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闯天路

2016-02-17 13:19
户外探险 2016年2期
关键词:天路耐力赛爬坡

提名:刘星宇 VAUDE-318川藏自行车极限赛总冠军

提名理由:10天,2000公里,翻越16座雪山,14个超级HC级爬坡段,累计50000米爬升。我们不必去探究318川藏线在骑行者心中的朝圣意义,而是看作为一场完赛率不足20%的超级耐力赛,如何在自己被逼到极限的境地里依然能够实现的自我突破。

outdoor:很多人尝试体验了多种不同项目的户外运动后便会痴迷于其中的一到两项,运动的本身与人的个体之间似乎会啪地一下产生无穷的魔力,彼此吸引。那么自行车运动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刘星宇:有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这么热爱自行车,在他们看来甚至有些不务正业。而在我眼中,自行车运动是从小就开始喜欢的。我小时候有一半玩耍时间是在乡村,那时候并没有什么《英雄联盟》,我们一个生产队的孩子经常一起嬉戏打闹。当我已经在地盘上玩腻的时候,便学会了骑着自行车探索“未知地图”。自行车在我儿时就是最靠谱的玩伴,并且现在依然是,虽然它不会说话,不会摇尾巴,但是它却会带你去看山川大海。

outdoor:在骑闯天路极限赛中,你是KAILAS车队的一员,加入这支车队是被招募的,还是被选拔上来的?

刘星宇:很荣幸加入KAILAS这支团结而优秀的队伍。我是通过官方的申请通道被选中的。对此,我深感幸运。要说为什么我会在那么多申请中突出重围的话,我觉得是我的故事很吸引官方的眼球吧。一个曾经的网瘾少年的华丽转身,正是运动所带来的正能量。

outdoor:我们知道在这之前你已经骑行过一次川藏线了,当然“旅行”与“比赛”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为了保证参与过程的顺利,你都做了哪些准备?

刘星宇:说到准备的话,其实这场比赛可以说是在我学会骑车就开始准备了吧。比赛中的一点一滴都是通过这么多年骑行所付出的汗水组成的。当然,我这几年的系统训练也起了很大作用。

装备方面,我并没有刻意准备,平时用的加上组委会发的,仅此而已,因为自己去年骑过一次川藏线,所以知道使用合适的装备比使用最贵的装备要更有效果。最重要的,打磨出一个坚硬的躯体,心理上准备好一场说骑就骑的决心。

outdoor:通常,在业余运动领域人们的认知是,耐力型运动更适合30岁以上的人(一种说法是与心理因素和肌肉结构有关),年轻人则更适合偏技巧性和爆发性的运动,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但显然,骑闯天路是一场超级耐力赛,你认为自己能最终胜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星宇:可能是总会看到一些骑车的老大爷们一骑就是一整天,所以给人们年龄越大、耐力越好的错觉。其实只是他们总是那样骑才使得他们有了很好的耐力。从运动生理学来说,年轻人的爆发力相对于年长者是要强,而且耐力并不差。只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科学训练就能够有很大提升。其实我在2015年的上半年几乎没碰过自行车。一般这样的话,下半年在比赛上就没有什么发展可言了,不过我的训练数据告诉我,只需要在合适的时间激活自己的潜能就行了。

VAUDE-318 川藏自行车极限赛海拔落差图

最主要的原因,我想一个是我可能先天就比较适合这种耐力运动,第二个就是我平常训练基本都是偏重耐力训练来进行的。

outdoor:低温、冰雪路面、高海拔超级爬坡、强劲逆风以及并不能得到充分休息的露营都为艰难增加更艰难的筹码,对此,你有什么想表达的?

刘星宇:骑闯天路充满了不可预测的情况,可能早上出发还是晴天,过一会就是雨雪交加了。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是第二赛段新都桥至相克宗(95公里,关门时间七小时),距离不长,却异常艰难。因为这一天要翻越川藏线上著名的高尔寺,骑过那里的人都知道,要想笑着站在山顶,就得哭着踏过泥泞。那个赛段我们一出发就进入了拉锯战,我在进入高尔寺烂路的时候胃部痉挛导致我落后领先选手大概10分钟时间。出现这样的情况是自己在激烈运动下喝了几口水壶里的冷水造成的,那水接近0℃了。翻越了高尔寺山,开始下坡才正式进入正题。那才是高尔寺的精华,高尔寺的美。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高尔寺就是印证这句话的地方。山顶结冰,车辆拥堵,车群中突然冒出个人,让我猝不及防摔了一跤,问题不大,但是后来才知道那一摔让我后变速出现了问题,导致了后面下坡我的挡位无法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正式进入这段魔鬼下坡路段,本来就泥泞而狭窄的路面,又堵了一长串的汽车,让难度提升到了顶点。我一心想要追到领先的选手,所以下坡并无保留,在车群夹缝中游走。像这样的“巷战”我倒是比较有心得。最后我在雅江前20公里追到了领先的选手。然而又进攻,我领先不久后在进入爬坡路段被追上。两人开始拉锯战,对于一位高原爬坡型选手来说,我毫无优势可言,所以之前进攻就是最大化将时间扩大来弥补爬坡的损失。我将他与我的距离保持在视线范围内,他怕我追到他,我怕他甩开我。就是这样的情况,两个人战斗到了终点。

