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喜娟
河北地区玉米种子产业的调查研究及发展策略
时喜娟
玉米种业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2000年时,我国种子经营机构63000多家,其中县级以上的国有种子公司2700多家,其它各种类型种子公司,包括各级科研院所和育种站60000多家。加入WTO和《种子法》实施,打破了政策的壁垒,丰厚的利润引得各路资本纷纷进入,玉米种子企业数量迅速增长。玉米种业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明显特征,有改制的股份制玉米种子公司,也有新兴的民营玉米种子公司,还有科研院所开办的玉米种子公司等,还有一批享受优惠条件“下海”学者兴办的玉米种子公司,其中一些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玉米种子市场主体多元化,促进了种子市场平等竞争和快速发展。
玉米种子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品种选育成效显著。我国《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的实施,有力的推动了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促进了种业科技创新以及企业自主开发新品种的积极性,申请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的材料明显增多,每年通过审定的新品种数量也随之增多,新品种推广速度加快,良种覆盖率显著提升;据统计,我国育种机构的数量位居世界首位,全国现有农业科研机构1100多个,专门从事育种科研的专业研究所达450多个;相关单位先后对38万份种质资源进行了开发利用,选育出各类农作物品种6000余个,科研育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在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等新品种的选育方面,一些品种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育种方法上,植物基因工程和生物工程育种方面也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1、制种基地面临严重的困境
随着玉米制种成本的增加,导致制种农户的积极性下降,种子基地生产公司不仅不能赢利还要赔钱,影响了制种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缺乏,劳动力严重不足。玉米种子质量呈下滑趋势。
2、经营主体较复杂,经营活动不规范,市场监管难度大
目前河北省国有种子部门或单位已退出种子生产经营市场,玉米杂交种的经营主渠道虽然还是种业公司和个体经销户,随着个体种子经营户的数量迅猛增加,经营主体由高素质的单一体变为复杂的混合体。个体经营者素质不一,一些不合理、违规的经营行为如个体经营户间换种或再次批发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种子市场秩序。第一,玉米种子经营主体多乱杂,经营行为有些方面较为混乱;第二,种子拆包散卖现象普遍,标示不全问题仍然存在;第三,经营档案没有建立或不规范。
3、企业研发能力弱,核心竞争力缺失
科研机构还存在着先天不足:一是虽然掌握了新品种资源,但可能因缺乏资金而在种子生产、市场开发上受到限制,无法迈向经营领域;二是科研院所、育种家擅长科学研究,缺乏营销、管理技能;三是科研单位掌握市场信息分散。据统计,我省生产上应用的品种,80%来源于我们的专业科研育种单位,企业研发能力、研发成果明显处于弱势,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
4、种子质量存在问题
种子质量不仅关系到农业的丰收,而且直接关系到种子产业的发展。通过分析发现影响种子质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自交系不纯,亲本的纯度对杂交的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其次,农业技术力量薄弱,不能及时解决种子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延误农时;第三,制种农户不能完全掌握制种关键技术,直接影响制种技术;第四,企业质量意识不强。
1、加强玉米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加快种业发展是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国家粮食安全、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制种基地是保障粮食生产用种的基础,推进制种基地建设是种业强基础、保安全的关键。
首先设专项资金支持玉米制种基地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再次大力发展专业化制种农机服务组织,落实好制种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实现播种、施肥、去雄、授粉、收货、干燥、加工、运输全程机械化作业,提高制种效率降低制种成本。
2、完善玉米种业市场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加强监管,规范玉米种子产业发展
完善的管理体系,法制化、规范化的种业市场环境,公平、公正、宽松、有序的竞争机制,是我国种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是建立健全种子管理机构,规范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体系,完善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加大试验示范力度,提高玉米种子试验、示范、推广的水平,为新品种审定工作提供科学、精准的数据,同时也为玉米种子的市场准入提供依据。
二是规范种子市场秩序。对于新引进的品种,特别是省外品种,由于不同区域,其气候差异较大,所以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实行种子市场准入制度,对于不适宜在本地区进行种植的种子,一律不准进入市场,并禁止其销售。
从生产许可、基地落实、花期田检、收获加工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管,严厉打击侵权违规生产行为。同时加强对出省繁制或者预约繁制玉米种子的程序管理和质量管理。开展种子基地生产秩序专项整治,前期要严厉打击无证生产、超范围生产、租借许可证或挂靠有证企业生产及降低生产标准生产的行为;后期要严厉打击撬抢基地、套购种子及侵权生产种子行为,加大种子监管和执法力度,规范种子生产秩序。
3、树立竞争意识,提升科研水平,加强新品种保护和利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种子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某些方面企业间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加强对种子企业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切实提高我省玉米种业发展的经营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是推进我省种子产业化的当务之急。
一方面,应根据农业管理、科研和人才建设的实际需要,建立人才分类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在另一方面,这个行业应该加大力度,支持潜力企业文化领唱企业;全省种子行业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小,专业化程度不高,竞争能力不强,尚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拓展业务,提高竞争力:首先,我们必须加强指导。支持种子企业向育、繁、推一体化,专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引导企业向良种繁育企业,制种公司和生产公司等专业方向发展;第二,促进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合作。借助研究机构的优势,实现共赢发展,形成育、繁、推一体化机制,有利于加强和扩大种子企业,提高种子企业技术水平。
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膜下灌溉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不育系制种技术、种子丸粒化生产技术和抽雄机的应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节本增效,提高种子生产比较效益。
4、加大对玉米种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我省种子产业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多数企业正处于成长阶段,综合实力还不强,目前形势,决定了必须要加大对种业的扶持力度,实行积极的产业发展政策。对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种业龙头企业,要在政策、信贷、科研立项、基础建设、资源配置和技术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
应考虑向重点饲料企业定向销售玉米,并给予一定运费或成本补贴。应考虑到玉米深加工企业当前的困境,在鼓励优胜劣汰、加快产业聚集和提升的同时,在税收方面对于重点企业采取减免措施,对玉米深加工企业加强扶持力度,盘活企业,保证我省玉米工业快速、良性发展。
5、建立玉米种业风险保障制度
种子行业尤其玉米种子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要加强风险意识,提取一定资金作为种子储备基金以应急平抑玉米种子价格,避免玉米种子企业大起大落,建立专业化、规模化,玉米种子生产基地,避免因制种非技术环节过多或技术操作监督不到位所造成的质量风险。
6、由科研、生产、经营脱节向“育、繁、推、加、销”种业产业一体化发展
增强品牌意识,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实行经济推动科研,形成统一的规范种子生产、技术、政策、市场经济研究和价格等信息采集系统,以科研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以加强推广自己的产品,严格把关,保证种子质量、品牌质量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在商业世界中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根据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为资源和资本运作的重组,实现种子公司的强强联合,促进玉米种子产业规模化,集约发展。
通过分析当前玉米种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积极应对采取措施,推动玉米种业健康发展。深化种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种业宏观调控力度,加大投入,控制风险,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加快河北省国有种子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彻底消除区域分割、行政垄断造成的市场壁垒,实现全省统一的大市场;实施名牌战略,走品牌营销的发展之路。科技进步同样在玉米增产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在玉米生产中科技进步的主要体现首先是种子的优化培育,它是种子行业的首要任务。因此切实把握好未来种子产业的发展方向,对加快我省乃至全国玉米种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枣强县农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