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文化背景下藏医药的传承与保护

2016-02-18 11:01赖先荣周邦华泽翁拥忠李佳川
关键词:南派德格康巴

赖先荣,周邦华,泽翁拥忠,张 丹,李佳川

(1.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2.西南民族大学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康巴文化背景下藏医药的传承与保护

赖先荣1,周邦华1,泽翁拥忠1,张 丹1,李佳川2

(1.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2.西南民族大学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目的提出康巴地区藏医药传承与保护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方法以康巴地区藏医药相关的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甘孜州南派藏医药”、“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为切入点,以康巴地区藏医药的传承与保护为重点,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发掘康巴文化与藏医药的形成、发展、传播之间的有机联系.结果康巴文化具有显著的地域文化特色,孕育发祥了丰富多彩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甘孜州南派藏医药”,由于老一辈传承人年事已高,新一代传承人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康巴地区藏医药的学术传承有待进一步加强.结论康巴地区藏医药是康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亮点之一,进一步推进康巴地区藏医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利于促进康巴地区的政治稳定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康巴文化;藏医药;传承;保护

康巴地区是藏族传统上的三大地理区划与文化差异之一,主要包括位于横断山区域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全部区域)、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部分区域)、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部分区域)以及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等地域范围,被喻为人之兴盛区(人区,也被称为“人域康巴”)[1].康巴地区藏、羌、彝、汉等多元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2],创造了包括康巴地区藏医药在内的绚丽多姿的康巴文化,形成了以康巴地区藏族文化为主体,具有多元性、复合性等特色的区域性文化[1-2],其中康巴地区藏医药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虽然康巴地区藏医药的最初发源地不属于甘孜藏族区域,但是以德格为主的甘孜藏族区域成为了康巴地区藏医药的重要发祥地[3],许多与康巴地区藏医药形成、发展、传播关系密切的人文因素和文化集粹也成为康巴文化的亮点,其中“甘孜州南派藏医药”、“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等典型代表进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康巴地区藏医药作为康巴文化特色内涵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康巴地区藏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本文以康巴地区藏医药相关的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甘孜州南派藏医药”、“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为切入点,以康巴地区藏医药的传承与保护为重点,提出康巴地区藏医药传承与保护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发掘康巴文化与藏医药的形成、发展、传播之间的有机联系,进一步推进康巴地区藏医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1 康巴地区藏医药传承与保护工作的现状

1.1 康巴地区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康巴地区藏医药的重要发祥地和发展中心[3],依托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医院建立的风湿病科、糖尿病科、脾胃病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对治疗脾胃病、风湿病、糖尿病等有独特而显著的疗效.

国家及四川省在康巴地区藏医药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上也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工作:“甘孜州南派藏医药”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确定了藏医主任医师唐卡·昂翁降措(82岁)、格桑尼玛(70岁)为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资金专项2010年启动了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及适宜技术推广筛选推广项目,开展了《南派藏医药》《康巴藏医文集》、《医学甘露滴》、《岭麦·扎西崩医学精选》等南派藏医药文献的校勘注释研究工作;建立了“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少数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等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但是,由于老一辈传承人年事已高,新一代传承人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由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从事其他行业而不愿意学习传统的藏医药知识,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相继离世,许多宝贵的藏医药知识和经验也将会流失.康巴地区藏医药的学术传承亟待进一步加强,藏医药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发掘,“甘孜州南派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

1.2 德格印经院藏医药印版的学术价值评估有待加强

地处康巴地区腹地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境内的德格印经院[4],始建于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因其广博的收藏、严格的勘校、精湛的刻工、高质量的印刷,保存了大量藏传佛教医学文化珍本、孤本、范本,素有“雪山下藏文化宝库”的美誉,享有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之盛名,以其收藏丰富、历史悠久而被列为全国藏区印经院之首,所藏木刻印版中有许多珍本、孤本、范本,包括藏族早期医学名著《四部医典》、《月王药诊》等稀世珍本,德格版《甘珠尔》、《丹珠尔》、《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藏传佛教医学典籍在藏族地区及国内外的藏学界广泛流传,“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格县境内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医和名著,如米傍·郎吉嘉措著有《米傍医学选集》等藏医学著作,如司徒·曲吉迥乃师从名医帝玛·丹珍彭措和宿格派名医益协,在八邦寺曾创办藏医学校,还配制了“仁青”系列多种丸药,著有《决窍秘籍》、《决窍补充》、《千万舍利》等医学著作.

