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来钦
(山东省高密市畜牧局,山东 高密 261500)
奶牛乳房炎及其防治
刘来钦
(山东省高密市畜牧局,山东 高密 261500)
文章论述了奶牛乳房炎概念、危害、发病原因、症状、类型、传播途径、发病特点、诊断、预防与治疗措施等,为全面了解奶牛乳房炎及其治疗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奶牛;乳房炎;预防;治疗;措施
奶牛乳房炎(Bovine Mastitis)是指由于各种物理、化学、病原菌等因素引起的乳房炎症,导致奶牛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学变化,进而导致所分泌乳汁发生理化性质和细菌学变化。从临床症状来看,奶牛乳房炎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分为急性乳房炎、亚急性乳房炎和慢性乳房炎),表现为乳汁中有絮状物,乳头呈血红色,肿胀;而隐性乳房炎,因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不易被发现而危害较大。
作为乳腺因物理、化学、致病菌等外界因素而引发的乳腺炎症,严重危害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奶牛产奶量下降,奶品质下降(乳房炎导致牛奶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成分的丢失;治疗以后有抗生素的残留,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等),治疗的费用昂贵(抗生素成本高),治疗效果不明显(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药物耐受)等。我国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每年因隐性乳房炎造成的损失约 1.35亿元人民币。
诱发奶牛乳房炎的因素可以使物理的,化学的,也可以是生物的(微生物)。其中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棒状杆菌属、大肠杆菌属等)、病毒(牛痘病毒、牛乳头炎疤疹病毒和口蹄疫病毒)、真菌(念珠菌属、毛孢子菌属、隐球菌属和曲霉菌属)和支原体,种类繁多(目前已经分理出130多种病原微生物),常表现为混合感染,因此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好预防措施,科学合理治疗。除了外界因素以外,也有牛体自身的因素,主要表现为遗传与生理方面的因素。
急性乳房炎发病很突然,传播也快,表现为乳房胀大,有硬块,乳头颜色鲜红,无奶水分泌,即使有奶汁,也呈清水样,体温显著升高,呼吸急促加快,喜欢站着不动或者卧着,没有食欲,精神萎靡,同时伴有腹泻和便秘症状。隐性乳房炎不易发觉,发病率为急性病例的20~40倍,不呈明显症状,但是乳汁中有块状或絮状物,pH呈碱性,LMT检测体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值。
临床型乳房炎可根据乳汁的外观和气味,乳房的肿胀度和触诊有无痛感等症状做出诊断;隐性乳房炎的诊断则需要通过检测乳汁中的体细胞数、pH值和导电率、氯化物的含量以及一些分子手段(如PCR法、酶检测法等)进行。
(1)具有季节特异性的发病特点:夏季气温高,奶牛抵抗力差而易发生乳房炎;在每年的9月份,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高,而2月份的发病率则较低。(2)乳房炎的发病与奶牛的年龄和胎次有关:随着胎次和年龄的增加,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增加。同时,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加,体质减弱,免疫力下降,导致乳房炎的发病率也逐渐提高。(3)奶牛的体型特点也与乳房炎的发病有关,吊垂乳房、漏奶乳房容易发生乳房炎。
(1)给奶牛提供一个饲养环境,及时清理牛舍粪便与垫料,并消毒,给奶牛创造一个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降低感染微生物致病菌的机会。同时,需要经常让奶牛运动,增强体质和抵抗力。另一方面,挤奶时动作不宜过猛,力道适中,挤奶器要正确使用;(2)要合理的饲喂,注意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标准,妊娠期要适当降低高能量、高蛋白质的日粮,应该先粗后精、先干后湿、先喂后饮。同时,药浴对乳头感病率的降低效果明显。另外,做好金黄色葡萄球菌素苗或类毒素苗接种工作,提高对乳房炎的免疫力。
6.1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的使用仍然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主要措施,尤其在败血症或致病菌导致的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有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痢特灵抗生素等。不同的抗生素具有微生物致病菌特异性,如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而链球菌则需要青霉素类抗生素才能发挥较好的效果。但是,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微生物的耐药性,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类药物很敏感,但是对红霉素、四环素和庆大霉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对诱发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需要鉴定明确;(2)针对不同的致病菌,以及药敏实验,合理选取药物与给药途径;(3)对药剂量、治疗疗程需要有严格的掌握,以防病菌耐药性的产生。
6.2中药治疗
具有纯天然属性的中药成分,毒性低,体内无残留且代谢快速,同时不会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因此,采用中草药治疗奶牛乳房炎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总的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通经活血、消肿止痛、活络通乳。因此,需要常用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和利湿药,同时辅以补益、理气等药物,从而补气升阳、扶正祛邪,并达到治疗奶牛乳房炎之目的。中药疗法具有辩证施治、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但是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相关理论研究发展较缓慢、滞后,缺乏固定的中药配方标准,以对实际病例进行治疗指导,在实际应用中治疗效果不稳定,可能产生协同效应,也可能产生拮抗或毒副作用。且源于中药成分的复杂多样,对奶牛乳房炎中药制剂的检测标准无法确定,从而未能保证药品质量。另一方面,中药制剂剂型少,生产工艺落后。因此,中药疗法还有许多基础研究工作等待我们去实施。
6.3其它疗法
目前,治疗奶牛乳房炎,除了抗生素与中药疗法以外,还包括激素疗法、激光疗法、生物疗法等。
[1]徐艳萍.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 (6):57-57.
[2]陶志云,等.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预防措施[J].现代化农业,2015(7):51-52.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9.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