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航,李绪稳,郭慧芳(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陕西咸阳712082)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路径分析
杨海航,李绪稳,郭慧芳
(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陕西咸阳712082)
摘要: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对推动西藏三个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西藏群众体育的发展。在发展传承的进程中,存在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原生态”的基因发生了改变;比赛的场地、器材、规则都各具地方特色;后备人才不足,竞赛机制、体制僵化、不完善等问题。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路径为:政府重视,作为文化强区战略来抓;学校推广,形成氛围;打造民族特色体育产业;利用节庆推广,树立品牌;重视人才培养及项目创新研究。
关键词: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西藏;民族传统;发展路径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素有“世界屋脊”及“地球第三极”之称。人口300.22万,其中藏族人口271.64万,占人口总数的95%以上。西藏是我们国家的国防屏障、资源屏障、生态屏障,……要保证国家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西藏的战略作用将更趋重大。[1]西藏的小康社会实现与否事关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实现。西藏自治区自成立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群众的健康发展水平,克服高寒缺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后,把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有机结合,使群众体育蓬勃开展,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通过20年的发展,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民健身成为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式。广大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提高,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群众体育组织不断加强,群众健身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体育人口大幅增加,国民体质显著增强。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有力地促进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健康发展。2009年初,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国务院批准每年的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2011年2月,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使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与十二五规划保持同步,协同推进,保证了全民健身工作的可持续、科学化发展。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是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意见》首次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可谓意义重大。《意见》是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后颁布的,体现了国家意志,体现了体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包括西藏在内的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康,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西藏地区的繁荣稳定及和谐西藏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他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这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提出的西藏工作重要原则”。党的治藏方略的形成,高度概括和凝练了西藏的繁荣稳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一)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
藏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灿烂的文化,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社会实践中藏族人民创造并形成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些相对稳定而且独具特征的文化,存在于藏民族每个成员的生产、生活实际之中,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物化在他们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许多体育项目是由藏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宗教及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期的积淀发展而成的,是藏民族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民族性、地域性、健身性、娱乐性、传统性、审美性等。
(二)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对西藏社会文化建设、群众体育发展的作用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西藏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对藏族文化传承与弘扬、展现民族精神风貌,对小康西藏、和谐西藏的构建,对推动西藏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旧西藏政教合一,统治者对人民群众实行剥削和压迫政策,社会不稳定,经济落后,根本谈不上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坚持各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的方针,重视各民族的身心健康与体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得到了长足发展。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在拉萨(分赛场)成功举行,为民族传统体育在群众中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受到西藏各族群众的喜爱。使其成为民众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提高了体质健康水平,对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西藏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群众基础是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的灵魂,没有群众基础,这些项目就注定要消亡。根据笔者的调查及对在西藏部分专家的访谈,由于西藏特殊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西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自治区体育局公布25%,其中包括在校学生)。西藏群众体育活动以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最受欢迎。调查显示,西藏广大群众所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依喜好程度排序为:赛马、马上捡哈达、摔跤、押加、射箭、抱石头、跑马射箭、赛牦牛、锅庄、古朵、吉韧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常用于锻炼身体的依次排序为:跳锅庄、爬山、转山、气功等;现代体育项目喜好程度依次为:篮球、足球、健美操、健身、台球等。调查显示:地市所在地群众体育开展情况好于农牧区,农牧区体育以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为主,地市以现代体育(青少年喜爱)和民族传统体育结合为主,现代体育占40%,民族传统体育占60%。可见,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西藏群众体育活动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些体育活动源于生活生产实践,有民族认同感,深受人们喜爱。特别是广大农牧区(西藏是以农牧业为主的自治区,农牧区人口占全区人口的80%以上),在传统节日或闲暇时节,各地都有传统的赛马节等活动,赛马的同时有摔跤、押加、抱石头、锅庄等比赛。同时有各种文化娱乐和商贸活动,呈现出“民族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良好局面,既传承弘扬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已成为群众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说,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西藏群众体育的发展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藏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发展的阶段,但受现代体育、市场经济、生活方式改变、规则不统一及竞赛体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许多项目被漠视和边缘化,生存现状令人担忧。
第一,现代体育的冲击,使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现代体育因其有强势的媒体宣传、符合现代年轻人对时尚的追求及学校体育教学以现代体育项目为主等原因,使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处于弱势。现在进城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接触的大多以现代体育为主,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同感也淡漠了,制约了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西藏传统体育“原生态”的基因发生了改变。那些带有典型农耕文化、游牧社会特点的传统体育,不可避免的流变、衰退,我们在西藏壁画、岩画中所见到的传统体育,除了押加、抱石、摔跤、赛马、射箭等还在开展外,相当一部分项目已经失传。
