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影响因素与推进对策

2016-02-22 17:36杨翠芳
西部皮革 2016年8期
关键词:模式城镇化影响因素

杨翠芳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我国城镇化影响因素与推进对策

杨翠芳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未来的一二十年里,城镇化将引发中国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如何正确引导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就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本论文通过阐述城镇化概念、建设意义、影响因素、成功模式,提出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城镇化;影响因素;模式;对策

引言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从现代化发展规律来看,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

1概念界定

1.1城镇。城镇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城市和集镇,集镇是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型居民点,以城镇而著名的地方是瑞典、挪威、英国、奥地利等欧洲国家。二是指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我国规定,县及县以上机关所在地,或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10万人以下,其中非农业人口占50%以上的居民点,都是城镇。

1.2城镇化。城镇化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由农耕文化向工业文明转变,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必然过程。是指第二、第三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

1.3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后正式实行城镇化体制改革,上海浦东,苏州等应运而生。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2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各国城镇化的过程与经验来看,城镇化与现代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十分密切。我国城镇化的滞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诱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矛盾焦点之一,所以加快城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1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城镇化的特点是能够在较小的区域内聚集很多的生产要素。而工业化则需要生产要素的集聚状态,只有生产活动集中才会降低工业生产的成本,才会形成集聚效应。因此,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离开了城镇化,工业化的效率就会降低;离开了工业化,城镇化就无的放矢,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

2.2发展第三产业,必须依托城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第三产业在工业化的后期,就业人数会超过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会逐渐大于第二产业,同样它对人类活动集聚的要求,也高于第二产业。因此,只有城镇化才能促进第三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3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影响因素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这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城镇化建设关系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发展,其建设进程面临着观念错位、体制落后、规划混乱、生态污染、文化破坏、融资瓶颈六大影响因素。

3.1观念错位。在思想观念方面,一是对城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够,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市场空间大,内需潜力大,对发展具有持久的拉动作用。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二是把城镇化理解为房地产化,认为城镇化建设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加房地产开发。

3.2规划混乱。在规划方面,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等统筹衔接不够,难以形成分工明确、布局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群众对城乡规划了解不够,支持力度不大,规划实施刚性不足。部分地方存在以权代规现象,一个领导一种做法,换一任领导就换一套规划,城镇规划不断更改,城建项目不断推倒重来,造成严重的资源与资金浪费。

4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对策

我国现在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正处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因地制宜,采取必要措施来引导和促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4.1推进城镇化,首先是城镇布局的合理化、特色化。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之间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中国正确的城镇化道路应该是稳步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这样才能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合理调节各类城市人口规模,提高中小城市对人口的吸引能力。

4.2我国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合理流动和有效聚集。我国的小城镇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服务,减轻企业负担等措施,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同时随着农村现代农业的逐步实现,农业产业的高收益逐步显现。可使社会资本流向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带动了高素质人口从高层级的聚集区域向低层级聚集区域回流,实现资金、技术和人才的良性、可持续的循环。

5结束语

我们正在进行的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而是人口城镇化;不能拔苗助长,而要水到渠成;不能急于求成,而要积极稳妥。城镇化当然要建新城,但绝不能用建新城来取代城镇化。城镇化如果不能减少农民、富裕农民,解决中国农村发展问题,那么这样的城镇化极有可能导致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因此,新时期的城镇化不能以“物”为核心,而必须以人为核心。城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的、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8-0115-01

作者简介:杨翠芳(1991.03-),女,河南濮阳人,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模式城镇化影响因素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家乡的城镇化
永续债券探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