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纳文
目前全球股票市场的颓势尚未引发向宏观经济传导的报警信号。
全球股市在2016年初集体陷入动荡。但全球经济看起来却没有股市那么糟。经济学和金融市场再一次背道而驰。经济学理论和股票投资之间的关系远比人们通常想象的要松散得多。标普500指数并非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日经指数对日本经济、富时指数对英国经济的反映程度也是微乎其微。以下我们列举了五个因素说明在真实经济世界里,股票市场的波动可以被忽视。
首先,股票市场占经济的比重偏小。如果我们把经济世界想象成是由大型公司(主要是上市公司)、小型公司和政府部门组成的,大型公司是其中最显眼的部分。在美国,上市公司占到整个经济活动的15%。现在小型企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们才是欧洲和美国经济背后不为人关注的真正驱动力。
第二,真实世界的经济活动是由服务业主导的,但是股票市场却并非如此。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假设,那就是股票指数的成份股组成应当是依据客观世界的经济结构来设置。这是一种误解。股票指数成份构成更明显地偏好选取制造业和资源商品类企业,美国上市公司所产生的盈利中,大约有一半是来自于这两个行业。而在美国的服务业当中,有大约85%的公司是非上市的私人企业。中国正在调整经济结构,试图将经济增长引导至消费起更大作用的模式上。但中国的服务业也存在和美国类似的情况,其中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被纳入股票指数当中。
股票市场疲弱对于经济的主要影响之一在于这会增加企业筹资成本。但这也正是我们想说的第三点,现在资金成本并不构成问题。大型企业确实习惯于通过股票市场来募集资金,但是当今世界并不受资本约束。在主要经济体当中,企业利润水平正接近于历史最高纪录。在欧洲和美国,银行更倾向于借贷扩张资产负债表,企业间的信用中介融资模式也正在逐渐兴起。尽管亚洲经济体在过去几年当中由于快速的信用扩张,导致现在银行信贷开始增速放缓甚至是去杠杆,但这并不是一个全球普遍的现象。
再者,股票市场衍生出的财富效应是有限的,因为很多人并不投资股票。在美国,亲自投资股票的人数甚至还不如养猫的人数多。即便算上通过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间接持有股票的人数,也还不到美国总人口的一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财富效应最明显的资产实际上是房地产。美国房价仍在上涨,中国大型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也至少保持稳定,对于中国和美国两大经济体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这足以削弱股票市场动荡对个人财富带来的影响。
如果劳动力市场表现强劲,那么财富效应是可以放在更次要的地位来看的。美国劳动力市场表现抢眼,越来越多的人薪资上涨。这一点对经济增长来说至关重要。即便是一直被人们担忧的欧洲劳动力市场,最近也有所起色。
最后一点,目前并没有出现更普遍的信心危机。所有解释股票价格波动不会冲击金融市场的理性原因,依然存在被非理性对待的空间。经济学家所言的“动物精神”可以被任意的因素影响。股票市场的疲弱态势是有可能引发更一般意义的信心危机,但目前来看,尚未有这样的迹象。消费者信心指数是一个有瑕疵的经济指标,却也没有显示出因金融市场的噪音而带来过度的担忧。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未来情况会发生变化,但是就目前而言,经济局势还算是相对稳定。
经济学家不能完全忽视金融市场的动向。这其中存在着金融市场向经济的传导机制。但是现在这些传导机制还没有发出报警信号。股票市场的趋势逆向反映出一幅欧美经济温和扩张、亚洲经济温和减速的图景。站在当下,尽管股票市场令人晕头转向,但是经济学家们暂时可以忽视这些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