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吉生 赵顺卿
苹果疫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周吉生赵顺卿
疫腐病也叫颈腐病、实腐病,是苹果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前些年在河南灵宝苹果产区少有发生,但2015年少见的高温高湿气候诱发了该地区的苹果疫腐病。一些果农误将疫腐病诊断为炭疽叶枯病或褐斑病,造成防治上的失误。以下,我们介绍一下苹果疫腐病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希望对果农正确诊断和防治病害有所帮助。
1)2015年5—6月,河南灵宝果区雨水较常年偏多,尤其6月中下旬,持续降雨超过6天,造成了特殊的高温高湿果园环境。
2)2015年是苹果生产大年,树体负载量普遍偏大,抗病性降低。
3)果树老龄化现象严重,老树定干低,下层主枝和果实多接近地面,通风透光不良。
4)多年来灵宝果区苹果疫腐病少有发生,土壤带菌量逐年累积,又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为该病大发生埋下了隐患。
5)把苹果疫腐病误诊为炭疽叶枯病或褐斑病,错过了防治最佳时期。
苹果疫腐病的病原是恶疫霉,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果实、树体根颈部及叶片。除危害苹果外也危害梨、桃等。果实受害后,果面产生不规则、边缘不清晰的褐斑,渐及全果,呈不均匀红褐色。部分果皮与果肉分离,外观似白蜡状,果肉及心皮部变褐,病果不变形,具弹性,极易脱落,最后失水成僵果。多年生枝上病果多,病果裂口或伤口处有白色菌丝体。根颈受害后,皮层变褐腐烂,地上部发芽迟缓,叶小色黄,最后枯萎,引起死株。叶片受害后,产生不规则灰褐色或暗褐色病斑,水渍状,多从叶缘或中部发生,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展,致全叶腐烂。
近年来,苹果疫腐病在各地果区发生呈加重趋势,具有突发性强、传播迅速、危害严重、防治难度大的特点。该病的发生有一定规律性:
1)该病是一种土传病害,要求潮湿环境,病菌随雨水传播,降雨或浇水会造成病害传播蔓延。果实整个生育期均可染病,6—8月发病最多,每次降雨后都会出现侵染和发病小高峰,因此雨多、降雨量大的年份发病早且重,高温、多雨天气则会引起病害流行。田间表现具有暴发性,雨后感病1~2天会蔓延至整个叶片,2~3天后下部叶片多数感病。尤以距地面1 m的树冠下部及近地面果实先发病,且病果率高。
据2015年在河南灵宝市寺河山高埝、普村、万花台3处果园观察,距地面60 cm以下部位叶片发病率高达65%以上,严重的100%,病果率达25%;距地面60~100 cm部位叶片发病率45%,病果率15%;距地面100~150 cm部位叶片发病率15%,病果率5%。
2)病果分布也是同样的规律。越接近地面感病越重,向上逐渐减轻,距离地面1.6 m以上很少感病。
3)通风条件好的岭地发病轻或不发病。地势低洼、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枝条稠密、下垂枝多、局部潮湿时发病重,病叶扩展迅速,甚至全叶腐烂。
4)根颈发病多从伤口侵染,减少伤口、减少积水、清洁地面有利于防病。
5)红星、金冠易感病,红富士、国光、乔纳金较抗病。
苹果疫腐病与炭疽叶枯病虽症状类似,但也有一些区别:
1)感染苹果炭疽叶枯病的树落叶严重,果实感病轻,而感染苹果疫腐病的树果实、叶片同时发病。
2)乔纳金等品种感染炭疽叶枯病后全株落叶,而感染苹果疫腐病后仅下部落叶。
3)红富士高抗炭疽叶枯病,但会感染苹果疫腐病,下部叶表现尤其明显。
1)彻底清除病残体。苹果疫腐病菌在病残体土壤中越冬,应彻底清除病残体,及时清除落地病叶、果实,随时摘除树上病果、病叶集中深埋。
2)果园覆盖。果实地面盖草或覆膜等方法,可防止雨水飞溅,造成疫腐病菌传播侵染。
3)加强土肥水管理。加大有机肥用量,每生产1 kg苹果施入2 kg有机肥。生长期叶面喷肥不少于5次,前期以氮、磷、钾、锌、硼、钙肥为主,中后期以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为主,提高叶片光合效能,增强树体抗性。
4)改善果园生态环境。雨季及时排除果园积水,降低园内湿度。适当抬高主枝高度,提高结果部位,减少枝条密度,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浇水时注意,发病地块的水禁止流入未发病地块,防止病菌交叉感染。
5)土壤消毒灭菌。发病严重的园,春季结合浇水每亩用1 kg克菌丹(美派安)、1 kg硫酸铜钙(多宁)与细土混匀撒施地表,用铁耙浅搂后浇水,消灭越冬菌源。
6)实施药剂防治。5—6月病害大发生前,可在地面喷100倍液硫酸铜或硫酸铜钙 (多宁),以喷湿地面为准。
苹果落花后至套袋前,喷50%烯酰吗啉(福盈)、69%烯酰锰锌(乐净)、72%甲霜锰锌(龙灯稳好)、50%克菌丹(美派安)等药剂,重点是距地面1.5 m范围内的果实。间隔7~10天,共喷2次。第1次喷药防治时树上、地面都要喷到。
苹果套袋后,喷85%波尔甲霜灵(异果定)或波尔霜脲氰(克普定)800倍液。当病菌侵害树体根颈处时,可在感病处灌施100倍液硫酸铜或硫酸铜钙(多宁)。
需要注意的是,药剂一定要交替使用,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周吉生,河南省灵宝市寺河乡上埝村,邮编472522;赵顺卿,河南省中牟县农业局。
201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