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 李建增 左宪章
1+2+3+X的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张云李建增左宪章
针对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内容多、能力要求高的教学特点,研究制定课内精要提示、课外自主学习、突出能力素质考核的“1+2+3+X”的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模式,突出学员主体地位,将仿真引入课堂,精讲多练,在关注学员知识水平的同时,更加关注学员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实现从“知识传授型”教学向“能力培养型”教学转型。
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改革;仿真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6.062
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活动,而基础课程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能否夯实基础,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所以国内的很多高校非常重视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从注重培养人才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其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研究的热点之一。这是因为教学模式是沟通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或桥梁,它直接影响教员的教学行为和学员的学习方式与能力形成,且具有切实的操作性。
具体到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就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学员自主学习要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员勤于思考、善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和思维模式。因此,本文提出一种课内精要提示、课外自主学习、突出能力素质考核的“1+2+3+X”的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模式。
电子技术类课程一般开设在军械工程学院大学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和大学三年级的第一学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获得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应用现代电子技术的能力,为学员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电子技术类课程所涵盖每门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即个性,但同样作为电子技术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必然存在一些共同特点即共性。本文的研究正是针对这些共性开展的,旨在研究成果可以普遍适用于电子技术类的每门课程[1-3]。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教学特点如下。
突出工程性电子技术类课程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突出工程性,培养学员根据实际情况,从工程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际工程中关注的是可行性,因此,电子技术类课程特别重视电子电路的定性分析,分析电路能否满足实际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在满足基本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可以容许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一点不同于学员前面学习公共基础课程时的精确计算。
注重实践性电子技术类课程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和转化,不仅要求学员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求学员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此外,实用的电子电路几乎都要通过调试才能达到预期的指标,因此要培养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员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电子电路的测试方法、故障的判断和排除方法。
知识多且更新快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后续各个专业课程所需的电子技术类的专业基础知识都需要学员学习,自然涉及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而且学习过程中涉及电子元器件的内部构造、电子的运动、电压和电流的瞬时变化、电路的工作过程等都“看不见、摸不着”,学员难以形成直观认识,感觉知识多而抽象。加之目前电子器件的迅猛发展推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可以说日新月异,书本外的知识是海量的、注重实际应用的、复杂的、时刻更新发展的,显然书本上的知识难以跟上目前知识的更新速度。
学员主体地位不突出长期以来,教员一直认为教学过程是传递客观知识的过程,具有客观性和规律性,其结果完全是可预测和可重复的。因此,教学设计和实施计划一般都由教员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来制定,内容涉及讲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目标等,一般不下发给学员,导致身为教学主体的学员非但没有参与教学设计和实施计划的制订,而且对此不知情,没有突出其主体地位。开课后,学员不清楚自己要学什么,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教员讲什么就学什么,变成“要我学”,欠缺“我要学”的学习热情和身为教学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员常感到迷茫,不知道“学什么,用在哪”,被动接受知识,而教员常感到学员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出来,教学过程互动效果不满意,究其原因是学员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
“重知轻行”的教学倾向以往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对工程实践性重视不足,过于注重学科的完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强调系统掌握理论知识,缺乏足够的动手操作,并且考核方式多为闭卷考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员重视理论知识,弱化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看到,教出的学员基础知识系统、扎实,擅长考试,但他们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不善于选择研究课题、不善于提出问题等缺陷,眼高手低,难以满足任职需要。
学员能力素质培养不够以往的教学中形成“注入式”的教学思想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以讲授式为主,导学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的应用还比较鲜见,方法主要是“讲中学”或“坐中学”类型——教员讲解和板书,学员聆听和做笔记。这种单一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势必导致学员在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时空、学习方式、学习体验等方面的狭窄化,不利于学员认知和能力素质的提高。
