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名:何川 Solo(独攀)华山南峰大岩壁
提名理由:2015年7月19日6:30,中国民间攀登者何川经过八天连续攀登,终于登顶华山南峰,以传统攀登方式开辟华山南峰独攀(Rope solo)新线路。线路总长580米,共20个绳距。全程未打一颗膨胀钉,攀登风格干净、纯粹。在这八天八夜之中,何川独自一人在华山600米的花岗岩峭壁之上,不仅是自身体能、技术、经验极限的挑战,还面临大量岩壁植被的干扰、风雨的侵袭、岩缝是否安全等诸多不可控因素,在心理上也是一次艰辛的洗礼,刷新了国内大岩壁独攀的新纪录。
承担风险 回避危险
当我把攀登计划发给赞助商Joe时,大岩壁Rope Solo对我而言就是纸上谈兵。“何老师,华山独攀有没有把握?有没有危险?”在上海碰面时Joe问我。“没有把握,但没有危险。”我如实回答,“除了完不成攀爬,甚至还有被景区阻拦,无法开始攀爬的可能”。“失败本来就是很正常的,我能接受,不要有压力,完全按照你自己的节奏来,要知道,这是你的项目,我们只是配合你支持你。”他拍板了对华山攀登给予支持并传播,这是始祖鸟中国第一个攀登项目,我就知道Joe跟我一样是风险偏好型,愿意尝试,甘于承担风险,但回避危险。
真正棘手的问题在于,其实我不会Rope Solo,但我有2014年华山南峰“好死不如赖活”大岩壁攀登的基础,看起来我只需要把搭档阿飞的工作统统接手。回到白河,训练Rope Solo的技术,采用Silent partner保护,从单段到多段,从运动攀到传统攀;冲坠,拖吊装备,保护站切换。 经过两次训练,我们来到了华山。
“到底带多少绳子?” Rocker问我。作为此次拍摄的摄影师,Rocker要在静力绳上来回上下移动,以捕获最佳镜头。
“600米静力绳?我自己40米静力绳,40米动力绳。”我其实心里也没底。带多了浪费,带少了不够,如何做到最优?唯有仔细权衡各种可能。
西峰索道快速带我们上到华山,这时候我们还在考虑行动方案。请了一名挑夫帮我们跑了两趟南峰,趁着这时间,在顶上观察情况,以确定最终方案。
总方案:下降铺设路绳到底,我开始攀登,拍摄同时进行,拍摄路线和攀登路线相距约30米。具体过程如下:全体四人以及所有物资下降到中间位置,搭好吊帐,我和Rocker以及攀登器材摄影器材物资下降到底,阿飞协助。底部住一晚,我一早开始攀登,拍摄后勤三人组继续工作。
夜里下降,以避开白天的客流,因为下降点就在长空栈道的上方。等待天黑之际,把装备再细数一遍,绳子、器材、吊帐、吃喝,再按照人员先后下降的顺序,分配到个人。根据行动方案整理和分配物资,我第一个下降,带着绳子、保护器材、路粮;阿飞第二个,带绳子、吊帐及物资;Rocker第三个,带着摄影器材和一大包物资;小曼断后,带着各种物资;还剩下不急需的物资,留在上面第二天返回运输。
选择路线
降过2/3的距离,面临着路线选择问题,在仰角岩壁上下降非常无奈,无处借力,前后左右都够不到。最终离攀爬的线路两米,尝试许久,也无法过去,无奈沿绳上攀回去,再换地方设保护站从右侧下降。深刻体会到新线路的未知不只是针对上攀,下降也同样适用。这种时候通常需要灵活应变,开动脑筋想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也需要深度搜索,根据过去的经验去预见各种可能。时常会有一些奇迹出现,当再次下降,眼看离岩壁越来越远,离绳尾越来越近,一棵灌木吸引了我,抛出绳尾缠树上回到岩壁。下降才得以继续。从长空栈道下降到地面,大约500米出头,分成了13段,13个保护站通过绳子串联在一起。
最下面的四段攀登线路与拍摄线路重合,摄影师Rocker在我边上, 有效地缓解了我起步后受到的冲击(Shock),有个人在边上不好意思轻易认怂,算是反向激励。从第一段开始,就发现Rope solo真的很熬人,想着后面漫漫长路,遥遥无期,困难重重,悔不该跑这荒郊野岭来,骂自己放下城里好吃好喝好玩。自己保护自己往上爬,绝对不想冲坠,提心吊胆,小心翼翼,要拼一把时需要更多心理建设。不管是从保护站出发上攀还是下降收装备,那都是千头万绪,临行细想所有流程,安排妥当保护站的绳索、装备、物资。没有人可以帮我,必须自己搞定所有事,任何一个环节的纰漏,都有可能要回到保护站,重头再来。拖包是体力活,灌木就是拖包克星,除了想办法尽量避开,就是硬着头皮去把包解救出来,在上攀时就需要勤动脑筋,为后面拖包筹谋,尽可能避开拥堵。蛮像早晚高峰北京出行,走辅路还是走主路?通常动了好多心思,到哪儿也都是堵。
第三段有一个洞穴,渗水导致第一段第二段湿乎乎,担心保护不够结实,还弄一身的泥水。洞穴往上的几步没有裂隙,很难放置保护。硬着头皮勉强通过,挂在一个不堪信任随时可能崩落的小钩子上,舔舔舌头,嘴里生涩干苦。接下来有了两个涨手缝里的保护,才足以支撑后面十多米收口缝里的Micronuts和钩子。爬完第三段,就天黑了,无论如何,算是熬过了最难的第一天。想一想,边上的Rocker,背着摄影包爬绳子一整天,晚上只能半躺在三角吊椅上,我就无怨无悔了。
