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实验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

2016-02-19 05:37赵汉杨吴月玲吴威威管修标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7期
关键词:微生物创新意识教学效果

赵汉杨 吴月玲 吴威威 管修标

摘要:在微生物学的教学中,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是教学目标之一,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因此,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创新为教学目标,利用现有资源,尽一切可能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创新,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不断改革、探索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现代化医护人员,为其未来具有科研能力,做好人生的第一次铺垫。

关键词:创新性实验;微生物;创新意识;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207-02

创新性实验是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跟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并参与教学创新中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和建立初级创新科学思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创新,开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早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之一。但是,创新教学是一种有别于既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不仅要求师生注重学习过程,而且更加需要学生培养、建立思维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头脑风暴,尤其是创造能力[1]。

近年来,教育部对中职教育的关注越来越高,对中职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福建省闽东卫生学校作为文明学校,一直致力于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最近投入大量经费购置实验仪器,因此各学科实验教学都有突破性的改善。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实验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除了学校需要拥有相应的教学硬件设备支持外,还必须要求教師着重对相关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2]。为此,我校微生物学科组经过多次、多方探索与实践,已经初步形成适合我校的相应实验教学模式,并且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后,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建立实验体系

要想让学生能够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设备充足、实验设施完善、教学氛围浓厚的前提下,教师要能够良好处理教材理论知识,并结合中职学校学生自身实际情况的限制因素,不断地探索一种适宜于当前特殊时期和环境下的能够满足且实用的中职卫生学校的实验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微生物学科组已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层次化、多元模块化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并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3],使微生物学的创新性实验建立在以学生为主导、独立自主的基础之上。

以往的实验以教师为主导开展进行,按教材要求,只能够完成以下简单的“革兰染色法、细菌培养、划线接种”等基本实验。而学生的积极、自主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出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简单地“依葫芦画瓢”地模仿实验,本应该培养的微生物学科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无所获。因此,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增设开放性实验,引导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传统实验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进行转变,其中,教师的地位由“教”向“导”进行一次彻底的转变和改革,使微生物实验教学活动建立在以“学生自主活动、自己开发、自己寻求、主动探索”的基础之上[4]。综合中职学校学生的素质,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以创新为目的,在该创新体系中最终将基础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小组合作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等多元式实验模块全部有机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达成教学目标。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职学校的学生不是因为先天就比别人笨,而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对学习缺乏兴趣,不能在学习时寻找到乐趣。只有让学生寻找到乐趣,才能够长期坚持学习,将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将“我应该学”转化为“我爱学、我乐学”的心态。创新性实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概念,从未接触的新事物。基于对过程、步骤等一无所知,学生会产生一种神秘感和吸引力,自主寻求答案,调动积极性。在自主探索并思考的同时,无形之中形成团队学习交流小组,获得不断学习前进的源源动力。

特别是对开展的“基础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小组合作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等,面对学生的“头脑风暴”,作为引导的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评价。任何一个环节过程中,教师都应该非常重视学生的各种新奇想法和意识。因为,当学生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时,不仅能够收获很大的信心与鼓励,同时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创新活动中,产生更多的创新性想法,让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在这种良性循环之下,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当教师充分做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出来,后继创新性实验的开展工作会因此获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合理把控实验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作为主体的学生在积极性被调动之后,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假设,选择并设计实验方案。不同的学生,设想的实验是不同的,因此即使是一般70人左右的班级,经过分组之后,也会得出20多个实验项目。在开展实验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取消或合并相同、陈旧、无意义的实验,保留那些具有创新性且能够在现有实验室条件下合理开展的实验项目。

经过教师的引导和评估,学生将提出的原有实验项目整合、优化,并原有基础上革新,使实验内容既能够训练基本操作技能,也更显得知识丰富、结构合理,不但涵盖微生物学课程内容,且做到融会贯通。例如,单14级助产专业两个班级136人,按照小组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的模式,就提出38个实验。依据技术和条件的限制及课程设计原则,经过梳理,最后形成20个新的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项目不仅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和学习层面学生的要求与需要,也肯定他们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想法,更加清楚实验的科学思路,为今后工作中继续进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本技能。

四、确保实验安全

这些创新性实验项目是建立在微生物学实验基础上的创新性实验。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无论是革兰染色、高压锅的使用及电热炉的熔化,还是细菌的分离与培养等操作,都可能接触到大量的致病性或机会致病菌,有些试剂带有毒性或腐蚀性,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实验结束后,各种实验废弃物的处理,需要严格按照医学消毒灭菌的要求来执行。

例如,在大肠杆菌分离培养时,菌株是从闽东医院检验科获取的病人标本液中的细菌,因此具有感染性和致病性,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感染。因此,所有的操作过程要全程在实验员和任课教师的监护之下进行,部分实验学生除了要求操作的学生穿上实验服外,也要戴上医用手套和口罩,做好防护工作,确保实验的安全。高压蒸汽灭菌的时候,为了避免学生因为操作不规范,采取教师亲自操作、学生观摩的教学方式。

五、增设网络资源

在当今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和成熟,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已经势不可當地逐步渗透到教育行业中来,多媒体教学手段早已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与方式[5]。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利用现有资源,同时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要求他们将创新性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报告以PPT的形式展现出来,实验报告和分析在班级讲解给其他同学,尽一切可能地增加课堂参与和互动,让学生站在讲台,当一次全体同学的“老师”,更好地将自己所能够理解和吸收消化的知识传授给其他学生,彼此学习借鉴的同时,促使学生自我反省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促进学习自主性。同时,对教师来说,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可人效果。

实验教学的创新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设备条件,同时要求师资专业素养和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相对较高,没有专门研究者的引领和专业指导,实验科研能力很难有突破与实质上的改观。这就要求微生物学科组在现有基础之上继续探索,构建合理平衡的学科体系,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开阔性思维的教师。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薄弱,要想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设计,有时候会有诸多困难。进行此类实验,可通过更多的实践和尝试,建立一个统一的思想定位,克服主观上的薄弱点,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创新与发展。

总之,开展自主性创新性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开拓视野,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发现和探索问题及有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本领。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中,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在教学中形成一种公平、尊重、民主、平等、和谐和合作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的目标,培养新时代学生应该具有的创新能力,巧妙地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任春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文学教育,2015,(01):84-85.

[2]解丽芳,林宏辉,王茂林.生物学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建立[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0(5):169-171.

[3]徐文娟.基础实验项目分类设置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1,(10):25-26.

[4]石永权.高中化学创新实验教学研究[J].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14,(88):156.

[5]田晓静.职校数学创新教学的体会[J].数学教学与研究,2014(77):63-64.

猜你喜欢
微生物创新意识教学效果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