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褐纹病的发生与防治
幼苗受害时,茎基部出现凹陷病斑(着生黑色小颗粒),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展,茎基部缢缩变细,造成幼苗猝倒或立枯。叶片受害时,下部叶片先出现苍白色圆形斑点,病斑边缘变褐色、中间浅褐色或灰白色,其上轮生许多小黑颗粒,后期病斑扩大连片造成穿孔、脱落。茎部发病多在基部,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灰白色,表面生有许多黑色小颗粒,最后病部凹陷干腐、皮层脱落、木质部外露,病斑绕茎一周时植株枯死。果实发病时,表面产生圆形或椭圆形凹陷斑,病部呈淡褐色至深褐色,其上布满同心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发病严重时,果实上布满病斑,天气潮湿时病果易腐烂,有时干缩成僵果而不脱落。
该病病菌随植株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种子上越冬,在田间靠风、雨水、灌溉水、昆虫等传播。该病菌发育适温为28~30℃,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流行。该病的发生与栽培管理、品种抗病性有密切关系,一般在多年连作、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植株生长衰弱、土质黏重、排水不良、管理粗放、偏施氮肥时发病严重。
1.选用抗病品种。一般长茄较圆茄抗病,白皮茄、绿皮茄较紫皮茄抗病。
2.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3.种子消毒,培育无病健苗。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再放入冷水中冷却后进行催芽播种。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克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克,与细干土10~20千克充分拌匀,用1/3药土铺底,用剩余药土覆在种子上。
4.加强栽培管理。一般每667平方米基施腐熟厩肥5 000千克以上,配施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25千克,深翻耙平后做畦。合理密植,夏季遇旱宜在傍晚浇水,雨季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早期发现病叶、病果、死株时需及时清除,并将其带出田外集中深埋。
5.药剂防治。幼苗期发病,可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定植后,可在茎基部撒施草木灰或石灰粉杀菌。结果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乙膦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200倍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陈茂春湖北省丹江口十堰农校44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