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 瑜 蒋 强 吴兴荣 李 静 莫友琼
(黔南州人民医院,贵州都匀558000)
✿综述及其他✿
N端脑钠肽前体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蒙 瑜 蒋 强 吴兴荣 李 静 莫友琼
(黔南州人民医院,贵州都匀558000)
N端脑钠肽对于心力衰竭诊治具有广泛性价值,对此类疾病的诊断、预后、病况分析、后期治疗及临床看护均起到了很好的导向性作用。因此,研究N端脑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诸多意义,也是心内科病理学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了N端脑肽前体的生物学特征,探讨其与心力衰竭的关联性,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指导。
脑钠肽;N端脑钠肽前体;心力衰竭;药学研究
脑钠肽与N端脑钠肽前体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两者都是心脏分泌的肽类激素,对人体机能变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心力衰竭是心内科常见疾病,容易破坏心脏原有的收缩机能,对收缩、舒张等均造成功能性障碍。研究发现,心力衰竭状态下,人的心室壁压力明显上升,肽类激素的分泌量则会明显提高。
早期研究中,大部分学者提出,心力衰竭水钠潴留是因为非正常的肾血流导致,进而影响了心血管组织处于正常功能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分析,得出心力衰竭与心输出量减小、外周血管收缩异常等因素有关系,即“血流动力学模式”、“心肾模式”。心肾模式下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更高。血流动力学模式作为利尿药物使用的指导依据,可以从病理学上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容量进行控制,作为理论分析的基础。而在血流动力学模式中,对正性肌力药、静脉扩张药等使用给予了理论指导,评估其对于提高心输出量的影响作用。上述两种模式,均无法从根本上抑制心力衰竭的进一步扩散,对患者生命健康难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进入20世纪以后,国外学者对心力衰竭发病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β受体阻断药等,对心力衰竭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在心脏收缩异常情况下,可很好地抑制心力衰竭恶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心力衰竭被看作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钠尿肽等生物学活性分子研究中的表达结果,即“神经激素模式”,对临床病理学研究起到了借鉴性作用。
心脏分泌的肽类激素中,脑钠肽、N端脑钠肽是主要构成,脑钠肽对心力衰竭病理学分析有借鉴性意义,是调节病理状态的重要隐私,有助于提高临床心力衰竭的诊断率,辅助临床开展预后评估工作。随着心内科疾病研究的深入开展,当前,N端脑钠肽前提这心理衰竭无症状中明显提高,血清浓度明显高于脑钠肽,能够作为临床快速诊断、检测的参考标准,已经被作为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参考因子。为了更好地探索心力衰竭发病机理,选择N端脑钠肽已经得到了业界的认可。钠尿肽结构中,脑钠肽是主要构成之一,与其它家族成员的结构十分相似。“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N端脑钠肽前体作用机理下,对患者实施多方面的治疗,主要包括:①控制感染。参考痰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抗生素是临床控制感染的有效方式,也是最为直接的抗感染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要考虑具体病况,提前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方法,才能实现感染症状的有效处理。当前,常用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头孢类等,要结合患者具体病况选用药物,严格控制剂量与次数,以免产生依赖性。③控制心力衰竭。对于肺心病患者来说,其除了控制感染症状意外,还要对患者呼吸功能进行综合条件,避免突发性呼吸功能障碍引起的异常症状,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康复状态。肺心病诱发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之后,可及时进行呼吸功能检查,观察N端脑钠肽前体指标变化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理方案。
早在1988年,日本学者已经从猪脑中分离、纯化,作为病理学研究的一个参考。经过一段时间,确定了心室是脑钠肽合成及分泌的主要部位,这是有一定机制研究作为参考的。例如,脑钠肽能够形成134个氨基酸组成的前脑钠肽原(preProBNP),然后被蛋白酶在N端切掉1条26个氨基酸的片段,最终构成了有108个氨基酸的脑钠肽前体(ProBNP)。从构成上来说,脑钠肽前体并非存储在分泌颗粒中,其是被蛋白水解酶裂解成无生物活性的脑钠肽,这种脑钠肽由N端脑钠肽前体与具备生物活性的32个氨基酸构成,N端脑钠肽前体是由76个氨基酸构成。对比脑钠肽和N端脑钠肽前体,两者存在着诸多差异性,其中,N端脑钠肽前体的分子质量更大,不存在清楚受体,可利用肾脏排泄的方式清楚,半衰周期较长,因此,N端脑钠肽前体血清浓度明显高于脑钠肽。相比与脑钠肽,N端脑钠肽前体更加能够说明心脏功能的具体状态,对心力衰竭诊断价值更高。
3.1 诊断作用
心力衰竭常由多种因素引发并发症,对患者身体组织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阻碍了心脏组织结构功能的稳定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主要病症之一,其具有发病突然、病症复杂等特点,患者持续发热、高烧等,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乏力、液体潴留等。按照心血管分级标准,心力衰竭可分为急性心衰(AHF)、慢性心衰(CHF)等2类。
3.2 N治疗作用
对于中国来说,在药物选用过程中缺乏推广力度,一些国外先进的药物尚未得到普及,脑钠肽在国内临床的普及化程度,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些是未来国内药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考虑到患者对心力衰竭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临床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异常心理,降低了患者参与护理的依从性,进而限制了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对于现有护理模式来说,心理护理是相对缺乏的工作,护士要懂得从心理角度开展护理方案,避免不良心理对患者病情恢复造成的不利影响。
3.3 预后作用
心力衰竭同时伴有炎症,以及局部性的胸痛、胸闷等病况,若不及时治疗处理,胸痛范围会更大,对患者病症治疗形成不利影响。病理学分析,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缺乏、体力不支、呼吸功能等问题,持续10d左右,这些都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表现。Tsutamoto等对85名患有CHF的患者(EF<45%)随访两年,比较BNP与ANP、cGMP等在CHF的预后评估方面的作用,发现血浆BNP在估计慢性CHF患者的病死率上优于ANP及cGMP,而且所提供的预后信息不依赖于其他如PCWP和LVEF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血浆BNP异常升高之后,患者很容易出现突发性死亡,与死亡率高低有直接性关联。因而,任何一类疾病的患者,均可利用血浆BNP测量的方式,较为准确地预测死亡率高低,为临床预后工作给予指导。
总之,脑钠肽、N端脑钠肽是主要构成,脑钠肽对心力衰竭病理学分析有借鉴性意义,是调节病理状态的重要隐私,有助于提高临床心力衰竭的诊断率,辅助临床开展预后评估工作。N端脑钠肽用于心力衰竭的生物学及药学研究,可从病理学上掌握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变情况,对诊断、预后、治疗等均有导向性作用。
[1] 孙艳霞,李娟,李树民.N端脑钠肽前体与心血管疾病[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01).
[2] 屈克学,杨曙光.脑钠肽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04).
[3] 马贵洲,徐荣和,余丹青,蔡志雄.B型脑利钠肽及N端脑利钠肽前体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05).
[4] 蔡秦,金玉华,方宁远.脑钠肽和N端脑钠肽前体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的价值[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10).
[5] 王春彬,王伟.心力衰竭标记物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