虽然德格藏医药研究所已整理出《四部医典释难》、《米旁医学选集》、《晶珠本草》等藏医药学典籍,但是有待整理的藏医药印版还有很多,而且缺少对其院藏丰富的藏医药典籍书目的系统整理研究和学术价值评估,因此,开展德格印经院收藏的藏医药典籍的书目整理及学术价值评估,有助于厘清康巴地区藏医药形成过程中的康巴文化背景与医学体系渊源,有助于分析藏传佛教文化背景对康巴地区藏医药发展的影响.

1.3 噶玛嘎孜画派藏医唐卡(曼唐)的医学价值有待进一步发掘

噶玛嘎孜画派[5]属于藏族唐卡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有别于勉唐、钦泽两大画派,主要流行于藏区东部,以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和西藏昌都地区为中心,即康巴地区的核心地带,其中德格县八邦寺对康区地区藏族唐卡绘画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最显著的特点是施色浓重、对比强烈、富丽堂皇,其唐卡绘画包括的内容极为广泛,有反映自然科学成就的藏医、藏药、天文历算唐卡,以画言史,以画叙事,是康巴地区藏医药传播的重要载体,“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留存在德格印经院的画版几乎成为噶玛嘎孜画派的范本.

由于噶玛嘎孜画派长期以来采取师徒相承、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传统天然颜料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法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加之唐卡制作技艺繁复,近年来,以价格低廉的现代合成颜料替代传统颜料、以电脑喷绘工艺代替传统绘画制作方式,对传统的噶玛嘎孜画派唐卡造成更大冲击,亟需保护和抢救.

“曼唐”就是医学挂图,采用天然珍贵颜料绘制而成,具有极为浓厚的藏民族色彩,从中还可以窥知藏医学与其他古代医学之间的关系,几乎包括了藏医学的所有内容,以对于藏医学的普及、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持制作“曼汤’的第司·桑吉嘉措(1653~1705)就曾经说过:“借助这套挂图,可以使《四部医典》各章节的内容,犹如托在手掌心中的余甘子一样透明,使研习者一目了然”.目前已出版由强巴赤列注解、整理和翻译的《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而对噶玛嘎孜画派唐卡的研究多选择艺术角度,鉴于噶玛嘎孜画派唐卡及曼唐在康巴地区藏医药形成、发展、传播中的重要学术价值,如公元17世纪的曲英多吉后半生致力于噶孜画派的研究与实践,著有《噶鲁艺术人体原理》一书[6],康巴藏医药大师司徒.曲吉迥乃与噶玛嘎孜画派也有很深的渊源,因此有必要从民族医学及医学人类学角度研究噶玛嘎孜画派的藏医药文化相关内容.

2 康巴地区藏医药传承与保护的基本思路

以康巴地区藏医药相关的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切入点,以康巴地区藏医药的传承与保护为重点,开展康巴文化背景下的藏医药传承与保护的实证研究,对固化的南派藏医药诊所医院、藏医典籍印版、曼唐以及图书文献进行静态挖掘;非固化的南派藏医药炮制方法、诊疗技术等藏医药知识医学传承体系进行活态保护,发掘康巴文化与藏医药的形成、发展、传播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助于康巴地区的安全稳定和民族团结,可为其他民族和区域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2.1 德格印经院藏医药印版的书目整理与学术价值评估

以德格藏医药文献研究所附属藏医院为依托,采用目录学方法,对德格印经院藏医药代表性人物的藏书印版进行分类、编目,著录包括类别、版式、书名、作者、版本、材质、卷页、学术价值、保存地点等基本信息.

2.2 噶玛嘎孜画派藏医唐卡(曼唐)的医学价值评估

以德格印经院及德格八邦寺所藏藏医唐卡,采用数字化保存技术,对照《四部医典彩色挂图》,对曼唐中绘制的文字及图形进行对比研究.

2.3 康巴地区藏医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以四川省甘孜州藏医院为依托,采用田野调查与人物访谈相结合等医学人类学研究方法,选择康巴地区藏医药的传承人及藏医师为代表性人物对象,进行实证研究,采集音频、视频、图片、照片等资料发掘并丰富南派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文化背景;②传承途径;③诊疗技术;④用药经验;⑤文物实物;⑥医学资料;⑦医学书籍.通过建立南派藏医药博物馆进行静态的文物展示,设立南派藏医药特色诊疗机构及特色藏药浴等特色诊疗项目进行活态的保护研究,进一步促进康巴地区藏医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3 藏医药传承与保护的研究方法

3.1 医学人类学方法

藏医学起源于藏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是藏民族所有医疗经验的总汇.康巴地区的藏医药又是康巴文化的鲜明特色之一,因此康巴地区藏医药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而且具有现实的临床应用价值,是康巴地区的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人类学以病人对疾病的社会心理反应为重心,其独特的视角和研究方法既审视病患、健康、治疗、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又加强了医学从业者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关怀,是强调实证的方法.运用医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藏族传统医学中的病因观念、医疗体系、传统信仰与疾病、治疗方式与仪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有助于藏文化对当地人的病因观念、求医行为和治疗方式产生的重要影响[7].

