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何祥林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新媒体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王茜 何祥林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当前,新媒体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与生活质量,给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媒体能够拓展青年教师的知识涵养,提升精神素养,促进青年教师的自我发展。同时,新媒体也不断侵蚀着主流价值体系,其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矛盾以及信息传播中的异化现象,使得一些青年教师迷失自我、道德弱化,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挑战。为此,高校要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建设新型媒体教育服务平台,主动占领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提高青年教师的的自律性,才能让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新媒体;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
21世纪,新媒体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传播形态。新媒体的特征以其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点传播着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内容,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使得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更加紧迫,面临形势更加严峻。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创新青年教师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引导青年教师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强化网上言行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网络掌握高校思想理论动向和网络舆情,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有效应对涉及青年教师的舆论事件。充分运用电视、校园网、手机报、微博等渠道,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积极搭建网络教育服务平台,提升运用网络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1]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政治状况如何,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和青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人生价值取向和政治信仰抉择,一定意义上关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关乎“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高校必须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力量,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同时也为高校青年教师提供了历练自身、情感诉求、发展自我的新平台。
(一)新媒体是高校青年教师拓展知识的重要渠道
新媒体对青年教师的知识拓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来源于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当下新媒体信息不断更新,学生可在海量的媒体平台上获得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这对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是个极大的挑战。青年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必须通过新媒体了解大量前沿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新媒体对于知识的呈现是以生动、形象、立体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青年教师在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汲取过程中,应不断地培养对媒体文化的鉴别能力及接受消化能力。同时新媒体打造的空间可以无限延伸,知识包罗万象,青年教师会以其独特的专业视角找寻属于自己的空间,通过对各种知识的积累,再做到融会贯通。这无疑对于提升和完善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大有裨益。
(二)新媒体是高校青年教师提升精神素养的重要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2]熟知的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如语言、文字、开会、谈话、政治理论学习、文化建设、党团活动、管理工作等等都可以成为其载体。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扩大,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比重不断上升。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各种不良思潮和文化垃圾不断涌入,对青年教师的意识形态、行为方式产生较大影响。面对新媒体对青年教师产生的冲击,必须立足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转变观念,在传统教育阵地的基础上,拓宽教育渠道。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教育功能,如电视、校园网、手机报、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教师博客之家等网络阵地,通过这些教育平台,让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个人生活、教学科研当中,使新媒体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释放出来。
(三)新媒体是高校青年教师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总是希望通过加入某个团队、集体、协会或者组织来避免孤独寂寞之感,因为在群体中可以得到成员相互间的爱、帮助和温暖,并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新媒体的推陈出新使得高校青年教师不受现实的限制,面对生活和工作的高压状态,青年教师可在这个虚拟的世界畅所欲言,尽情宣泄自己的情感,完全不受任何束缚。他们会在情感上找到一丝慰藉,但是网络之下却是心灵的空虚,久而久之还会造成网络道德的弱化、现实生活中社会交往能力的缺乏。而充分利用新媒体就能有效地应对这一现象。如在校园内开通“青年教师微信群”“青年教师博客之家”等新媒体,倡导教师通过实名加入,可浏览信息、交流思想。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可通过后台与教师进行互动,甚至还可进行网下的沟通,增进了教育主客体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中,双方以诚相待,为青年教师在新媒体交流中开辟了一方净土,既规范其网络行为,又提升了教师使用新媒体的归属感,从而达到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据调查显示,在我国的网民中,青年人约占84%,教师占7.7%(青年教师占90%)。[3]可见,具有现代意识和高学历的人群构成了使用新媒体的主力军,他们的价值观念、思想素质、思维方式容易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一)新媒体信息侵蚀主流价值体系,造成高校青年教师迷失自我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新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并没有经过严格审查把关,时常宣扬着市场经济的趋利性、拜金主义等。这与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不谋而和,种种物欲横流、金钱至上观念和享乐主义人生态度不断影响和侵蚀高校青年教师群体。且多种文化和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交织。封建主义残留、资本主义思想和各种社会思潮共处并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艰巨而繁重。当下,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网络优势乘虚而入,在网络上大肆传播与我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严重不符的西化价值观和政治标准。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高校部分青年教师由于受利己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政治信仰不坚定,个人定位不清,自身“免疫力”和价值判断力缺乏,并未真正履行“传道授业解惑”职责,反而随波逐流,迷失自我。
