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毛泽东研究热点问题与最新进展

2016-02-20 19:19吴怀友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历史思想

吴怀友,李 冰

(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2014年毛泽东研究热点问题与最新进展

吴怀友,李冰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摘要:2014年毛泽东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和深化,涌现出一批新的重要成果。其中,对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批判、毛泽东研究的视野与方法、毛泽东学习观与文风观、毛泽东倡行群众路线的经验启示、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贡献、毛泽东精神风范、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国外毛泽东研究等十个方面问题的研究,突出体现了2014年毛泽东研究的特点、重点和闪光点,集中反映了2014年国内毛泽东研究的导向、趋势和最新进展,成为2014年毛泽东研究的主要热点问题。

关键词:毛泽东研究;2014年;最新进展

2014年,毛泽东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和深化。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各类期刊发表的文章2200多篇,主要报纸发表的文章140余篇,新版再版的文献著作(含译著)近200部,会议论文集收录的文章230多篇,解密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167多篇,内容覆盖毛泽东思想的各个领域、毛泽东生平的各个方面。其中,对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毛泽东研究的视域与方法、毛泽东的学习观与文风观、毛泽东倡行群众路线的经验启示、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当代价值、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毛泽东精神风范、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国外毛泽东研究等十个方面问题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一、对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的研究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系统论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内涵和时代要求,是一篇充满着实事求是精神、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历史性文献,为新形势下深刻认识和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学术理论界掀起了学习研究“讲话”的热潮。专家学者们认为:

讲话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新的历史高度,对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党的历史这样重大问题作出的全面阐释。[1]讲话全面总结了毛泽东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的历史贡献,强调在新的起点上为民族复兴继续奋斗;深刻阐述了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意义,强调在新形势下坚持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辩证分析了毛泽东的历史功过,强调在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客观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是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纲领性文献。[2]讲话高度评价了毛泽东无可替代的历史性贡献、不朽的思想理论和光照日月的精神力量,深刻再现了我们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画卷。对我们正确对待历史和历史经验,维护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勇于在继承和创新中开辟未来,有重要而长远的指导意义。[3]

讲话站在历史的高度,全面、准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科学地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的问题;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系统阐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内涵,科学回答了我们怎样坚持、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唯物辩证地分析了党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和毛泽东的晚年错误,科学回答了如何看待党的历史和党的领袖人物的问题,有力地回击了历史虚无主义。[4]讲话从近代中国170多年来不懈地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宽广视野认识和评价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从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接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奋斗历程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奠基之功,从改革开放35年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回顾和总结毛泽东的成败得失。[5]讲话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强的政治定力、科学的历史观、强烈的时代意识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总结历史、开辟未来的又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重要文献。[6]讲话对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党的历史人物作了新的概括,同“两个不能否定”的科学论断一以贯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突出强调对领袖人物的评价应采取全面、历史、辩证的科学分析方法;鲜明强调评价领袖人物的功过是非,关键在于着眼未来,“以史为鉴、更好前进”。[7]讲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选取我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宏大维度,从四个方面(“八个不能”)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毛泽东的思想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提供了基本遵循。[8]学习贯彻好讲话精神,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搞好党的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9]

二、对毛泽东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极大地振奋了人心,激发了毛泽东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热的兴起。专家学者们指出: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领导时期的历史,直接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如果把毛泽东时期党的历史说成漆黑一团,把毛泽东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加以否定,就会从根本上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使党和国家在政治上迷失前进的方向。当代中国的历史虚无主义有种种表现形式,其中重要的表现就是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虚无化“研究”与“重新评价”。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历史细节”并不都是真实的;真实的“历史细节”需要从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理解;“历史细节”的真实性不等于真实的历史。[10]否定革命领袖毛泽东就是丑化中华人民共和国、丑化社会主义制度、丑化中国人民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恶劣表现,是企图从历史依据和逻辑前提下否定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在现实政治中的执政地位,否定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为另寻“自由主义出路”制造依据,为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制造根据。[11]

