃子鞋底时期
浅析李白乐府诗中的妃子形象
画与理
桃花烙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一种全自动鞋底清洁机的设计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漫步荔林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