在相克宗的那晚,我竟然“妙手回春”地救了一名媒体工作人员。那个人就是比赛中视频的编辑人员之一。得知他高反,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就只好下撤。我尝试着送给他几粒治疗高反的药,还有自己比赛用的的能量胶和蛋白粉,虽然自己当时也没什么把握能起什么作用,没想到第二天他还真的恢复了,我们都非常高兴。

在波密那个赛段(第八赛段),我们来到了有着“天险”之称的通麦-排龙段,318最危险的地方。选手们经过了茂密的森林后来到了江边,这里已经修建成了隧道,路边都是工地,一路上全是工人和汽车。我与另外两名选手来到一个在修建的大桥上,我扛起自行车走上了桥头,不过发现我眼下是悬崖,再加上桥上满是钢筋混泥土。我发现走错了,这么危险又刺激的地方应该出现在特技选手的视频里。最终掉头在旁边找到了正确的道路,扛车走在独木桥上,下面是峡谷,想想就刺激。

outdoor:我发现比赛中你几乎没有受伤没有生病没有高反,相对其他人你的状态非常好,你把它归结为运气还是其他什么?

刘星宇:其实自己还是出现过状况的,比如莫名其妙的牙痛,每天完赛后都会咳嗽,第八赛段膝盖和身体都不舒服。我只是没其他人出现的情况多吧,可能跟我比较适应严寒天气有关,我的家乡都江堰冬天没有暖气,湿度比较大,北方人来了都大呼受不了。我也从来不用空调和风扇,这可能把身体的适应性锻炼出来了。

outdoor:一些报道的只言片语中提到过你也遭受过质疑,你有没有了解过那是指什么说的?

刘星宇:其实在比赛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有几位选手认为我的成绩有疑点。当然提出质疑是很正常的,每位选手在这么长的距离中,要做到实时监控难度太大。每位选手每天都用一个叫极限追踪的定位器,可以线上了解每位选手的位置距离和移动数据。这是赛会的主要监测方法,另外,时不时还有摩托车裁判组从选手边经过,但是最主要的还是靠选手自身。这次比赛被质疑的人不只我一个,也有另外几名选手。基本上最主要的问题反映在质疑者对事实不认可,认为其中必有文章而导致的。这也可以看出这样的长距离耐力赛,争议不可避免。当然,如果不是比赛,或许就不存在质疑这个东西了。我觉得长距离耐力赛作弊的话,最主要是搭乘汽车,或者在自行车里装个马达,这才有作弊的价值。因为需要影响成绩,必须要有很大的空间。而我每天比赛都不带钱,在波密还找“骑王”丁涛借了几块钱。

有质疑才能体现出这个比赛的意义所在,这说明了骑闯天路比赛的意义非常重大。解决类似质疑,也是组委会在以后比赛中所要思考的。

outdoor:功率计似乎是你在比赛中把握自己节奏的重要环节,想听听你对这方面的看法或心得。

低温与路面结冰给车手们造成了很大麻烦,很多人因此摔车受伤甚至最终退赛。

刘星宇:功率计这个东西要说开了的话,太长了。这是当下最流行的科学训练器材,打个比方,就像玩游戏里的战斗力一样。这个东西能直接体现出你的能力,所以就可以根据数据来调整自己的状态了。太快了就要慢,太慢了就要快。

outdoor:这短短的10天又好像是无尽的漫长,你们收获了欢笑与泪水、隐忍与悲痛、希望与绝望,我相信在经历过这一切以后,你会发现自己成长了许多。你觉得自己突破了什么?

刘星宇:骑闯天路是我参加过的最艰难的比赛,这个比赛前所未有的难,在旁人看来也可以说是一种折磨。但是就是这样的比赛,让我不单只是收获一个总冠军的荣誉。更多的是收获了在这一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有人觉得结果最重要,但是我觉得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经历过,才知道结果只是总结罢了。分数只是代表了过往的努力,而这背后的努力分数却无法代表。如果你认为自己的生活太过平凡,那么你定下目标参加这场比赛或许就能找到自己梦的彼岸。

outdoor:每个赛段除了补给点的补给,你还会做哪些自行储备?

刘星宇:由于这样的多日极限耐力赛在国内还是首次举办,在补给点设置方面,我觉得还需要准备得更加充分。由于比赛的原因,大家都需要能快速消化的食物。香蕉是很好的选择,不过在后面赛段的补给点就看不到了。我自己主要准备了意大利面还有恢复冲剂。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消耗多少,就要补充多少。意大利面能为我提供很好的碳水化合物,这就像汽车加了97号汽油,恢复冲剂让我的肌肉能恢复得更快。这些都是耐力运动非常关键的,不要相信吃个馒头也能骑完100公里的豪言壮语。

outdoor:说到自行车,你觉得器材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对个人的发挥影响有多大?如果2016年你还参加的话,会做哪些选择上的改进?

刘星宇:器材其实对比赛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从边际效应来说,虽然每一公里的损失看起来微乎其微,但是经过两千多公里的路程后,这个损失就很大了。不一定是最贵的器材才是最合适的。2016年我如果还参加这个比赛的话,会改进自己的一些装备,比如选用针对这样长距离比赛的轮组,针对颠簸路面使用的前叉,更适合长距离骑行的骑行姿势。

猜你喜欢
天路耐力赛爬坡
本期导读
神奇的天路
喜贺祝融车登上火星
爬坡过坎
长飘带
天路无惧觉者攀
纽博格林24小时耐力赛
标杆已立
爬坡的魅力上坡入门书
来自斯帕1000公里耐力赛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