第三,在现代化进程中,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影响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以牧区为例,随着放牧方式的改变,过去的骑马放牧变成现在的骑摩托等现代化工具,使养马的积极性不高了,“马背民族”的赛马、马上捡哈达等“骑射”项目发展受到很大冲击。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传承环境主要在民间和农牧区,它需要适合生长的土壤,如果这土壤没有或者是不肥沃了,就谈不上发展了。
第四,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在西藏各地流传甚广,但各地比赛的场地、器材、规则都各具地方特色,造成了比赛或交流时产生各种分歧和不和谐。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注重娱乐性,崇尚自由、自然,各地交流不够、民俗不同、场地器材往往就地取材等,限制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普适性推广。
第五,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后备人才不足,竞赛机制、体制僵化、不完善。人才资源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后备人才匮乏,没有专门的机构抓人才培养,参加全国民运会往往是临时组队;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竞赛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主导模式,导致竞赛市场没有形成竞争机制,缺乏活力。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传承与发展提供良好契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与建成小康社会相结合,这既是西藏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政府重视,编制保护档案,把传承西藏民族体育文化作为文化强区战略来抓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及体育、文化等部门应重视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组织相关人员,挖掘、抢救、整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炼精髓,挖掘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健身价值,编制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保护档案,积极推广和发展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明确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目标,把其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建立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弘扬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二)学校推广,教育传播,形成氛围
学校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才,所以,在培养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方面应发挥独特的作用。学校是藏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最理想的场所。[2]西藏的各级各类学校,要肩负起弘扬、推广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重任。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因地制宜,不要教条地执行国家统编的体育教学大纲,可突出地域性特点,在“健康第一”理念的指导下,开发校本体育课程,创编民族体育教材,并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融合;西藏民族大学应担负起责任,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办“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新专业,以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研究、开发为主,培养专业人才,弘扬西藏民族传统体育。
(三)利用媒体宣传,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打造民族特色体育产业
民族传统体育主管部门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在互联网时代要加强网络宣传,建立相关网站,介绍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旅游等部门合作,可将一些表演性、娱乐性强的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相结合,形成特有的西藏民族体育旅游品牌,使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未来,西藏将着力打造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可以说西藏的民族体育旅游、登山、体育探险等产业大有可为,也必将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发挥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在推动西藏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应加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市场培育,打造并形成规范、良好的体育市场环境,促进藏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并成为西藏各族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
(四)搭建平台,利用节庆推广,树立品牌
藏族传统体育项目要健康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大众化和普及化。[3]尽快恢复西藏的少数民族运动会,创新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体制、机制,可以利用企业或民间资本办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利用赛事平台推广民族传统体育。西藏的传统节日很多,几乎每个月都有,逢节大多都有民族传统体育比赛或表演。如“赛马节”、“望果节”、“雪顿节”等等。节日期间,人们举行赛马、马术、射箭、抱青稞赛力、爬山、射击等体育竞技,广大农牧民群众踊跃参加,给即将丰收的大地增添了无限欢乐、热闹、祥和的气氛。[4]在民族体育竞技的同时往往伴随着物资交流、民间说唱、藏戏表演等经济、文化活动。所以,通过竞赛不仅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且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西藏的经济、文化和民族传统体活动的蓬勃发展。各地要深入思考,打造地方赛事品牌,搞好赛事营销,促进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品牌化。
(五)建立藏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重视人才培养及项目创新研究
西藏体育、文化等要部门通力合作,对推广藏民族传统体育有热情,对遗产保护工作有责任心、掌握民族体育技能、热爱公益事业的人士,审核后,确立为藏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人作为承上启下的继承者,对所继承的项目做出文化选择和文化创新是传承人的首要责任;培养接班人,锻炼其保护、发展与传承的能力也是传承人重要的责任。[5]政府从财政上和人才引进上要给予大力支持,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好的省区取经,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提升管理者的水平。建立完善的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员的培养机制,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办培训班等形式,培养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创造条件妥善解决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就业问题。提高民族传统体育工作者的待遇等方法措施留住民族传统体育人才,促进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健康、和谐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生命力,任何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创新,要有“扬弃”的精神,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就要创新,使之既保持藏民族特色又富于时代性,开拓创新完成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沿着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之路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秋雄.以十七大精神指导援藏工作[J].海峡通讯,2008 (5).
[2]曾伟.藏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研究[J].体育科技,2013(1).
[3]曾伟.藏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2).
[4]丁玲辉.浅谈民俗与西藏民族传统体育[J].西藏研究,1998(2).
[5]康娜娜,张志彬.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运动,2012(13).
[责任编辑杨建军]
[校对陈鹏辉]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项目号:13BTY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海航(1967-),男,陕西兴平人,现为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
收稿日期:2015-11-17
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88(2016)01-01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