(二)新媒体环境导致虚拟与现实矛盾,容易造成高校青年教师道德水平下滑
新媒体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媒介社会。这一空间可以模拟现实而存在,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实现生活中那些不能企及的梦想,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刺激感。新媒体崇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人们的个性尽情张扬,并且能掩饰自我进行平等交流,可以让用户尽情享受这份闲适与自在,同时还能有效避免面对面交流带来的摩擦与伤害。高校青年教师对这一虚拟互动的文化接受能力强,易于着迷,充分享受着这一舞台提供的自由选择、主动参与、自我实现的满足。网络媒体中充斥着大量的暴力、赌博、色情、淫秽、网游等信息,并大多辅以迷人的形象和刺激的场景,青年教师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及思想的欠成熟,使得自身的喜怒哀乐、感情世界、精神世界完全跟媒体的信息交织。新媒体信息的隐匿性使得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在媒介传播中相对减弱,外界不易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而个体的网络道德就成了社会道德的一个延伸,对青年教师在现实生活中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使得其放松对自我道德的约束,并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现实道德。久而久之,社会道德水平严重滑坡,并严重影响着高校青年教师自身的为人师表。
(三)新媒体信息传播异化,挑战传统的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传播异化指的是信息内容通过媒介传播时或受体接受时偏离了传播者预定的目标,甚至变向到了传播者传播初衷的对立面,从而发生传播过程的变异。人们过多地对信息涉及的外延部分给予大量关注,而漠视了信息本身所要表达的真实意义则是信息异化最为明显的延伸表现。青年教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是读文件、听报告、培训、灌输等方法,在过去这种教育模式能进一步强化教育主体的作用,达到教育的效果。面对铺天盖地的新媒体信息的传播,青年教师对这些缺少互动性、交融性及流于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毫无兴趣,甚至排斥。如今,各种信息传播工具日新月异,新媒体信息瞬息万变,众多的青年教师对新媒体文化抱以“浅阅读”和“碎片化”思维方式去对待,认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青年教师的价值判断、人生观产生强大的冲击。纵观当下,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主阵地吸引力不断削弱,一些高校对新媒体时代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到位,使得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这是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思维惯性、惰性使然。
新媒体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力量不断地推动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新媒体可以说是全方位影响着高校青年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这需要我们积极采取有效的实践路径,才能让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一)强化组织领导,牢牢把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话语权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4]高校处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新媒体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高校应加强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1.创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工作机制。建立由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学校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社科处、工会、信息化中心、后勤保障部等部门分工负责、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负责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划、教育内容、相关政策、检查督办工作。定期围绕新媒体环境下校园内和社会反映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突出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真正使广大青年教师忠诚教育事业,以生为本,立德树人。
2.畅通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动态。高校既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正面教育,又要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种社会思潮的侵蚀。按照“研究无禁区,课堂有纪律,行为有底线”的原则,打造校园新媒体联盟。网络平台成为高校校园舆论的重要场所。如今,高校校园媒体层出不穷,校园新闻网、微博、微信、公众平台、贴吧等无处不在,广大青年教师在这些平台上可以自由互动,交流思想,探讨问题。高校宣传部门更应把握时代脉搏,对新媒体中青年教师关注的诸如时事、教育等热点问题要主动发声、真切回应、积极引导,及时消除各种不合时宜的言论。
3.开辟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青年教师群体是高校中最有活力、最具朝气的队伍,要做好其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高校党政干部要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结合青年教师的思想特点、个性特征、发展需求、心理趋向,开设切实可行的网络教育阵地。如建立专门的高校青年教师协会网站,推出“青春风采”“职业规划”“科研感悟”等栏目,通过教师间的真诚互动助力教师的个人发展。宣传思想工作部门可以开通时事动态热点网站,加大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度。同时通过校园新闻网站开通青年教师“微新闻、微访谈”等板块,利用网络信息发布的“短、平、快”特征,时刻关注和掌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确保新媒体在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思想引领功能。
(二)强化思想引领功能,推进新媒体人性化服务