:2015年7月19日早6:30,中国民间攀登者何川经过八天连续攀登,终于登顶华山南峰,以传统攀登方式开辟华山南峰独攀(Rope solo)新线路。
酸甜苦辣
第二天的艰难出乎我的预料,宽缝(Off width)加密实的灌木,一段40米爬了六个多小时。原因有二,一是宽缝的保护不易。喇叭口,Big Bro很难放,大的机械塞少,还要放在特别靠里的地方,保护器在缝里跟我肩部差不多高,导致Aid上升效率极低,特别扭还特累。因为通常不会多带大尺寸的机械塞,又重又大,小尺寸的会多带,轻巧不占地。这种安排天注定一般,小尺寸的缝隙没有足够保护几乎无法通过,所以需要多备一些,大尺寸的哪怕爬不过,也可以推着机械塞前行,带得少也可行。二是灌木丛很难通过。灌木做保护点不够放心,抓不住根部就无法发力,比在小nuts上Aid更难受,长满刺的尤其难过,不能手抓,无处借力,身体还要从某个缝隙钻过去,有一树怪超过它用了半个多小时。
算下来两天爬了五段160米,比预期的速度慢了许多,请求后勤支援,后勤团队给我补充了水和食物。再由小曼从长空栈道出去采买物资,补充给后勤团队。
第三日开始,逐渐适应了攀登节奏,每天爬个三段,80米左右,心里放松了,才开始留意每天都在做什么。8点起,吃喝拉撒,收拾装备准备出发已经10点过,爬到晚上8点,吃喝拉撒,收拾睡觉都已经晚上11点多。
爬到第五天,天气变差,下起了雨,在吊帐里待了一天,手机为省电偶尔看一眼。幸好有一屋檐挡住大部分雨水,偶尔看看帐外的无敌美景,继续无聊地等待。唯一担心的就是保护站会不会失效,保护站建在一些片状的石板处,用手拍击石板空响。从这个角度看似乎不够理想,担心保护脱出;另一方面,石板高达3~5米,往里延伸至少2~3米,有的还是和主体一体,保护位于多个裂缝中,似乎够结实又有冗余。随着心情的起伏,对保护站的信心也起伏着,挣扎着。自然又塞了两个机械塞以求心理安慰。这次攀登,我坚持不使用Bolt,首先我信任保护器材,其次我相信我的判断。我是风险偏好者,我愿意承担这种有限的风险,在心理层面也会给我带来额外的回报。这和喜欢攀登新路线算是一回事,新线路的未知背后也是风险。当然使用Bolt也是常有的事,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另一个层面,我尽可能不使用Bolt是希望尽可能降低对岩壁对环境的冲击,把垃圾排泄物带走也是遵从这一理念。
休整一天后,浑身充满活力,正好遇到烟囱地形,需要大段的Run out(超过15米),充足的体力正好用上,这一天爬了四段半,线路干净,爬得甚是开心。Run out虽然移动快速,却是攀登中非常危险的情形,风险概率低但风险后果严重,一旦失误就有可能受重伤甚至死亡。曾经在四川四姑娘山女王峰有过40米Slab Run out的经历,个中复杂心情,酸甜苦辣,铭记一生,却也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以后,再遇到Run out,一番评估后,更显从容。
感谢华山
考验远未结束,接下来的一天一直爬到了凌晨2点才抵达长空栈道。现实与预期总是有差异,预期中最大的那个屋檐不是难点,屋檐之后才是真麻烦,陡直的沟槽长满刺莓,无从下手,沟槽里是厚厚的腐植,无处下脚。我僵在了这里,我必须想到办法通过,刺莓通体长刺,只好推倒,左脚蹬住左边岩壁,右脚踩在腐植里,用冰镐找到根部,勾住根须,不能大发力,勉强抬脚上升。如此这般,也能慢慢前行,数次拉脱根须,左脚滑落,好在都有惊无险,通过十来米的刺莓,放置了一个保护才算脱离险关。之后历经艰辛,各种狼狈,包括保护站的设置困难,绳长用完,夹缝里艰难Aid等等。在长空栈道与久等的Rocker、阿飞和小曼汇合,如见亲人。
在石室短暂休息后,4点半出发攀爬最后的70米,爬完一段,游客到来,把装备固定在保护站,回到长空栈道。攀登如同其他个人行为,不能危害他人,我需要等到天黑游客散尽再继续。攀登差一点被终止,一名工作人员认出了我,部门负责人赶来要请我离开,努力说服下我被允许留在此处。晚上7点,攀登继续,刚开始就风云滚滚,9点时雷电交加,风雨大作,勉强做了保护站,撤回石室,已是浑身尽湿,脱去装备以及外套,钻进睡袋,石室遮风挡雨,给了我安稳的庇护。一碗热汤,寒意全无。很快雨停了,让我惊讶与感动的事发生了,“何老师,何老师!”传来小曼的呼喊,她给我送来了吃喝以及保暖衣物,然后爬绳回到崖顶道观。事后回忆,那对我来说简直就如同天女下凡一般。
早上4点半,继续向顶发起冲击,在6点半游客出现的时候,顺利到顶。与三位伙伴尽情享受这成功登顶的喜悦。是夜,在游客散去后,两位道长出手帮忙,轻松拉回拖包。
这一次攀登,成功地超越了自己,也挑战了自己的身心,获得巨大成就感,让我有信心去面对更具挑战的攀登以及生活。感谢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