历史虚无主义在毛泽东评价问题上存在的错误倾向有三个:一是以“重新评价历史”、“重新反思‘文革’”为名,用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全盘否定毛泽东;二是将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割裂开来,否定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三是将毛泽东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割裂开来,否定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这些错误倾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乱,成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斗争和思想理论建设不可回避的严重问题。[12]“非毛化”思潮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在立场上既不客观,也不公正;在方法上热衷采用所谓的实证方法、心理分析方法,或者不辨史料真伪,或者捏造事实,或者张冠李戴、任意嫁接。其用意并不仅仅是针对毛泽东个人,而是希图通过否定毛泽东,达到否定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道路和现实政治制度、误导中国改革方向、对当代中国发展最需要树立的“三个自信”釜底抽薪的目的。在当代中国思想多元化、社会急需凝聚共识的情况下,“非毛化”思潮的蔓延必然对我国政治认同和意识形态安全产生诸多消极作用。“非毛化”一是以价值性判断代替知识性的研究,二是对历史性的细节进行否定。对待和回应“非毛化”现象,首要和核心的问题是解决历史虚无主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研究毛泽东思想;此外,要处理好细节真实与整体评判的关系,还原全面真实的历史。[13]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人对毛泽东历史功过的认知、评价,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并实行着没有“辉格”名号的辉格解释,即以现在为参照系、为绝对坐标去裁剪历史和评价历史。其中,事关如何正确评价改革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之发展关系的“大跃进”研究,就多方面地渗透着辉格史观的思想元素和价值方针。欲还历史及其人物之真实,必须对辉格解释的“中国化”言说认真审其谬,揭其弊,纠其错,将毛泽东和初期社会主义建设史的研究回置于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之上。[14]

三、对毛泽东研究视域与方法的探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拓展毛泽东研究的视域与方法,推进毛泽东研究持续和深入发展,成为毛泽东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和崭新任务。在学术理论界的持续努力下,在系列相关学术会议的直接推动下,在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鼓舞下,学界围绕如何拓展毛泽东研究视域、创新毛泽东研究方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专家学者们提出: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及其广大知识分子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实现了从“文革”时期的膜拜式思维到正常思维、从以往纯意识形态角度的研究到以多样化视角来研究、从分散研究到集体性研究和联合攻关的三大转变。但在研究策略上,仍存在战术性研究较多、战略性研究较少的缺陷。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研究的战略思维,从战略高度和更加宽广的视野来科学地筹划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推进毛泽东思想研究更上一层楼。[15]只有拓展我们的视野,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坐标、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坐标、中华民族复兴发展的坐标、中华文明发展的坐标、世界文明发展的坐标等“五大坐标”来审视毛泽东的贡献和地位,毛泽东研究的深度、广度,包括他的思想的深刻性才能更好地得以发挥。[1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法有三个:一是要借鉴现在新的力量和方法,以及国际上通用的研究方法;二是要站稳立场向前看,要有政治敏锐性特别是政治认同;三是要有自己的学术自觉和学术自信。必须正确看待历史细节和历史真实的关系,不能纠缠于和仅限于细枝末节,要有宏大的视野,对历史有宏观的把握。要注意从史与论中的“论”、分与合中的“合”、道与人中的“人”、中与外中的“外”、正与负中的“负”五个方面来深化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认识。深化和拓展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新领域,需审视毛泽东思想体系重构、毛泽东思想中间一些独特概念、观念的深化研究、毛泽东思想形成后的社会传播、毛泽东思想、理论中对许多“主义”的批判、毛泽东思想研究中的文本问题、对当前社会上“非毛化”思潮的回应问题。[13]

当前,深化毛泽东研究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不能离开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也不能孤立地观察和判断他的言论和行为。[17]对毛泽东的研究,必须首先解决立场问题,坚定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而不是个人的或者小部分人的立场上,更不能站在反革命的立场上,这是开展研究的基础和前提;还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具体的历史环境出发,决不能割断历史。[18]不能把毛泽东确立的革命传统与其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立起来,不能把晚年毛泽东的极左错误与其超越时代的理想主义价值观相混淆;晚年毛泽东的错误与落后民族国家革命后创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困难直接相关,不能照搬经典思想,而是必须从世情、国情出发;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必须重新定位、重新发明、重新发现毛泽东的理想主义遗产。[19]