3.2 田野实地调查方法与数字化保存技术

选择康巴地区藏医药传承人及知名藏医药从业人员为代表性人物对象,对传承人、医师等关键人物进行无干预的访谈式调查,采集医药书稿、用药经验和藏医药的原真形态,对其医疗行为进行参与观察,分析民族医药文化的传承谱系,以图片、录音、录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借助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缩微技术等技术手段,抢救性保护藏医药传承的实景、语言、文献和文物,主要包括文化背景、理论体系、传承途径、用药经验、诊疗技术、发明创造等的实证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实证性凭据.

3.3 文献调查方法

目前康巴地区藏医药古籍文献很大部分部分具体存世状况不明、收藏存储地分散,内容残缺.大量藏医古籍分散于藏医院、民间私人、印经院、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藏医学研究机构、文化馆、藏学研究机构、政府组织机构(如民委、文化局等)、藏传佛教寺院等处,具体数量难以统计,存世状况不明、存储地极为分散.

为了能更全面的了解掌握藏传佛教医学与藏医学经典藏文古籍珍善本的情况,广泛收集以“藏文古籍”和“藏医药珍善本”为关键词的各种专著、期刊、论文、史料、网页、图片等资料,通过查阅已经出版的专著,充分掌握研究现状;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访谈、开座谈会等方法,对藏传佛教医学与藏医学经典藏文古籍珍善本的收藏地、书名、作者、版本信息及内容提要进行调查,查阅各地档案馆和科研部门收集的内部刊物资料,掌握当地研究水平;查阅民间手抄本资料,选取有代表性的珍善本如《丹珠尔》《四部医典》等进行深入全面研究,掌握康巴地区藏医药传承的发展的过程特点.

3.4 四川民族医药高校相关研究基础

全省培养藏医药专业全日制本科人才的高等院校主要有西南民族大学药学院和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学院,两所学校通过对各藏医院资深藏医药专家合作以及邀请民间藏医药传承人、少数民族藏语言文字研究学者的探讨,对康巴地区藏医学传承过程中的历史因素、语境因素、宗教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翻译、整理和分析工作,相关工作如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藏蒙医学历史与现状调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四川南派藏医药古籍文献抢救性挖掘整理及数据库研究”、““藏彝走廊”民族医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模式研究”、“四川南派藏医药古籍文献的抢救性挖掘整理及数据库研究”、“藏医药经典藏文古籍珍善本的抢救性搜集、整理及数字化研究”、“大数据视野下藏羌彝走廊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共享模式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南派藏医药学》、《岭麦·扎西崩医学集要》的整理”、“《四川省民族医药文献书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藏医学-印度阿育吠陀医学知识的数据挖掘和对比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规划2011年立项项目“神奇的民族医药—图说藏彝羌医药文化”;、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中印传统医药文化交流与变异研究—以三勒浆为例”、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文献整理项目“《米旁·医学选集》、《扎崩·四部医典要解》、《大宝伏藏医学集要》的整理”;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藏传佛教对南派藏医药的影响调查研究——以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为例”、成都中医药大学发展基金项目“康巴文化背景下的南派藏医药传承与保护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其中《藏医药古籍整理与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获得首届中国民族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南派藏医药传承人唐卡大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和传承研究》获得首届民族医药传承贡献二等奖.

近年来,康巴地区的藏医药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3年,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编写了《四川省藏药材标准(2014年版)》,收载藏药品种及高原资源性品种40个,不仅为藏药质量控制、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做出了贡献,还团结和培养了藏药研究人才,促进了藏药产业发展,为藏药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2014年,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审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藏药新药“然降多吉胶囊”取得新药生产批件、《国药准字Z20140005》批准文号,然降多吉胶囊是甘孜州南派传统藏药的一个典型代表,主要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等症,经临床使用和市场调查分析,然降多吉胶囊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产品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极具市场竞争力,体现了传统藏医药理论、临床用药经验与现代药物研究技术的结合,对确有疗效的传统复方制剂的新药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8-11].

