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竹(青海民族大学 财务处,青海 西宁810007)
民族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
张青竹
(青海民族大学 财务处,青海 西宁810007)
摘 要:本文主要叙述了民族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现状,并探讨了切实可行的民族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民族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民族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国家投入经费多,使得民族高校从和外地高校建立对口支援培养少数民族教师,增加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教师和企业联合科技创新促进教师科研能力,达到双赢。民族院校借助维稳,广泛开展团结教育,在课堂积极稳步开展双语教学,学生素质不断提高,经过4年一个循环,为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安防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地理环境历史等原因,整体发展仍落后于全国水平[1]。
随着国家对民族教育的高度重视,产学结合,国家基金和地区基金的支持,民族高校的科研人员的科研项目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民族院校也得到了国家及省上各部门相关资金支持,资金多了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2]。根据其资金来源渠道可分为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校内科研经费。纵向科研经费是指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等有关部门直接拨付和通过其他单位转拨的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是指受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人委托开展的科研项目以及境外合作研究项目经费;校级科研经费是指各高校根据自身各部门科研情况设立,校级科研项目、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经费,学科团队(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经费,科研机构运行经费等。
国家提出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对于促进民族高校的教育工作,培养各种学生能力,提高民族高校办学能力意义非凡。其次由于高校的科研能力是评价高校综合实力和师资队伍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再次也是高校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一项重要政策,因此各民族高校对科研报账均给予了尽可能宽松的政策,结果民族高校科研经费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教授、学者们的“自已的钱”,财务人员也能理解科技人员,为争取项目资金煞费苦心,付出脑力劳动;另一方面,在经费执行、使用中合理性、合法性、合规性上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通过收集各种车票、开具虚假办公费、资料费发票、用学生身份证冒领劳务费、编造虚假合同等手段肆意套取科研资金的“乱象”时有发生,原因是高校财务人员重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轻分析科研经费与财务部门的联系管理。目研科研经费管理的是民族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普遍问题[3]。如何解决,笔者认为:
2.1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衔接不到位
民族高校现行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是根据部门职责划分,高校科研人员申报科研项目,签订合同,学校内部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对经费日常收支核算进行监管。目前科研经费存在着很重视业务管理是否能够完成科研项目中所列举的任务是科研项目管理的重头戏,而科研经费的管理及使用经费是否合理及其效益的评估都没有得到民族高校财务部门人员的研究和重视,这与财务人员不可能涉及熟悉众多专业研究领域有关。
2.2科研经费管理重立项轻预算
在全国高校近年来高举学校内涵建设的规划中,民族高校把科研项目与教学质量作为考核学校工作人员的指标也是大势所趋。纵向、横向、学校内部的科研项目申报成功与学校工作人员的岗位职称紧密联系在一起,更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在科研人员申报项目的过程中,对于项目经费的预算存在诸多问题,如凭感觉编制,也罕见与财务人员商讨。一般项目评审重项目名称、金额重申报人员的学历、职称、很少对预算的监督审查。
2.3科研经费与高校经费科目管理不一致
科研经费核算科目与高校会计制度科目设置不一致。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2.3.1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合作协作研究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数据采集费等;间接费用包括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4]。但高校会计科目设置与科研经费内容并不一致,仅有部分内容一样,而且有些名字看似一模一样,内涵却有差异,并不能一一对应。比如:科研经费中的差旅费既包括会计科目中的到外地出差的费用,又包括市内的交通费;科研经费中的数据采集费,在会计科目中可能体现为劳务费、材料费等等。因此在具体核算科研项目时,不少高校通常仅针对课题经费总额进行管理,不能对各项费用按预算编制额进行分类支出控制,也就使得预算精细化控制并没能真正落到实处。这样既影响了科研经费管理的效率,又容易造成课题经费财务决算不合格、无法通过经费审查的被动局面。
2.3.2课题研究周期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要求的期限不一致[5]
财政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在实行国库支付后,一般都严格限定使用年限。如:我省财政规定,连续两年未使用完形成的项目结余,财政将收回用于安排下一年度省级部门的项目支出预算,或收归财政用于平衡总预算。但不少课题研究周期比较长,要超过2年、3年、5年甚至更长,而且这些项目经费指标下达的时间比较晚,甚至在年末才下达,实际用款时间只有1年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有效用款的难度,为了避免经费被财政收回,科研人员一般都会想“办法”将科研经费使用完。
2.3.3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
由于民族地区比较偏远,收集的民间古籍、民风民俗等文物陈列品时,当地老乡家搜集古物,发票无法取得,连语言、文字都不通,别说由税务局代开发票了,白纸条子都不会用汉字写,科研人员有时写好,让他们签名,有些地方的牧民自已名字都不会用汉字写,但他们可以用当地文字签名。
2.4科研经费管理“无形资产”流失
全国高校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引进人才是关键,为了使人才能够留得下,坐得住,学校对基础设施投入,各种软硬件配备在重点学科,是留住人才的基础,民族高校在进行科研项目的同时也产生了没有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将会随着人才的流动而流失,民族高校的无形资产的管理,在民族高校还是空白,无形资产的价值未被量化,对无形资产的缺失未予重视。
3.1实现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同步管理