四、对毛泽东学习观与文风观的研究

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高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与水平,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克服“本领恐慌”、大兴学习之风的重要讲话,中共中央颁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文风、学风的文件规定,有力地推动了毛泽东学习观、文风观研究热的兴起。围绕毛泽东学习观、文风观的形成发展、内容特点、现实启示等问题,学界展开了全面、深入的讨论。

毛泽东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探求真知的一生。毛泽东学习思想的形成与毛泽东“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注重书本学习,博览群书”、“注重在实践中学习,读无字之书”、“创造性学习,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生涯有机联系、密不可分。[2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浙江有两次最集中的读书活动。透过这两次读书活动,可以领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学习观的深入发展及其新的特点。[21]

毛泽东学习观的主要内容包括:“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学习内容;“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向群众请教”的学习方法;“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的学习目的。[22]理论联系实际的读书理念;满足个人和社会实践需要的读书目的;遍读马列著作、哲学、中国文史、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阅读内容;经典的和重要的书反复读、相同题材内容的书对照读、和自己观点不同的书要借鉴读、既要动手又要动口的读书方法。[23]3-10博览群书,是毛泽东读书的显著特点;独立思考,是毛泽东读书的基本精神;联系实际,是毛泽东读书的根本原则。[21]

毛泽东的学习观、文风观对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在于: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关键;不断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点。[24]毛泽东学习思想对当代青年学生成长的重要启迪是:志存高远,树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学的思想;知行统一,树立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风;创造性学习,不做书本的奴隶。[20]

五、对毛泽东倡行群众路线经验启示的研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纵深发展,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研究热持续升温,其中毛泽东倡行群众路线的经验启示成为新的热点。专家学者强调:

群众路线的概念虽不是毛泽东首先提出来的,但赋予群众路线以丰富内涵并提升为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却是毛泽东的一个伟大创造。[25]毛泽东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创造性贡献在于:从世界观高度阐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为群众路线奠定理论基础;指出党的领导作用是动员、组织人民,阐明了贯彻群众路线的目的和实质;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运用于群众工作,阐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注重作风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高度警惕党执政后脱离群众的危险,提出依靠民主监督打破历史周期律的宝贵思想。[26]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革命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巨大作用,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社会主体特征;从群众调查中寻找和发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路径与方法,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智慧源泉;总结推广革命与治理的群众经验,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实践特征;从施政要求上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人民性性质。[27]

毛泽东是党内首创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杰出代表。早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一系列思想理念,并在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伟大实践中,成功、模范地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28]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进行了艰辛探索,有着清晰的逻辑线路,对特定时期联系特定群众、联系群众的具体内容、联系群众的载体等有着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一系列活的制度。[29]抗日战争时期,针对如何从民众之中获得伟力,毛泽东从抗战、经济和教育等方面入手,对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建设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鲜活的制度和思想。[30]

毛泽东创立的群众路线的时代意义至少体现在四个“必须坚持”方面,即必须坚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必须坚持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优良作风、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必须坚持反对严重脱离群众的不正之风。[25]毛泽东群众路线的思想与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在思想上使党员干部进一步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念;在工作实践中使党员干部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作风上使党员干部进一步保持和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作风。[31]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奠定了实现“中国梦”的价值维度,构建了坚定“三个自信”的实践桥梁,夯实了广大干部实现“四个自我”的主体理性,提供了统筹“五个建设”协调发展的方法论。[32]贯彻落实好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实现四大转变,即由被动迎合向主动作为转变、由灌输说教向互动交流转变、由简单封闭向多元开放转变、由行政手段向制度保障转变。[33]

六、对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的研究

在全党持续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之际,学界兴起了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研究热。专家学者们围绕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内涵与特点、经验教训、意义价值等展开了热烈讨论,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共识。