4 结语

康巴地区拥有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医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藏医院等藏医院,拥有糖尿病、风湿病、脾胃病等特色重点专科,在相关专科的疑难病、药源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优势,其用药经验与相关文献不仅是藏药新药筛选的源头和先导,对创新新药的研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也是发挥藏医药疗效优势,开发成为潜力巨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原始创新的现代创新药物,也将为康巴地区藏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和创新,以及为加快新药创制提供弥足珍贵的重要思路[12].

“发展民族医药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医疗和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尊重民族感情、增进民族团结、保护民族自尊、传承民族文化的政治问题”[13],康巴地区地处“藏羌彝文化走廊”的核心地带,自古以来藏、羌、彝、汉等多元民族在这里迁徙、流动、融合,民族间的文化交融与文化互动十分频繁[1],历史上有“治藏必先安康”的古训,当代又有“稳藏必先安康”[14]和“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15]的战略思想,康巴文化对维护康巴地区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康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亮点和鲜明特色特色的康巴地区藏医药,加强康巴地区藏医药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并且继续在现实的临床医疗应用中发挥其作用,有利于促进康巴地区的政治稳定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1]石硕.关于“康巴学”概念的提出及相关问题—兼论康巴文化的特点、内涵与研究价值[J].西藏研究,2006(3):91-96.

[2]杨嘉铭.康巴文化综述[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4):9-16.

[3]邓都.甘孜南派藏医药[J].中国藏学,2011,(4):138-145.

[4]杨嘉铭.德格——雪域藏族文化中心论要[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0(S6):202-218.

[5]康·格桑益希.噶玛噶孜画派唐卡艺术的特征与文化审美[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8,34(1):59-66.

[6]高玉金.藏传佛教绘画流派研究——浅析噶玛嘎孜画派的源流[J].大众文艺(理论),2009(16):84-85.

[7]张实.云南藏医文化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2):74-78.

[8]王晓东,邓治文,彭晓华,等.藏药然降多吉胶囊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 (12):68-71.

[9]李文军,张艺,万丽,等.藏药然降多吉胶囊质量标准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35-37.

[10]黄卫平,李娟,许军,等.然降多吉胶囊治疗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阻络证)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5(4):286-290+322.

[11]郭向飞,沈霖,王松,等.然降多吉胶囊治疗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痹/寒湿阻络证)Ⅲ期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3):24-26.

[12]拉巴次仁,张丹,叶凡,等.中国民族药产品的研究思路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1):1-4.

[13]佘靖.努力开创民族医药工作新局面[J].健康大视野,2007(1): 29-30.

[14]刘毅.甘孜藏区实现跨越发展的思考[J].宜宾科技,2011(3): 22-25.

[15]万金鹏.“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战略思想的精神旨趣[J].西藏研究,2013(4):7-13.

(责任编辑:李建忠,付强,张阳,罗敏;英文编辑:周序林,郑玉才)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Tibetan medicine under the Kangba culture

LAI Xian-rong1,ZHOU Bang-hua1,ZEWENG Yong-zhong1,ZHANG Dan1,LI Jia-chuan2
(1.Ethnomedicine College,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Chengdu 611137,P.R.C.;2.School of Pharmacy,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u 610041,P.R.C.)

Objective To put forward the basic idea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Kangba style Tibetan medicin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Methods The three interrelated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rojects were analyzed,including The southern style Tibetan medicine of Ganzi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Dege Scripture Printing Monastery Tibetan Engraving Print Workmanship and Tibetan nationality thangka paintings·Karmagazi School style.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Kangba style Tibetan medicine.Literature analysis,field survey and other methods were adopt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angba culture and the formation,development and dissemination of Tibetan medicine.Results Kangba culture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culture,inoculation of the rich and colorful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As for the southern style Tibetan medicine of Ganzi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because of the older generation inheritor advanced in old age,training a new generation of successors can not be accomplished by overnight,and the academic inheritance of the Kangba style Tibetan medicine and application need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academic value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should be further excavated.Conclusions Tibetan medicin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and features that highlight Kangba culture.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f the Tibetan medicine of Kangba region is important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health in Kangba region.

Kangba culture;Tibetan medicine;inheritance;protection

R28;R29

A

2095-4271(2016)05-0479-05

10.11920/xnmdzk.2016.05.002

2016-07-27

赖先荣(1971-),男,汉族,四川新都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医药知识的传承与保护.E-mail:vegf@qq.com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360;8147342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2XMZ074);四川省社科联“四川民族医药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研究团队”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南派德格康巴
康巴学人
——林俊华
南派戏装道具的创新特征
《康巴》:时代大裂变中的人性思考
立足康巴,面向世界——康巴文学“走出去”的翻译话语再释
家班聚散:福建南派布袋戏微观察
星星
康巴雄鹰
漫画
索德格朗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