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庄建华,王文昭,贺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003)
微信辅助教学法在神经病学见习带教中的应用
徐瑾,庄建华,王文昭,贺斌△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003)
【提要】微信是一种新型通讯软件,可达到多元信息的即时共享、积极有力地促进交流的效果。该教研室尝试将该技术平台应用于神经病学见习带教,历时3学年共660余人次,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00余份,普遍反映微信辅助教学法的应用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主观能动性,增加了师生间感情。故作者鼓励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强调互动式、多元化教学,推广有效、合理地将微信平台应用于神经病学见习中。
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通讯软件,目前有取代短信、E-mail等趋势,已成为当下流行的交流手段[1]。其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即时发送、获取并永久存储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达到多元信息的共享,而且积极有力地促进交流。基于微信数字化功能,本科自2013年起将其应用于神经病学见习带教,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1建立师生互动交流群微信具备一项创建群聊的基础功能[2],可以把有共同话题和需要的一部分人群临时汇集,共享该集体中的所有信息。其可以通过群平台发布通知、布置见习任务、提出问题、收集反馈意见等,此操作一方面可以做到随时发布即时通知避免延误;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师生即时互动,增加亲切感,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作者创建了课代表群、学生群。课代表群由教学助理作为发起人、各专业学科课代表作为群内成员,以课代表发布信息和布置学习及课程任务为核心,再由各专业课代表将所发布信息传递给所有学生,此操作可显著提高受效性,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学生群则以每一个见习小组为1个群单位,每组含1位见习带教教师,由带教教师负责在群内布置见习内容,指导组内学生预习、复习并收集反馈意见。同时,作者还以不同疾病组为命名,创建如脑血管病群组、癫痫群组、神经内科疑难杂症群组等,将不同兴趣的学生们汇聚在不同的群组,每组分别由专业的教师负责,学生可以穿梭于各群组之间,参与每组的学习与讨论。
在建群的初期,多数学生态度迷茫、选择不具针对性,对于不同的兴趣群组,他们起初只选择名称熟悉的,甚至有的学生反映“我随便选的”、“我是跟着好朋友来的”,但在经过1周的了解及参与激烈的群讨论后,他们的“喜好”初现端倪。此时的选择才体现了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因此,有的选择退群,有的求加入新群,大家的问题及讨论也变得更加激烈,还有的学生有趣地将群名称做了相应更改,如“拒绝偏瘫”、“找抽”等。
神经病学见习课涵盖定位和定性诊断分析,多数学生反映其复杂而专业性也很强[3]。因此,很多学生从见习课一开始就惧怕接触神经病学,也因此变得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用微信辅助教学法后,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而有趣。借助微信平台,教学形式变得更加灵活,教学时间也变得更加“随时随地”[4]。交流变多了,距离更近了,师生感情更深厚了,学生对于神经病学的学习也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及浓厚的兴趣。
1.2微信公众号公众号建立是微信平台的另一大功能,该项功能旨在以大众为对象,面向所有群体开放,采用“关注”和“取消关注”的方式对已经建立的公众号进行关联。比如公众号“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信息发布子平台,内容包括最新国内外文献、科普、讲座通知、网络相关视频等,信息量大,更新快。关注该公众号的学生可以浏览平台上发布的信息。但该子平台的局限是不能讨论及提问,而群功能却又弥补了这一不足。学生经由教师引导推荐,并对感兴趣的公众号进行关注,迅速汲取最新知识。作者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及有趣信息时转向“群”中与大家分享及讨论。这是一个可以极大培养兴趣并强化知识的平台,学生普遍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此类平台还有很多,如“头痛论坛”、“叩诊锤先生”等。
神经病学一直是学生普遍反映的难点,基于全面神经系统查体及定位、定性诊断分析的神经病学见习更是难中之难[5]。复杂、抽象、繁多是该门学科的特点,很多知识需要反复推敲、实践。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见习模式显然已跟不上形势。
微信辅助教学法应用后,首先强调的就是“沟通”。新学期开始,首先联系学科课代表,迅速建群,将神经系统查体的手法、阳性体征,以视频及照片的方式传送至群,并指导学生结合课本重点掌握。在学生参加见习的前1天,结合病房现有疾病种类给予学生布置作业,指导学生重点预习。见习当天,首先由学生自行操作查体、识别阳性体征,并相互评估纠错。带教教师从旁监督指导,同时抓拍学生的错误手法。对难点、重点,带教教师反复示范操作。见习结束后带教教师总结错误点、汇总抓拍照片及短视频等,及时分享到平台,指导学生强化记忆。
本教研室从2013年开始将微信辅助教学法应用于神经病学见习带教,参与的学生包含五年制、八年制、留学生,共660余人,专业分属临床医学、麻醉医学和心理医学。经口头询问及自制问卷调查表2种方式进行效果评价,大部分学生对该教学法持支持的态度。经分析收回的400余份有效调查表显示,学生普遍反映“提高了对神经病学的兴趣”、“拉近了师生关系”、“增强了学习神经病学的能动性”。
微信辅助教学法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把多媒体运用到实处,且不再局限于教师的展示,而是更强调师生的积极互动。一方面可很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沟通能力及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这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神经病学见习中的一大难点是对疾病定位、定性诊断的分析,这是一个临床诊疗思维的培养过程,即使靠微信平台师生频繁互动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深刻领会。因此,微信辅助教学法应该是辅助教师传道授业的一种多媒体手段,在灵活应用的基础上,仍应适可而止,而不要将“交流互动”演变成“聊天消遣”,不要将“信息传输平台”变成“广告平台”。此外,对微信教学法的应用,教师经验尚浅,且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其效果同时微信教学法的应用还基于多媒体软件平台及互联网的普及,部分偏远及贫困区尚无法全面开展。
任何一种新技术都具有两面性,有效、合理地利用方可发挥其潜能。有效、合理地将微信平台应用于神经病学见习教学工作领域,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6],强调个体化教学、互动式教学[7],以期通过新技术的使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强化学生们团队合作的能力。作者希望多媒体、多元化信息的应用[8],借助流行元素,最大强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及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9]。
[1]纪家涛,韩庆奇,刘安安,等.论微信在动物外科教学中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2):367-370.
[2]单成祥,裘年存,仇明,等.微信辅助教学法在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6):630-632.
[3]姚本海,刘娇,徐祖才,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在神经内科见习中的运用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6):7-8.
[4]孙瑜,刘佳,卓冬兰,等.微信在烧伤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89-90.
[5]张琳,徐瑾,庄建华,等.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6):938-940.
[6]赵正卿,赵忠新.浅谈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神经病学见习教学的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528-2529.
[7]郭洪峰,杨波,李香凝,等.智能手机应用于外科手术学基础教学的体会[J].局部手术学杂志,2014,32(2):211-212.
[8]杨丽萍,李纯莲,候锡铭.基于智能手机的语音导航教学辅助系统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5):157-160.
[9]彭华,赵忠新,李雁鹏,等.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策略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8):1278-1279.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0.056
C
1009-5519(2016)10-1575-02
△,E-mail:hebin97@medmail.com.cn。
(2016-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