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是由教育反腐、制度反腐和民主监督反腐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科学体系,对当前中国反腐的现实指导意义在于: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党性锻炼,织好源头防腐的“内网”;通过完善制度,提高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织牢惩戒腐败的“电网”;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众民主监督的作用,运用好群众反腐的“外网”。[34]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时代特征和理论特色主要表现为:注重思想教育,坚持预防为主,构筑不想腐的自我防腐机制;注重整章建制,坚持依法反腐,构筑不能腐的约束机制;注重严惩腐败,发挥威慑效应,构筑不敢腐的惩戒机制;注重群防群治,坚持走群众路线,构筑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注重言传身教,坚持以身作则,构筑崇廉尚廉的正向激励机制。[35]毛泽东在长期反腐败斗争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强调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坚持走人民监督、民主治腐之路;通过整党整风推进反腐倡廉;注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决查处和惩治贪污腐败行为。[37]居安思危,当腐败现象出现苗头时,果断反腐,并能做到坚持不懈;首长带头,大张旗鼓,严格督办,一抓到底,不走过场;讲策略,顾大局,维持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干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打掉官气,以普通劳动者姿态,密切联系群众;树立艰苦朴素、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典型,培养良好的党风和社会风气;接受舆论监督,积极接受群众来信来访等。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反腐败斗争中积累的行之有效的历史经验。[37]毛泽东为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防止国家政权由社会公仆向“社会主人”蜕变的危险,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反对腐败。虽然今天不再采用过去那种政治运动的方式反腐,但“三反”运动在严惩腐败、防止蜕变、从严治党等方面所提供的既对腐败现象保持高压态势,广泛发动群众,严加惩治腐败,又做好教育挽救工作,使更多的人得到解脱等基本经验,对当前反腐败斗争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现实意义。[38]毛泽东廉政思想和实践至少有四点历史启示:一是对贪腐现象零容忍,以大道理管小道理、正道理祛歪道理;二是加强思想教育,时刻不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建设;三是要强化群众监督,但不搞群众运动;四是坚持制度建设,依法治国,依法廉政。[39]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对今天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意义有三点:把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结合起来;把抓思想教育同加强监督和严格执纪执法结合起来;要求干部把廉政和勤政结合起来。[40]

七、对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贡献的研究

自党的十八大特别是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学界不断深化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问题的研究,充分肯定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历史贡献。2014年学界取得了下列新的重要认识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形成、发展,都与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先期探索、历史积累以及留下的多方面遗产分不开。[41]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先行探索,在倡导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强调不照搬苏联模式,提出走自己的路,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方针政策,创立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42]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引路人。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毛泽东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和发展。[43]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的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经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44]

毛泽东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特别是对立统一的思想方法观察社会主义社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初步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体系,科学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前提、理论基础和理论主题,为今天中国的改革实践奠定了基本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宝贵的历史经验。[45]毛泽东在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提出的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基本建立后不但要继续变革生产关系、调整上层建筑,依靠和发动群众,提高人的思想觉悟,而且要不断改进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保证党的各级干部始终以平等态度对待劳动者,坚持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还要认真解决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注重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思想,为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准备和经验积累。[46]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及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运用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源泉;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思想结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准备和宝贵经验;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失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借鉴。[4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在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点和根本立场、围绕的奋斗目标、理论品格上一脉相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实践基础上、回答新的时代课题中、对社会主义重新认识的前提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48]从理想信念的视角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意义上它们都是“在理想信念上来思考中国实践”的结果,二者内在统一于“中国梦”。[49]

八、对毛泽东精神风范的研究

近年来,毛泽东精神风范研究热悄然升温。这既与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一系列社会条件和政策环境相关联,也与毛泽东精神深入人心、毛泽东研究深入发展不可分。研究者认为:

毛泽东精神体现在六个方面: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畏强敌、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的精神。坚持和发扬毛泽东精神,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于我们党的建设,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50]506毛泽东精神包括爱国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独立自主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平共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八个方面。我们要在全面继承毛泽东精神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弘扬当代中国精神,使之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51]毛泽东精神包括十个方面,即救国强国的爱国精神、坚定信仰的执着精神、勤学善思的学习精神、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人民至上的民本精神、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严于律己的自律精神。[52]毛泽东精神具有作为一般意义的精神世界的层次性特征,具体包括四个层次:以“对技术精益求精”为核心的科学精神;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核心的道德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价值精神;以“共产主义信仰”为核心的信仰精神。深入研究毛泽东精神,挖掘其丰富内涵,对于拓展毛泽东研究,建构当代中国精神,促进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53]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特有的英雄气质、天下气质、求真气质、善事气质、自信气质、率性气质、幽默气质、倔强气质、风雅气质、平民气质,对指导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特殊作用,也影响和感染了几代中国人。[54]毛泽东的伟人风范主要包括八个基本方面:革命志向远大,理想信念坚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酷爱读书学习,不断超越自己;大胆破除迷信,勇于开拓创新;胸怀坦荡宽广,文韬武略兼备;一生清正廉洁,严厉惩治贪腐;终生艰苦奋斗,建立不朽功勋。[55]毛泽东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以其丰富的思想理论准确地表达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意志,更在于他科学、系统地回答了如何去实现这个时代意志,还在于他在很大程度上使他所处的时代意志现实化了。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毛泽东的思想遗产,需要毛泽东的智慧,需要毛泽东的精神。[56]毛泽东在其波澜壮阔的外交生涯中,总让人感到朴素自然、实实在在、无拘无束、幽默风趣。他与人谈话用词巧妙,比喻生动,轻松活泼,同时又驾驭全局,气势磅礴,举重若轻,总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57]毛泽东带头坚持勤俭节约,穿衣整齐干净就行;带头反对挥霍浪费,生活上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制止修缮办公室和住房;带头调查研究,坚持不懈地废寝忘食工作;带头严格要求亲友,决不允许利用职权搞特殊化,从而为全党树立了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的光辉榜样。[58]

九、对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

在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的直接推动下,学界掀起了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的新热潮。围绕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毛泽东思想中的传统文化基因、毛泽东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毛泽东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启示等问题,学界展开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探讨。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对毛泽东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儒家经世思想孕育了毛泽东的雄心壮志和坚强意志;法家思想影响了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民本思想、哲学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文化对毛泽东文史知识、文学素养的影响尤为显著。同时,儒家文化重道德轻法律、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观念,传统文化中的平均主义思想即“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对毛泽东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59]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湖湘文化尤其是经世致用传统、“圣贤豪杰之特质”、“恃己”和“贵我”观,深刻并直接影响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形成。[60]中国古代实践哲学和马克思实践哲学共同重实践、重现实的思想指向,使得毛泽东极易通达马克思实践哲学,并立足于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在这两种哲学相契合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造,对中国古代的实践哲学进行超越和升华,树立了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典范。[61]毛泽东哲学思想中蕴含着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在唯物论之经世致用层面,毛泽东继承和提升了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实事求是”思想;在方法论层面,毛泽东吸收了中国古代的“矛盾”学说;在实践观与认识论层面,毛泽东吸收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知行学说”;在奋斗目标、人生观等层面,毛泽东吸收了儒家的大同、克己奉公、自强不息等诸多理念。[62]毛泽东十分重视对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他在总结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经验的过程中,注意汲取和改造中国古代兵书中的精华及中国古代战争的经验,进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中国化和民族化。[63]5

毛泽东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一是尊重和理解,给以科学的历史地位;二是批判继承,古为今用。[59]批判地继承,是毛泽东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批判地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新文化;批判地继承的方式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系统地清理。[64]

正是由于毛泽东继承了中国古代重视修养的传统,使得他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十分重视纠正党内错误思想和改造主观世界,从而能写出世界共产党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样党的决议案。《实践论》有关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关系的论述是对新民学会“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宗旨与重视主体自我修养这两者的统一和发展。[65]毛泽东党员党性观,在来源上多方面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在内容上革命性地发展了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从而实现了对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创造性转化。[66]