现在财务管理一般都是通过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进行科研经费的管理,大大方便了财务人员对经费的管理,但是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的信息与高校财务部门对一个项目的管理缺少统一的标准,如同一项目的标识项目代码应该一致。编制财务管理科研项目与科研管理部门的一致的标准。与科研管理部门的项目监测点统一,同步开展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监测和管理,重点检查科研经费的明细,与预算比较进行阶段性评估。从而调整下一阶段的科研经费,能更好的利用国家部署的各项科研经费。并将阶段性的评估结果也可作为科研项目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之一。
3.2科研项目经费精细化管理
实施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重点在建立一个动态的管理数据库系统,科研管理部门、项目申报人员、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查询、统计分析,如有与预算不想符合的,项目负责人申请经费调整,科研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经财务部门调整修改数据库数据,这样便于后续项目经费审计。为达到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相吻合,财务部门不仅要通过财务核算软件中项目经费预算控制的科目设置来达到控制经费旳使用,同时也要严格按照预算分类设置电子台账对其经费旳使用进行严格管控。
3.3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
一是制定统一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加强宣传并落到实处。各高校应根据上级的文件规定,制定学校统一的管理办法。由于上级规定众多,学校应将各规定进行梳理和整合。对于规定中不一致的地方,不同经费来源执行相应的规定;对于规定中不明确的地方,学校应进行明确细化;涉及“三公”及会议、差旅等经费,应同行政经费一样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加强和组织科研管理者、财务人员、科研人员等进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学习,让多方共同遵守规定,尤其是对科研人员,要加强对其引导和规范,改变其固有的一些错误观念。如:有的科研人员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辛辛苦苦争取来的,管理上应该比其他经费要松一些。
二是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符合实际的科学的科研项目预算是项目开展的前提,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就是将项目负责人和财务管理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三家共同一起编制项目预算。首先,项目负责人以研究目标、技术路线细致地编制预算,具体到每一项可能的经费支出。其次,项目预算编制中,利用财务人员的作用,对科研项目负责人的指导,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最后,项目负责人和财务部门与科研部门进行反复论证,调整数据,形成编制合理的细化预算。三者结合编制预算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符合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利于预算更为客观、合理、准确、科学,保证预算的可操作性,有利于项目按计划实施和通过财务验收。
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预算执行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由于科研经费内容与高校会计制度科目设置不一致,部分财务软件或老版本的软件仅能进行科研项目经费总额管理和控制。面对少则几百个,多则成千上万的课题项目,如果依靠人工管理,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显然是不现实的。要想妥善处理科研经费内容与会计科目不一致的问题,实现项目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就必须对财务软件进行升级换代。同时,搭建财务软件和科研管理系统相对接的信息平台。财务软件可以从科研管理系统取得预算数据,同时又可以将执行数据回传到科研管理系统,财务人员能够高效准确地对每一项预算和支出进行审核,科研人员也可以实时查阅科研经费的各类指标预算、实际支出、结余等情况,从而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预算编制情况及时调控支出内容。四是经费使用周期应尽可能与课题研究周期一致。由于经费使用时限已到,而课题研究周期还未结束,客观上就逼迫科研人员做假,可能会报销一些与课题无关或未到结账期限的发票等。因此,建议尽可能保障课题经费能够及时下达,同时对研究周期较长的项目能够延长使用期限。
3.4加强无形资产管理[6]
无形资产的保增值要在利用有形资产的同时增加无形资产的附加值,加强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的转化。需要以下措施:A、民族高校可以借助民族特色进行民族特色战略,提高民族人才的培养,做别的高校做不了的教育,从而提升自身的社会认可度和社会声誉,为民族高校无形资产保值。B、民族高校也要以民族科技人才为本,引进培养或者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对高层次人才合理安排,防止无形资产流失[7]C、加强科研产研结合转化,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为民族高校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D、加强民族院校科研无形资产的奖惩制度制定。对于科研成果转让和产业转化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性和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付 强.高校科研经费绩效管理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3(7):22-25.
[2] 孙邦荣.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2):17-19.
[3] 付 强.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问题与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13(8):15-18.
[4]朱翠琴.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浅议[J].事业财会,2006(4)6-13.
[5] 孙守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0(3):6-10.
[6] 金 霞,王 旭.完善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7(9):112-115.
[7] 高志远.加强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对策[J].品牌,2015(2):19-23.
Thoughts on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in National Universities
Zhang Qingzhu
( Financial Department of Qingha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Xining 810007,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ational universities management of research funding exist question, and discusses the methods of national university research funding management of practical.
Key words:national for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management; synchronization
作者简介:张青竹(1964-),女,河南林州人,财务副处长,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