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秀,唐泽琴(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400053)
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何小秀,唐泽琴△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400053)
目的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4例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术后采取疼痛控制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骨折;创伤和损伤;疼痛/护理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4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18~66岁,平均(32.4±8.4)岁;骨折部位:前臂骨折15例,肱骨骨折13例,胫腓骨骨折6例,股骨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4例;骨折种类:左侧骨折27例,右侧骨折16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2例,高处坠落伤1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19~67岁,平均(32.5±8.6)岁;骨折部位:前臂骨折13例,肱骨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4例,股骨骨折6例,胫腓骨骨折3例;骨折种类:左侧骨折28例,右侧骨折13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9例,高处坠落伤12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伦理委员会评审通过。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种类及致伤原因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
1.1.2纳入和排除标准[3]纳入标准:满足中华医学会制定的骨折诊断标准,经CT、X射线及B超等检查确诊为创伤性骨折;非病理性骨折;无严重肺、心、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排除标准:合并听力障碍、语言功能障碍患者;病理性或陈旧性骨折的患者;不能耐受手术、身体机能差的患者;术后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伴有精神病史、神经病史的患者。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护理人员进行手术,术前两组患者护理方法相同;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并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指导患者健康饮食。研究组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1组建专业护理小组选择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业务操作熟练的护理人员组成专业护理小组,应用语言评估法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综合、全面评估。进行评估时,主要对患者健康史、伴随症状、既往手术史、诱发因素及术后疼痛程度等进行评估。另外,对患者术后疼痛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疼痛护理方案。
1.2.1.2评估疼痛2 d作为1个周期,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随时调整护理方案。与此同时,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就诊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禁止对流通气,注意保持病房安静,确保患者睡眠充足。另外,指导患者清淡饮食,食用易消化的食物,禁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此外,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并指导患者家属鼓励、安慰患者,重视术后参与。
1.2.1.3根据疼痛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疼痛因素对其实施分组针对性护理,如患者由于体位不恰当导致出现压迫性疼痛,则要求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最佳制动方法和正确体位摆放。如患者由石膏固定松紧度、外固定架安置位点等原因导致疼痛,则要求护理人员协助医生重新安放石膏或者固定架,注意保持外固定舒适。如患者由于切口创面或者神经血管损伤导致疼痛,则可采取物理疼痛控制法,避开创口轻柔按摩患者肢体或使用冰袋对手术创口周围皮肤冷敷处理,进而有效加快血液循环。
1.2.1.4物理镇痛护理术后定时为患者翻身,每隔6 h 翻1次身;术后24 h内使用冰袋对手术切口进行冷敷处理,可有效缓解局部出血、髋部肿胀情况。抬高患肢,适度按摩,保持手法轻柔,尽量避开伤口,这样可有效改善肢体麻木、患肢血液循环。
1.2.1.5松弛训练术后嘱咐患者取常规卧位,闭眼静待3min,吸气后逐渐发力,握紧双拳10 s;吐气放松;应用同种方法对头颈部、四肢、胸腹部进行锻炼,如患者肢体伤情严重,则不指导其锻炼。
1.2.1.6换药时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切口敷料进行换药时,要注意动作准确、轻柔,不可犹豫,最大程度减少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换药前,鼓励患者食用少量食物,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度。为患者换药时,护理人员要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对患者进行开导,并告知患者积极配合的方法,最大程度缓解疼痛。
1.2.2观察指标[4-6]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其中术后疼痛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进行评定,主要对术后48、72 h进行评定,分值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越严重。关节功能评分评定应用Harris评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越好。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关节僵硬及压力性溃疡等。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主要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及不满意4项。总护理满意度=(很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43 41 13.54±2.24a18.98±3.65 13.52±1.22a20.24±2.24 n 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
2.2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48、72 h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43 41 2.20±0.35a3.59±0.68 2.51±0.19a3.57±0.45 n 术后48 h术后72 h
2.3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68.25±8.3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0.12±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后,研究组患者出现感染1例,压力性溃疡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关节僵硬1例,术后并发症率为14.0%(6/43)。对照组患者出现感染5例,压力性溃疡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关节僵硬3例,术后并发症率为36.6%(15/4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两组患者总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中很满意28例,满意12例,一般满意2例,不满意1例,总护理满意度为93.0%(40/43)。对照组患者中很满意17例,满意10例,一般满意8例,不满意6例,总护理满意度为65.9%(27/41);研究组总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与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创伤性骨折患者人数也在不断增多,发生率越来越高。目前,临床上治疗创伤性骨折主要采取手术疗法,并在手术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加强术后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者机体早日康复[7]。术后康复锻炼较漫长,在该过程中,患者易受到肢体功能障碍、疼痛等方面因素影响[8]。其中疼痛为给患者整体或者局部功能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机体对疾病自身与手术创伤导致出现的一种复杂生理反应,给患者身体、心理等方面带来较大负担。疼痛不仅为一种主观体验,而且还为一种复杂心理现象;且损伤不同,个人疼痛体验也不尽相同,其可能会给患者耐受性产生影响,使其不能长期坚持锻炼[9]。为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加快骨折功能快速恢复,需要探讨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疼痛已经逐渐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显著较对照组低,且研究组总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疼痛控制护理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不仅将患者人文关怀完整体现出来,而且还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11]。其中,通过对患者实施镇痛护理,可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通过实施环境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身体、心理状态,缓解疼痛。通过实施饮食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饮食,根本上缓解患者疼痛。整个护理过程中,真正以患者为中心,最大限度满足患者提出的要求,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人文氛围,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身体快速康复。疼痛控制护理为一种必备手段,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对护理需求进行调整,并为其提供针对性、有效性的心理指导,转变疼痛治疗理念,为患者实施个性化镇痛、多模式镇痛[12]。疼痛管理组织为必要支持,通过对患者术后实施整体、规范化的疼痛措施最终发挥出镇痛效果。
综上所述,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并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蒲小兰.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干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9):2.
[2]刘建州.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7):9-10.
[3]王雅丽.伊利扎诺夫外固定架治疗创伤性肢体短缩的护理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5):536-537.
[4]李阳,陈长香.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6):718-722.
[5]茹长英,郑超华,张艳茹,等.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6):406-406.
[6]邵长凤.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50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6):88-90.
[7]吴贵玲,彭颖皓,邱晓霞,等.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前期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4(22):3063-3065.
[8]徐玲红,王燕萍.优质护理对预防急性创伤性胸腰椎骨折后腹胀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4):465-467.
[9]王爱莉.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心理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2):503-504.
[10]夏静.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2):894-895.
[11]侯粉丽,彭丹凤.创伤性骨折患者应激障碍特点及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5):2865-2866.
[12]凌佳.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抢救与护理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2):248-249.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0.052
B
1009-5519(2016)10-1566-03创伤性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以四肢骨折为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创伤性骨折患者主要伴有功能障碍、局部疼痛等症状,治疗主要采取手术疗法。潜在性组织损伤或者组织损伤为导致患者疼痛的主观感受,疼痛使患者产生焦虑、痛苦等情绪,耗竭体能,严重者使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及骨骼肌收缩等病理生理变化[2]。因此,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实施疼痛控制护理至关重要。本研究对本院43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E-mail:1377199123@qq.com。
(20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