十、对国外毛泽东研究最新成果的评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解国外毛泽东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总结国外毛泽东研究的方法与特点,批判性吸收海外毛泽东研究的有益成果,拓展和深化国内毛泽东研究领域,坚定国内毛泽东研究的自觉与自信,掌握毛泽东研究的国际话语权,学术理论界兴起了译介国外毛泽东研究最新成果、评析国外毛泽东研究进程特点热。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观点如下:

国际毛主义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文革”时期达到高潮,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和110周年前后出现了新的毛主义热。毛主义研究已成为国际学界的显学,形成了毛主义研究的哈佛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左翼学派、政治学派等。毛主义研究形成了具有自身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论,多学科背景的学者强调主观分析、心理分析和结构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研究范式。[67]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毛泽东思想研究涌现出大量论著,在出版及撰写成书方面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研究时间长久连续又高潮迭起,从事研究的学者群体庞大而相对集中;二是发展态势多元化,内容广泛,但整体上不平衡,研究的深度有待提高;三是注重材料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方法值得借鉴。[68]伴随单纯意识形态偏好支配的传统研究路径的衰弱以及以客观历史性为导向的学术化研究趋向的增强,当代西方毛泽东研究由以毛泽东替代中国研究转向毛泽东时代中国历史、现实的研究,突破毛泽东单纯的“人物研究”转向对“毛泽东问题”的探讨,突破毛泽东研究的“政治中心论”转向对经济、社会、生态等传统“冷门”区域的积极扩散。[69]

20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国外毛泽东研究领域出现的“第五次论战”,围绕如何对待毛泽东文本的理论意义以及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两大焦点问题展开。此次论战代表了国外毛泽东研究水平的制高点,为研究走向学理化、规范化路径提供了重要契机。但是,相关批判仍处于现代主义解释学的幻象之中,具有较强的“本质主义”与“还原主义”色彩。[70]国外“毛主义”与“后毛主义”关系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大体经历了深入研究、注重反思、全面提升几个阶段,形成了“割裂对立论”和“继承发展论”两类不同观点。后者坚持文本研究与实际考察相结合、心理分析与背景分析相结合、结构研究与案例解剖相结合、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值得借鉴。[71]

进入21 世纪以来,国外对毛泽东研究的热情依旧,研究范围扩大,研究领域细化,研究纵深发展,研究方法更趋多样。国外学者研究毛泽东,既有局外人、旁观者的优势,也存在跨文化的差异;既有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偏见,也有西方学术范式导致的先入为主的局限,隔靴搔痒的情况难以避免。还有的国外学者受政治因素和冷战思维的影响,其研究结果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或偏颇。[72]2004年以来,海外毛泽东研究出现平稳发展的态势,在研究范围、深度上均有新的进展,并呈现出新的热点。从整体趋势看,研究走向多元化;从内容看,外延更宽,分析趋向科学理性;从研究方法来看,继续坚持比较分析法。[73]

苏联和俄罗斯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随两党、两国特殊历史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其突出特点是受政治、党际意识形态的干扰明显。对此,要予以清理、理性对待。[74]近十年(2009年—2013年)来日本对毛泽东的研究,在方法上,重视史料的传统仍然强劲,在史料发掘上不遗余力;重视外来的作品及其评价,但在评价过程中泥沙俱下;重视实证研究和历史细节,有碎片化倾向。在内容上,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连续性与不连续性、毛泽东与中国革命和现代性的讨论、大跃进的探讨、毛泽东与“文化大革命”的研究等,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75]

近年来,海外毛泽东研究深受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从历史发展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识这个前提出发,认为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是莫斯科阴谋制造的,毛泽东成为革命领袖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外部偶然性因素、阴谋活动和玩弄权术的结果;二是根据歪曲历史事实的需要进行历史评价;三是在史料运用方面,采取伪造、剪裁、曲解、滥用史料等方法。[76]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很早就引起西方学者的关注。但是,基于意识形态、学术立场等各方面的差异,以本杰明·史华慈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对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研究或多或少带有一些偏见,甚至是误读。这些偏见和误读都是违背毛泽东思想原意的,当然也是违背历史事实的。[77]

上述十个方面的问题突出体现了2014年毛泽东研究的特点、重点和闪光点,集中反映了2014年毛泽东研究的导向、趋势和最新进展,成为2014年毛泽东研究的十大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冷溶.坚持全面正确的历史观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党的历史——学习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01-07.

