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冯晶
(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7)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张敏,冯晶
(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7)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以数字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具有很多种内容形态和传播形式,体现出个性化、交互性、快速性、广泛性和全球性、开放性、丰富性等新优势,媒体作为传播工具,本身也是上层建筑的载体,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更加深了媒体与我国社会深层次的关联,它已经形成巨大的影响力,给我国社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关键词:新媒体;特点;机遇与挑战
1新媒体的内涵
新世纪以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中国的手机和网络用户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人类的交流方式、信息传播的途径、叙事的方法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新媒体的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电视。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又被称为数字化新媒体”。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是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它已不是只具有短信和通话功能,同时彩信、上网、图书、报纸、电视和最近热门的移动博客、微信等手机即时通讯也发展迅速。
2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2.1非线性与交互性。新媒体条件下的信息传播是一种交互式传播,互动或多向互动,而不是简单的单向灌输和传播,以利用即时通信工具微博、微信等随时随地进行信息沟通,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与接受者,受众的自主性和主导性得到增强。人们通过新媒体的使用在互联网上积极参与各类话题的分析与讨论当中,政府也通过网络征集民意提高了工作效率,广大网民有条件参与到国家政策的制定,网络问政逐渐兴起,总理和主席开通微博了解民意,网民当选人大代表,成立网友调查会、网络听证会等等。
2.2信息多元与资源共享。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可以突破时空的界限,可以在任何地方获得到新媒体信息,使得信息的传播范围实现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所有区域信息交流,高度幵放性使得信息呈现价值观多元的现状,新媒体的接受者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具有全球性,世界上任何一种观点可能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人们根据自身需要随时存储、搜索信息,共享全球信息,
2.3即时性与开放性。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没有边界,人们的交往就可能跨越时空的限制,信息能够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传播,时间更短与速度更快,信息的第一时间性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得人们在随时随地可以了解社会动态,不受时空限制,能够全天候地接受与发送新闻。
2.4虚拟性与平等性。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交友、网络论坛、博客、微博都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人们可以以匿名的发表言论、抒发自己的想法并与人交流,这就导致了言行的随意性。信息的发送者和编辑者通过假身份进行信息的传播导致信息来源的虚拟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民众的权利意识、主人翁意识不断崛起,网络媒体作为一个“去中心化和去精英化”的平等自由舞台,为广大“沉默的大多数”提供了一个相对无等级、无权威的话语场域。公众可以在网络媒体的世界里,自由地发表看法、意见、评论,并把这种意见、评论、看法迅速地传播开来,成为众声喧哗的网络声音中的一员。网络媒体消解着传统政治的权威和话语,公民可以在不逾越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以创造性地抒发意见,发表对国家政治的看法,建设性地批评政府,也可以娱乐调侃式的消遣政府。平等的对话,自由的发言,新媒体促进了平等的交流,展现了民主的特性。
3新媒体时代对我国影响
尽管新媒体传播的信息纷繁多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娱乐等社会和个人生活领域,但基本上还是以不同的方式起着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发挥出正能量或负能量。因此,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
3.1给我国带来的机遇。新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通过新媒体逐渐渗透我国的舆论力量,让西方读者通过我国的互联网了解真实的中国。发挥舆论监督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公众在新媒体中发表的看法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做出最适合的对策,扩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途径和方式。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把信息以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来,把抽象、深奥的理论变得活泼、生动,刺激人们的感官,引起人们的兴趣。使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宣传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加快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率。改变了依赖单位和组织的传播方式,博客、微博、论坛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名人、政客、专家、机构、个人在微博中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找到了言论自由的表达媒介。
3.2给我国带来的挑战。西方国家通过新媒体诋毁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的政治体制,意图通过新媒体渗透西方的文化思想。低级的、消极的和虚假的信息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鉴别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新浪微博、手机短信、或者微信开始传播网络摇言在很大程度会造成人身伤害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始于微博或者帖子等平台的消息,形成转发跟帖等会刺激群体性事件的爆发。由于我国处于新媒体技术的劣势地位,很大程度上信息系统无法保护重要的经济信息,无法应对电子商务犯罪等计算机犯罪,从而威胁经济安全,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参考文献:
[1]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张鹏.浅析新媒体时代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挑战[D].西南大学,2015
[3]闵绪国,张果.青年新媒体使用的基本特点及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14(02)
[4]韦路.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转型[J].浙江大学学报,2013(04)
[5]肖文涛,许小美.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现状与引导对策[J].行政论坛,2012(6)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8-0114-01
作者简介:张敏(1990-),女,汉族,研究生硕士学位,单位:西北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冯晶(1990-),女,汉,山西省运城市人,硕士研究生,单位:西北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