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平措周少杨
(西藏日喀则市农机推广站·西藏日喀则·857000)
日喀则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
扎西平措*周少杨
(西藏日喀则市农机推广站·西藏日喀则·857000)
马铃薯作为主要经济作物在日喀则市有着广泛的种植基础,而目前全市马铃薯种植主要以畜耕+人工播收、机耕+人工播收和小型机具粗放种植等方式进行着,其必然存在着投入大、产量低、效率低,形不成经济效益等问题。为此,日喀则市农机推广站于2011开始在桑珠孜区、南木林县、白朗县和萨迦县等地连续开展四年马铃薯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工作,在试验示范过程中不断探索前进,最终形成了适合本地的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和要点,取得了节本、增产、增效的良好效果。
日喀则马铃薯 机械化 技术模式
日喀则市平均海拔高于3800米,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高海拔、低温度、大温差和充足的光照,为种植马铃薯提供了有利的生产环境和气候条件。全市耕地总面积23.57万亩,主要作物有青稞、小麦、马铃薯、油菜,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6%,平均亩产达2000公斤以上。但是种植方式仍采用的是牲畜耕整、人工放种和起垄,因此存在着播种深度不统一、株距和行距不均匀、生产效率低下、投入劳动力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也直接导致了出苗不齐、作物长势不均、产量低、效益少。为了提高马铃薯种植的质量和效率,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日喀则市农机推广站连续四年在本市主产区开展了马铃薯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并根据气候、土质和农艺技术要求,进行了多次的改进,探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应本地区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技术模式。
由于高原特殊气候和地理环境,田块应选择平坝地区,农田连片,连片面积10亩以上,坡度小于10度。选择拥有较厚土层、土质疏松的田块。
2.1 品种
应优先考虑块茎大、产量较高、抗病能力强的脱毒种薯。再根据当地需求,选择能够适应日喀则生态环境及市场需求的优质品种或当地品种。
2.2 种薯
重量小于60g或直径在2~4cm的可直接播种,大于这个标准的种薯应按机具要求进行切块处理。首先要挑除病变及不合格种块,将种块在向阳背风处晒种7~10天,直至皮变绿时切块。切块时,应采用从顶至脐部纵切,保证每一个种块都带有2~3个芽眼。[1]
2.3 肥料
根据本地农业生产需要,选用农家肥、马铃薯专用肥等肥料。农家肥要在耕前撒入地块,并在翻整后与土壤混合均匀。
2.4 灌水
提前5~7天进行灌水再翻耕,并保证灌实灌透。
3.1 机具
涉及机具有时风280型拖拉机、时风320型拖拉机、常州东风DF300型拖拉机、1LYF-430型液压双向翻转犁、2BMF-2型马铃薯施肥播种机、14片圆盘耙等。
3.2 播种期
播种时要保证10cm以下土温恒定在3~6℃,土壤湿度恒定在65%~70%。湿度过大容易导致土壤压实、种薯腐烂、机具黏土影响作业等问题,而太干又会影响种薯的出苗和生长。
3.3 播种方式
播种方式采用单垄双行播种。播种机开沟、施肥后,在开出的沟内点播上种块,随后覆土、起垄、镇压。一次性完成马铃薯播种的所有工序。
3.4 技术要求
3.4.1 机耕
用拖拉机配套1LYF-430型液压双向翻转犁作业,保证作业深度恒定在15~22cm。
3.4.2 整地技术要求
在耕地前,每亩撒施农家肥1~2吨,耙细、整平后土垡直径最大不能超过50cm,清除石块和其它杂物后,达到田块平整、土壤松软的效果。
3.4.3 施肥要求
施用马铃薯专用肥30~60kg、农家肥1~2吨每亩。
3.4.4 机械化种植要求
3.4.4.1 小型单垄双行播种机
技术要求为播深10cm、覆土厚15cm、垄距15~20cm、垄宽60~80cm、株距25cm,每亩4000株左右。
3.4.4.2 中型双垄(每垄单行)播种机
技术要求为播深10cm、覆土厚15cm、垄距60cm、垄宽50~70cm,株距23cm,每亩4300株左右。
小型机具播量为600斤/亩左右、中型机具为750斤/亩左右。播种时用马铃薯专用肥60公斤/亩作种肥,施于种子侧下2至4cm处,保证根系能够正常生长在肥料带上。马铃薯属于大株距中耕作物,在播种时必须以单块点播,应最大限度地避免漏播、重播,重播率≦7%、漏播率≦5%、株距误差在正负5cm以内。
4.1 苗期时,一旦发现缺苗现象,应及时将备用苗或其它穴的多余苗进行扦插补苗。扦插的时间以阴天、早晚进行为宜。
4.2 苗齐以后,要根据生长需求及时除草松土,保障根系正常发育。
4.3 块茎膨大期时作物对水的需求量较大。若出现缺水现象,要及时进行灌溉。
4.4 马铃薯在生长期时极易出现环腐病、晚疫病等病虫害。一旦出现以上病害,要及时拔除病株并深埋。[2]
机收使用时风280型或320型拖拉机配套4UM-550型马铃薯挖掘机。为减少成薯收获时的破损率,应提前10天左右进行割秧,使成薯充分老化。机收开始之前要调整好犁铲入土角度,保证机器在最佳作业深度。如果机具入土较浅就容易损伤成薯,且收不干净,而入土较深则浪费动力,严重时导致拖拉机因无法带动机器前进而原地打滑。收获上来的成薯要在第一时间进行运输、加工、销售,如必须在田间临时存放时,注意覆盖保温,防止夜间冻伤。机收时要求明薯率高于95%,破损率小于5%。
6.1 播种量的调整
马铃薯播种量一般通过改变行距、垄距、苗距(既播种机作业速度)来控制。调整时,我们应按照正常作业要求分别将种箱和肥箱装满种块和肥料,在机具下面垫上塑料薄膜以回收种子和化肥,然后将机具支起呈水平状态,地轮要能够自由转动,再由人工按照正常作业速度转动地轮若干圈,分别称出收集来的种子和化肥的质量。
6.2 播深调整
首先将开沟器上的固定螺栓拧松,上下移动开沟器便可调整播种深度,注意的是所有开沟器高度必须调整一致。
6.3 垄高调整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起垄铲高低来达到调整垄高的目的,而通过调整刮垄板来改变垄面平整度。如果垄板过高,则会导致垄面拱顶不明显,垄顶的中心位置出现小沟,这时应停机后降低垄板、加深入土量,以不雍土、垄形整齐为准,垄下宽70CM左右,垄上宽50CM左右,垄高10CM左右为宜。
作业过程中,我们应严格按照机具使用说明操作,合理选择配套动力,并进行安装、调试、使用。为保证机具作业时处在最佳状态,在进行大面积播种和收获前,应先在田块中试播或试收十米左右的距离,以检查播种时种肥间距、播深、行距和收获时的入土角、明薯率等各项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要求,达到标准后开始作业。作业时行进速度控制在2~2.5km/h,严禁地轮倒转,地头转弯时必须将机器升起,严禁石块、金属、工具等异物进入种肥箱和传动系统。作业过程中保证安全规范操作,施颗粒状化肥时,可以混合干细土。