[2]毛胜.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纲领性文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J].新湘评论,2014(4).

[3]梁柱.要牢记于心 付诸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华魂,2014(2).

[4]陈扬勇,杨凤城.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重要文献——理论工作者学习讨论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纪要[J].党的文献,2014(1).

[5] 唐洲雁.从宽广的历史视野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2).

[6] 欧阳淞.科学对待历史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学习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01-08.

[7] 柳建辉,李庆刚.坚持唯物史观 科学评价党的领袖人物——学习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11.

[8] 双传学.科学评价毛泽东的思想及其实践的基本原则——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4).

[9] 杨胜群.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学习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4(3).

[10] 王永浩,王宜秋.毛泽东·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毛泽东思想论坛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5).

[11] 张海鹏.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N].光明日报,2014-02-12.

[12] 姜迎春.在毛泽东评价问题上的集中错误倾向评析[J].红旗文稿,2014(2).

[13] 尹世尤,陈宇翔.深化和拓展毛泽东研究 共举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全国高校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探索,2014(1).

[14] 胡潇.毛泽东研究中“辉格”解释的反思——从对“大跃进”的考问说起[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9).

[15] 刘长军.毛泽东思想研究的现实境遇及策略重构[J].理论研究,2014(2).

[16] 李捷.毛泽东的评价及其研究方法.李捷、孙经先等.第三届“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观点摘编(上)[J].现代哲学,2014(1).

[17] 陈雪薇.历史视域下毛泽东的功绩和错误[J].历史研究,2014(1).

[18] 胡振平.毛泽东研究中应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5).

[19] 刘怀玉.三思毛泽东——革命传统、革命后民族国家创制于后传统理想主义遗产[J].现代哲学,2014(3).

[20] 莫岳云,古文强.试论毛泽东学习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21] 金延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浙江的读书活动[J].党的文献,2014(1).

[22] 李景平.毛泽东的学习观及其时代价值[J].理论学刊,2014(4).

[23] 陈晋.毛泽东阅读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24] 李景平.毛泽东的学习观及其时代价值[J].理论学刊,2014(4).

[25] 石仲泉.群众路线:毛泽东的一个伟大创造[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4(1).

[26] 姚桓.毛泽东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创造性贡献[J].新视野,2014(2).

[27] 李春耕.“毛泽东与党的群众路线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4(1).

[28] 余伯流.毛泽东是首创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杰出代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的思想与实践[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4(1).

[29] 刘意.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探索[J].广西社会科学,2014(3).

[30] 刘意.抗日战争时毛泽东关于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建设思想[J].毛泽东研究,2014(2).

[31] 戴安林.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毛泽东研究,2014(1).

[32] 潘信林,韩雪.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33] 刘謦瑜,谢晓军.“毛泽东与群众路线”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毛泽东研究,2014(3).

[34] 吴永.论毛泽东“三位一体”反腐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理论导刊,2014(3).

[35] 中国农业银行党建课题组.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研究[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4-02-13.

[36] 杨金卫.论毛泽东的反腐倡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东岳论丛,2014(10).

[37] 王传利.简述毛泽东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

[38] 梁柱.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及其实践经验探析[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4(6).

[39] 石仲泉.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历史发展述要[J].理论视野,2014(11).

[40] 蔡长水.毛泽东廉政思想对当前作风建设和反腐败的启示[J].理论视野,2014(11).

[41] 彭臻,王向清.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毛泽东遗产·思想·道路·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第20次年会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2).

[42] 靳辉明.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考[J].党的文献,2014(1).

[43] 胡为雄.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引路人[J].东岳论丛,2014(11).

[44] 余品华.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45] 阎树群.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探索[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6).