1.发挥新媒体的育人功能。新媒体以其多媒体融合、交互性强的特点呈现在世人面前。青年教师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其特殊身份使得他们的一举一动备受学生关注,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学校仅是以网站传播一些主流意识形态或是新闻舆论,那么对于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是收效甚微。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校园媒体功能的整合,特别是要增设一些可以互动的平台,吸引教师轻松参与交流,并在交流中升华思想。同时,还要使用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必要的过滤,根据青年教师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通过丰富有益的媒介信息吸引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校园新媒体平台中融入各种前沿的教学理念、最新的科研信息、高等教育发展动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典型等内容,激发广大青年教师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互动交流,既完善自我,又能服务于自身的教育事业。当然,在加大校园媒体平台建设的同时,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也要提出要求,只有不断提升他们的理论素养、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才能更好地对青年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丰富校园网络文化产品。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打造具有校园特色的新媒体品牌,网络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并同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合力,通过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的营造,丰富多彩校园媒体文化平台的建设,以及打造校园网站的热点话题,提高优秀网络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强化自律教育,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网络素养
众所周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律教育与他律教育是相互相成、有机统一的方法。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必须发挥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既注重他律,又严格自律,才能使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1.网络素养的习得。青年教师应提升对媒体信息的辨识及应用能力,使自身面对纷繁的资讯和媒体信息时,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辨并开展批判性的解读。媒体信息虚虚实实,高校应利用校园网加大对公共事件和新闻舆论的公开力度,青年教师要变被动接受宣传为主动了解,通过正规网络渠道在第一时间内了解新闻事件的真相,从而对各类媒体信息进行正确的识别和使用,不断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另外,还应具备高效利用新媒体服务自身的能力。主动学习多媒体信息技术,关注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捕捉与自身教学科研、生活相关的衔接点,真正让网络服务于自身。
2.法治观念的养成。新媒体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生事物,正迅速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它如同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创造便利和更多言论自由的空间的同时,还使青年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一些法律问题。首先,青年教师要学法、知法、懂法、守法。青年教师必须用《宪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以正身范。其次,青年教师应参与法治实践。法律意识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教师的法治实践对法律意识的提高有促进作用。高校定期选派青年教师到司法部门挂职锻炼,切身感受具体的司法实践活动,并主动通过新媒体了解与自身相关的热点法制事件,敢于发声;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同时,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普法教育活动,既有效地丰富了自身的法律知识,增强了法治观念,又提高了依法执教的自觉性。
3.注重网络道德的建设。网络信息的纷繁复杂难免会给青年教师带来一定程度的困扰,部分教师在这一虚拟的空间中会出现道德失范的现象。这需要高校青年教师做到网络道德与日常师德相结合,确保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通过网上网下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的熏陶,明确个人在网络生活中的角色定位和责任担当,使其自身能在保持独特性与出色完成育人使命之间寻得平衡。
[1]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S].教党字[2013]12号.
[2]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2.
[3]李向前,王国洪.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读本[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3:105.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http:// www.gov.cn/xinwen/2015-01/19/content_2806397.htm,2015-01-19.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Young College Teachers in New Media Age
WANG Qian HE Xiang-lin
(School of Marxism,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9)
The ideology,working manner and life quality of people are being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new media at present,which brings about some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young college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new media can not only expand young teacher’s knowledge,promote their spiritual quality,also accelerate their self-development.Meanwhile,the primary value system is being constantly eroded by the new media,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virtuality and fasibility of the new media and the alienation phenomenon resulting from information-spreading make some young teachers lost and their morality weakened,which challenges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young teachers.In order to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ffective,the follow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Firstly,the propaganda of appropriate public opinion dire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reinforced.Secondly,the service platform of new media educ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actively occupy the working fiel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new media,improving young teachers’self-discipline.
new media;young college teacher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10.16249/j.cnki.1005-5738.2016.03.030
G641/G206
A
1005-5738(2016)03-210-005
2016-07-17
2014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方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3ZD004
王茜,女,布依族,贵州六盘水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贵州师范学院教师工作处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蔡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