马铃薯机具常见故障主要有:一是作业过程中发生链条跳齿,应及时检查齿轮有无缺齿,调整两齿轮保证其在同一水平面上,并清除链条上及链条与齿轮间杂物;二是地轮悬空不能很好驱动排种勺时,应根据实际增加配重,同时通过调整犁的入土角来增加播深;三是播种时出现漏播断条现象,首先检查种块直径是否偏大,再检查机具正常工作时的振动幅度,张紧排种链条;四是出现种碗摩擦壳体时,应调整调节丝杆使皮带位于中心位置;五是出现起垄过宽时,应调整复土犁铲的间距和角度。[3]
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经过多次的试验、改进、示范,我们积累了大量经验,逐步完善了日喀则市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操作规程,取得较好的效果。此技术通过桑珠孜、南木林、白朗等区县的试验示范区检测,与畜耕手溜种植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9.1 苗齐苗均匀。使用播种机能够将种子准确地释放到同一深度土壤层上,有利于出齐苗、出壮苗。根据农业生产要求可以调节株距、行距,使种块处在一个株距、行距一致的合理生长环境。马铃薯垄作具有吸收、保温、蓄水保墒等特点,有利于后续的中耕除草、培土、灌溉、植保和收获作业。同时机械化作业还有利于土壤的疏松,特别是在多强风的日喀则减少风蚀、提升抗旱能力,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9.2 生产效率高。畜耕手溜种植,一般需要人工2个,每天只能播(收)2亩,而机械种植,能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培土作业,2个人每天能播(收)15亩以上,提高工作效率7倍以上。
9.3 节约种薯。由于机械播种的播深、株距、行距均符合农艺技术要求,发芽率高、分枝多,平均每亩种子用量达500~650斤,与传统播种方式(750斤/亩)相比,节约种子100~250斤/亩,节约比率在30%以上。
9.4 增产、增效、增收。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与畜耕人工手溜种植试验对比表明,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平均亩产达4500斤,与传统生产方式(3700~4000/亩)相比,增收500~800斤/亩,增收比率达17%,按0.8 元/斤的市价计算,每亩增收400~640元;每亩节本80~200元。
10.1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由于西藏农牧民群众的固有种植习惯,目前全面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还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做好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宣传工作。要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引导教育广大农牧民应用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要利用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
10.2 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实施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机具创新改进是关键。要根据高原低温、强风及干旱少雨的气候和土质特点,在实践中探索改进完善。要深入研究排种速度及排种装置形式对下种质量的影响。并积极争取各级部门的支持,加大对马铃薯机具推广工作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促进三项作业水平均衡发展。
10.3 进一步培训技术人员培训一大批懂技术会操作的农机技术人员,是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顺利推广普及的重要保证。在播种收获时,农机技术员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通过手把手的培训使广大农民真正掌握马铃薯机械化种植的实用技术。
10.4 进一步促进成果转化推广集中主要力量,对重要成果和经验进行重点推广、转化,对其余成果进行整体推进,从而增加重要成果的转化速度和推广面积。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的总结和推广,不仅减轻了农牧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节约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收入,促进了本市马铃薯产业化发展。
[1]陈国顺.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101-101.
[2]马庆军.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J].《农村科技》,2010(8):42-43.
[3]肖景林.高原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探析[J].《新农村:黑龙江》,2013(12):236-236.
Research on technology Model of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Completely Mechanized In Shigatse City
Zhaxi pingcuo Zhou shaoya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Shigatse.857000
Potato is a main economic crop and large planting area in Shigatse.The planting method is still traditional which resulting in high input,low output and low efficiency in the citywide.Therefore,design of Continuously 4 year’s demonstration project in completely mechanized potato planting in Samdroze,Namling,Banum and Sagya.The result found technology model and method which can be used for local Mechanized potato planting.The new method is cost reduction,increasing yield and efficiency.
Shigatse potato;Mechanization;Technology model
扎西平措(1963-),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机推广工作。联系电话:13989928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