[46] 陈龙.毛泽东遗产.思想·道路·制度——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47] 蒋建农.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9).

[48] 张磊.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N].组织人事报,2014-03-20.

[49] 钱耕耘.中国梦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统一[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50] 刘林元.毛泽东精神的当代价值[M].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编.2014年江苏宣传年鉴.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

[51] 宋俭,杨安妮.论毛泽东精神与当代中国精神[J].党的文献,2014(4).

[52] 张学俊.论毛泽东精神的十个方面[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4).

[53] 王立胜,聂家华.毛泽东精神与新时期中国精神的建构[J].哲学研究,2014(5).

[54] 唐双宁.毛泽东的气质初探[N].湖南日报,2014-03-27.

[55] 徐治彬.论毛泽东伟人风范的八个基本方面[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6).

[56] 杜艳华.毛泽东.准确把握时代核心的伟人[N].社会科学报,2014-01-23.

[57] 马保奉.毛泽东主席的外交风度(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1-11.

[58] 王光华.毛泽东为全党树立了清正廉洁的光辉榜样[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1).

[59] 周溯源.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J].学习与实践,2014(8).

[60] 彭平一,管桂翠.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传统思想资源——以湖湘文化为切入点[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61] 王玉平.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实践哲学”的超越与升华[J].哲学研究,2014(4).

[62] 郭继民.毛泽东哲学——融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63] 夏征难.毛泽东如何读兵书毛泽东与中外军事遗产[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

[64] 陈金霞.批判地继承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4).

[65] 许全兴.有关毛泽东“改造主观世界”四题[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66] 谭国清.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对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的创造性转化[J].毛泽东研究,2014(3).

[67] 路克利.国际显学与批判思潮·国际毛主义研究六十年[J].文史哲,2014(4).

[68] 龚格格.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毛泽东思想研究论著概述[J].毛泽东研究,2014(2).

[69] 张明.当代西方毛泽东学的新动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8-27.

[70] 张明.国外毛泽东研究的“第五次论战“及其方法论效应[J].中共党史研究,2014(12).

[71] 成龙.国外“毛主义”与“后毛主义”关系研究评析[J].现代哲学,2014(6).

[72] 梁怡,刘晓云.新世纪以来国外毛泽东研究述评[J].毛泽东研究,2014(3).

[73] 龚格格.近十年海外毛泽东研究新进展撷英[J].党的文献,2014(1).

[74] 陈鹤.苏联和俄罗斯官员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J].毛泽东研究,2014(1).

[75] 郑萍.日本的毛泽东研究状况述评(2009-2013)[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2).

[76] 韦磊.海外毛泽东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6).

[77] 王光森,张静.西方学者对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误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

责任编辑:熊先兰

On the Hot Issues and Latest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about Mao Zedong in 2014

WU Huai-you,LI Bing

(SchoolofMarxism,Hu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Xiangtan,Hunan411201,China)

Abstract:In 2014, the research of Mao Zedong has continued to expand and deepen on the existing basis,which produces a batch of new and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ten problems studies,the research of Xi Jinping’s speech at the symposium to commemorate the 120th anniversary of Mao Zedong, “Historical nihilism” in the research of Mao Zedong, the view and method of the study on Mao Zedong, Mao Zedong’s study view and literary style view, th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Mao Zedong promoting of the mass line, Mao Zedong’s anti-corruption thought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of Mao Zedong explor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ao Zedong’s spirit sty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o Zedong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foreign study on Mao Zedong. These ten research aspect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key and sparkles of the study on Mao Zedong in 2014 and reflect the orientation, trend and latest progress in the domestic study of Mao Zedong in 2014, which become the hot issues in the research of Mao Zedong in 2014.

Keywords:the research of Mao Zedong;2014;the latest progress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16)01-0001-09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毛泽东勤俭建国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研究”(编号:14BKS009);湖南省社科基金基地委托项目“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群众路线的发展及其历史贡献研究”(编号:14WTB3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吴怀友(1964-),男,安徽郎溪人,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史党建研究;李冰(1988-),女,河南南阳人,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15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历史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