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峰 李晓丽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王海峰 李晓丽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7.005
在对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指出该模式的主要优势所在,进而结合现阶段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提出改进措施,希望对促进基于工学交替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规模日益扩大,对相关的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紧紧抓住市场经济的需求,根据社会需求来设置专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职业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国家为了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应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应当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快速稳健推进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发展适合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创新的重要研究课题。
工学交替是指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学校的理论学习和企业的实践两个部分。工学交替是一种新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校企合作关系的理论基础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利于工科、服务业等对职业技能要求高的技术型人才培养。这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学校的理论基础教学强和企业的管理经验丰富等优势,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得学生将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互相促进,有利于学生提高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优秀的技术型人才。在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下,学校主要负责教授理论知识、提升道德水平和个人素质,企业负责学生的实践工作。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的优势包括: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毕业时能获得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学校和企业之间实现互补和互惠互利,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成绩是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的,因此利于企业从学生中选拔优秀的学生作为正式员工,减少培养时间,节约招聘成本,但是这种选择是双向的;3)学生在企业里实践时,需要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使得学生清楚学校的培养目标、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4)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学校会考查学生的实践情况,做出适合的考核与评价;5)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学生会获得一定量的报酬,可以缓解家庭较为贫困的学生的生活问题,同时利于吸引学生进入高职院校。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但是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现状来看,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学校知名度不够,硬件设施较差部分高职院校的实力不强,特色不明显,知名度不够,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脱节,难以吸引优秀的生源。由于学校的资金不充裕,在实训基地建设上投入较少,购买的设备不足。这导致企业不愿意深入合作,只愿意在就业方面合作,使得工学交替培养不能落到实处。
企业的参与意愿不足,校企合作较为肤浅多数企业认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责任,而不是企业的责任,在学生进入企业实践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生产效率。同时,企业发展压力较大,会导致企业只注重当前成熟的技术,而不注重技术的开发和人才的培养。因此,企业也不派员工到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技术。
企业参与意愿不足导致校企合作较为肤浅。当前,接收学生实践的企业较少,大部分企业只愿意为学生提供参观机会和做辅助工作,而不是顶岗实习。
政府引导不够国家制定了鼓励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但是各地落实的力度不够。同时,国家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证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没有对学校、企业、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的监督和约束。企业在引入学生实践时,会承受由于学生劳动素质不够而导致的次品率上升等因素带来的生产成本上升。此外,国家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并未真正落地,其应有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课程设置不科学学校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而且,多数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是本科院校的浓缩版,并未体现高职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课程目标的设定上存在与高职院校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的表现。此外,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不可避免地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脱节,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实习基地实践等之间的脱节,不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实用型人才。
“双师型”教师不足在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中,“双师型”教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但是从多数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构成现状来看,普遍存在:学校教师理论基础知识丰富,但是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从企业聘任的兼职教师实际工作经验丰富,但是理论基础知识欠缺。因此,迫切需要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
政府加强引导,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出台鼓励措施
当前,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如何受到监督和保护,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可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各参与方,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出台对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这样能有效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国家可以购买部分大型设备,逐渐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最后,政府部门出资设立一个校企合作平台。
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扎实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基础高职院校面对现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状况,首当其冲应根据自身要求、自身条件向国家申请相应的补贴或奖励,获得的资金用于购置适合学校的设备。在此基础上,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扎实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基础。具体应从如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积极调研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信息。学校根据调研结果来设置专业并招收优秀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岗位要求的实用型人才。
二是加强校企合作,让企业从幕后走到台前。校企双方应当合作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来保证工学交替的正常实施,共同开发符合行业需求的课程,共建满足高职院校实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实习基地,推动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地。
课程教学体系设置学校应当与企业合作,科学设置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其中,理论教学课程应当以企业需求为中心来设置,将企业中所需要的技能分解成若干环节,每个环节都是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的内容。而实践教学应当注意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在学校,学校可以承担较为基础的、简单的实践工作,而较为复杂的、系统的教学就需要企业来完成。根据这一思路,高职院校可将项目式教学法和模块式教学法引入课程教学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新媒体以及网络平台等开展具体的教学,并立足于实用型人才培养从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技能以及自身素养等多个层面来对课程教学的效果进行考核。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当前,实行工学交替的高职院校的教师通常要么擅长理论知识,要么擅长实践。因此,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对完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教师深刻理解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涵。学校可以将教师派到企业学习,深刻理解相应的工作环境、流程、管理和所需的技能。企业可以派技术强的员工如高级工程师到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对于企业派出的这批员工,学校可以择优聘用为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目前一种新颖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应用较为广泛。高职院校在探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上,由于自身条件、政府支持和引导力度以及与企业的合作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势必会遭遇一定的困难。高职院校只有突破这些现实困境,才能实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的落地,才能培养更多符合行业需求、岗位需求的实用型人才。结合现阶段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状况,提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的改进措施,希望对促进基于工学交替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1] 黄诗义 .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0(4):149-153.
[2] 兰小云 . 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3.
[3] 胡应占 . 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40):237-238.
[4] 王磊 .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订单与校企合作的社会服务模式研究 [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3):80-83,136.
[5] 陈晓忠 , 陈榕利 , 颜汉军 . 高职院校基于校企联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式研究 [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1):83-84.
G712
B
1671-489X(2016)17-0005-02
作者:王红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成本;刘健民,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4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