评价考核方式比较单一目前,军械工程学院电子技术类理论课程的考试一般采用闭卷方式,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一般由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等组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员的真实水平,但所占比例过少,学员积极表现的情绪不高。由于考试成绩所占比例较大,基本上还是“一锤定音”,所以学员特别关注理论考试,间接助长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和考前突击“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因此,这种比较单一的评价考核方式虽可反映出学员的理论掌握水平,但对于评价考核学员的各方面能力素质还做得不够。
围绕“1”个中心: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开课前积极与学员沟通,了解他们的学缘结构、训练情况和对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期待等,结合教员以往的教学经验,与之共同制订教学实施计划。在制订过程中,除了帮助学员理清大体的知识脉络,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还将学员提出的教学期待中一些浅显的和拓展性的知识作为自学任务提前布置给学员自学,充分调动学员“我要学”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
开课中,任课教员通过辅导、测验和交流谈心等方式及时跟踪学员的学习情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此外,教研室还定期召开室、营教学形式分析会,邀请营干部和学员代表围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做法、学员学习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展开探讨,以此为依据进行集体备课,不断探讨和调整教学模式改革的方法和手段。
课程结束后,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继续追踪课程教学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对于课程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学员下一步的教学期待等,以便动态地了解学员在学习电子技术类课程过程中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体验、学习期待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立足“2”个基本点:理论与实践并重目前我军武器装备建设进入向信息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大批量更新换代、技术高度集成、信息化程度提高,对军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子技术类课程与信息化装备的硬件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员了解信息化装备结构、性能和有效利用信息化装备、实施信息化装备指挥与使用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要帮助学员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又要在此基础上指导学员将学会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并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予以解决,如此形成一个闭环过程,不断循环往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内容多、学时紧,需要教员针对军队岗位任职的需要,结合学员的专业特点,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不必过分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突出知识在应用层面上的内在联系,从应用的角度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打破以往章节化的结构形式,形成针对性更强的模块化专题教学,体现出综合化和情境化的特征。同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日常教学中,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军队现实的战斗力。
突出“3”方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在信息化时代,作为新型军事人才,想要瞄准世界一流装备,打造信息化军队,就必须要紧跟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发展,大胆创新,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和技能,才能在信息化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使学员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兴趣和技能,从而能够不断地探索、获取新知识,进而创造性地解决未来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布鲁纳认为,一个人越有实践经验,就越能把学习所得归纳成一种解决问题或调查研究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对他可能遇到的任何工作都有用处。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员在传授学员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电子技术类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可以说这个“基础”打得越扎实,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越有利。可是面临学时一再压缩的压力,怎么才能把这个“基础”打得既实又深、既牢又广呢?
首先,教研室经常组织集中备课,旨在提高课堂质量,“争分夺秒”精讲多练,确保掌握核心知识,把握住课程的主干。
其次,对于课程的枝叶,是基于核心知识的拓展性知识,经过课堂学习后,学员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可以将一些拓展性的问题留给学员课下解决,如布置相应的仿真作业要求学员提交仿真报告,鼓励学员在“做中学”,实践出真知,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丰富学习体验,提高实践能力。
最后,为了帮助学员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满足后续装备教学的需要,突出军事特色,除了教材之外,还给学员精心挑选一些自学内容。由于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知识面比较广、知识量比较大,因此一般在开课之初就将自学内容布置给学员,同时布置课程设计题目,旨在通过设计任务来牵引知识的学习。在课程学习的尾声,通过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和组织课程设计答辩等环节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综合“X”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机制
1)综合采用讲授式、案例式、导学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每个学员的发展水平和个人的经验背景是不同的,所以在看待同一事物时会有不同的理解或程度上的差异。世界上本不存在唯一的理解标准,学员对问题理解的差异性,在学员这个共同体中恰好构成一种宝贵学习资源。学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思维,使理解更加丰富全面,具备产生灵感、实现顿悟的最佳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质量。因此,课堂讲授不能再是单一的讲授式,而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综合采用讲授式、案例式、导学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员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
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都复杂抽象,学员常反映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等“看不见、摸不着”难以形成感观认识,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存在畏难情绪。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授课过程中常以实际的装备案例来帮助学员尽快建立感观认识,激发学习兴趣,进而牵引相关电路知识的学习。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一节“555定时器”的教学为例,555定时器属于模数结合的中规模集成器件,内部电路结构较为复杂,外部有8个管脚,使用非常灵活,其构成的各种应用电路更是千变万化,属于典型的学员“一见头就蒙”的器件。为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以无人机装备中用到的6秒定时器作为装备案例,牵引555定时器知识的学习。
教员在讲授器件电路结构的基础上和学员一起探究其工作原理,然后根据无人机装备中6秒定时器的设计要求,组织学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研讨,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通过仿真软件检验,回答教员和其他学员的质疑。教员在对学员的设计方案逐一点评之后,引出实际无人机装备中6秒定时器的电路设计方案,对照指出学员设计中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员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最后对无人机装备中6秒定时器提出更高的精度要求,启发学员思考更优的设计方案,旨在激发学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2)综合运用多媒体、示教板、仿真电路、动画等信息化教学手段。高技术战争是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正在成为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军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是科技创新的基地,应该紧跟形势,着力提高人才的信息素养。教员要善于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条件,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如利用多媒体、示教板、仿真电路、动画等手段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员有效地掌握知识、理解原理和探求规律;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等。
为此,利用网络式开放教育平台,将课内课外有关电子技术类的相关知识和资源都放在专业网站上,供学员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开通电子技术类课程公共电子信箱,学员将课上遇到的疑难问题和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及时与教员进行交流,有助于帮助学员快速消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开辟电子技术类课程BBS论坛,教员和学员都可以在论坛上发表关于电子技术类的相关学习资料,或是就感兴趣的问题与大家进行讨论,拓展了师生之间和学员相互之间交流的渠道,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学习互动。
3)综合平时表现、阶段测验、课终考试、课程设计答辩等多种考核机制。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虽然现在已经不是应试教育了,但是分数对于学员的诱惑力还是很大的,每个学员都渴望能取得好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员可以利用学员的这个心理特点,通过考核机制来引导学员建立科学的学习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等,提升综合素质[4]。
为此,在考核内容的设置上,既要体现对知识体系的考核,又要体现对知识运用和能力素质的考核,需要综合平时表现、阶段测验、课终考试、课程设计答辩等多种考核机制;在评分标准上,减少标准化命题,增加论述、实践等开放式命题,使考核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多样性;在成绩评定上,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引导学员加强平时的学习与理解,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防止考前突击现象。如以往一般是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现在将这一比重提高到40%,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旨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学员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员平时多下功夫钻研,有助于培养学员的各项能力素质。
针对目前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模式中的不足,本文研究制定“1+2+3+X”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模式,突出学员主体地位,共享教学大纲,将仿真引入课堂,精讲多练,鼓励学员“做中学”,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布置课程设计题目和自学内容,通过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和组织课程设计答辩来检验学员的自学成果,激发创新思维。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来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在关注学员知识水平的同时更加关注学员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实现从“知识传授型”教学向“能力培养型”教学转型。
[1]秦曾煌.电工学 电子技术[M].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陈芳.基于开放式探究教学模式在电子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6):120-121.
[3]王振玉,高艳玲,李立平.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模式探讨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2):84-85.
[4]刘朝亚.以优化课程考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1(3):31-33.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urses Teaching Model Research of 1+ 2+3+X
//ZHANG Yun, LI Jianzeng, ZUO Xianzhang
The content of the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urses is much,which teaching is exigent. The paper proposals the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urses teaching model research of“1+2+3+X”, which only teaching the hard core of the courses in the classroom, self-study after school, giving prominence to ability exam. The students are the main body of classroom, whose knowledge and ability should be draw attention, so apply the simulation software in order to practice in the classroom, changed teaching knowledge to training ability.
electronics technology;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reform;simulation
G642.0
B
1671-489X(2016)16-0062-04
作者:张云,军械工程学院讲师;李建增、左宪章,军械工程学院(0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