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萍 李娉霞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南宁市 530021,E-mail:1191545379@qq.com)
调查分析
社区独居老年妇女生活需求、生活压力与身心健康的调查研究▲
刘雪萍 李娉霞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南宁市 530021,E-mail:1191545379@qq.com)
目的 探讨社区独居老年妇女生活需求、生活压力与身心健康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采用生活需求量表、生活压力量表、身心健康量表,对148名65~80岁的社区独居老年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1)生活需求方面得分以心理需求得分最高为(2.86±0.50)分;生活压力得分为(2.94±0.59)分;身心健康方面得分以心理健康得分最高为(3.24±0.52)分。(2)社区独居老年妇女生活压力与身心健康呈正相关(P<0.05)。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该积极关注社区独居老年妇女的生活需求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以提升社区独居老年妇女精神心理卫生的生活质量。
老年妇女;社区卫生服务;生活需求;生活压力;精神心理卫生;生活质量;心理健康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65岁以上女性老人占总人口的9.5%,女性人口的年龄结构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特征,不仅中国女性人口的老龄化程度高于男性人口,而且老年人口的女性化趋势已突显[1],但是国内尚未见报道社区独居老年妇女的生活需求、生活压力与身心健康的研究。老年妇女的生活需求,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等需求,生活需求的满足必须先满足较低层次的生理需求,才能够追求较高层次的心理与社会需求[2-3]。就心理需求来说,若老年妇女可以获得归属感,则其身心健康状态较佳;而若缺乏归属感,则容易引发忧郁症等心理疾病。老年妇女问题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例如老年妇女生活压力的来源有很多,并且压力的大小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老年妇女本身居住的情况、经济来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等无形压力[4-5],而生活压力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老年妇女的身心健康[6]。社区独居老年妇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认知、心理与自我照顾方面的能力逐渐降低,且在身体、心理、社会及经济等资源与年轻人相比较有更多的限制。故本研究探讨社区独居老年妇女生活需求、生活压力与身心健康的现状及其之间的相关性,为我国社区独居老年妇女健康护理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1 调查对象 2014年10~12月以简单随机抽样对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桃源南社区148名65~80(71.30±5.32)岁的社区独居老年妇女进行调查;在问卷调查前,先获得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才开始进行资料收集。纳入标准:(1)愿意接受面对面问卷调查。(2)意识清楚且能正常沟通。(3)独居时间≥2年。排除有语言障碍、听力障碍及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面对面访谈的问卷调查方法收集资料,问卷由3个部分组成:(1)生活需求量表:参考心理健康需求量表[7]及相关文献资料[8]编制而成,主要测量社区独居老年妇女生活需求的现状。量表条目是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将独居老年妇女生活需求分成3个维度: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社会需求。量表条目共23个,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不需要=1分、偶尔需要=2分、部分需要=3分、大部分需要=4分、需要=5分),得分越高,表示其需要的生活需求越多。在量表效度评定:邀请5位护理专家进行内容效度评定,包括各条目概念符合度及文字通畅性的评分,从很不适用且叙述不当为1分至很适用且叙述简洁为4分,总条目的平均内容效度值为0.94;而在信度评定部分之总条目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2)生活压力量表:参考社会再适应量表[9]及相关文献资料[10-11]编制而成,主要测量社区独居老年妇女生活压力的现状。该量表共13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分为完全没有、2分为很少、3分为偶尔、4分为经常、5分为完全有,研究对象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压力越大;量表效度评定方法同“(1)”,总条目的平均内容效度值为1.0;信度方面:总条目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3)身心健康量表:参考SF-36健康量表及相关文献资料[12-14]编制而成,主要测量社区独居老年妇女身心健康的现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将身心健康分成2个维度: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共16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分为完全没有、2 分为偶尔觉得、3 分为有时觉得、4 分为经常觉得、5 分为总是如此),得分越高,表示其身心健康状况越差。量表效度评定方法同“(1)”,总条目的平均内容效度值为0.90;信度方面:总条目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社区独居老年妇女生活需求、生活压力与身心健康的现状 在生活需求量表方面,其中以心理需求得分最高,生理需求得分次之,而社会需求得分最低。在身心健康量表方面,其中以心理健康得分最高,身体健康得分最低。见表1。
表1 社区独居老年妇女生活需求、生活压力、身心健康得分[n=148,(x±s,分)]
2.2 社区独居老年妇女生活需求、生活压力与身心健康的相关性 社区独居老年妇女生活需求与身心健康呈正相关(P<0.05);生活压力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呈正相关(P<0.05)。见表2。
表2 社区独居老年妇女生活需求、生活压力与身心健康的相关性(n=148)
3.1 心理需求为社区独居老年妇女主要的生活需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生活需求中,心理需求得分最高,提示心理需求为社区独居老年妇女主要的生活需求。处于老年阶段的社区独居老年妇女,除了面对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外,同时面临着家庭型态与社会经济地位改变等挑战,老年妇女面临身心状况的改变,这些无法避免的落差会对老年妇女心理需求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学者[15]指出,空巢老人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均较高,与社会支持体系中的子女探望间隔时间、亲友联系与娱乐活动有相关性,然而要改善老人忧郁症状,可以通过社会支持与提供机会让独居老年妇女参与休闲活动,以帮助老人抵抗压力,从而维持身心健康。因此,本研究提示我们要主动关心、交流与陪伴社区独居老年妇女,关注她们的心理需求、精神生活。而老年妇女需要获得适时的安慰与鼓励,方能满足其心理健康的需求。笔者建议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适时提供社区独居老年妇女的心理支持,例如能获得他人的陪伴(包括护理人员、志愿者、家人、邻居、朋友等),使其感受到温暖及安慰,以提升独居老年妇女精神心理卫生层面的生活质量。
3.2 生活压力对社区独居老年妇女身心健康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独居老年妇女生活压力与身心健康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即社区独居老年妇女生活压力越高,其身心健康越差。然而,社区独居老年妇女受限于日渐退化的身体机能、人际互动网络薄弱,可能与家人朋友互动少,加上无生活目标或无自我实现机会的困扰与恐惧死亡等的压力,其罹患身心症状的可能性愈高,即身心健康状况越差。所以社区独居老年妇女会因生活压力,加上社会互动少及对未来无望,造成多样复杂的身心健康问题,故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该积极协助社区独居老年妇女继续与社会保持正常的沟通与联系,以减轻独居老年妇女的无助感,让其精神层面得到满足和安慰以保持独居老年妇女的身心健康。
从另一角度来看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社区独居老年妇女而言,生活压力会引起个人在生活中遭遇日常生活困扰,并会加重其主观不良感受。老年妇女持续的生活压力,会影响其身体与心理的健康以及人际关系的维系;并会加速老化、损害身体,而生活压力事件中以家人或亲密朋友过世、住院的影响最为明显,当这些打击超过个人心理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即会产生生活压力,进而逐渐影响到日常生活并引发疾病的发生[16]。本研究提示我们要关注社区独居老年妇女的生活压力。女性平均寿命较男性长,若无适当的生活安排来填补心灵的孤寂,则容易因健康衰退、孩子离家、配偶死亡等,而造成不快乐、生活上缺乏寄托、归属感等问题。故应适时提供社会资源给予社区独居老年妇女,以减少生活压力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社区独居老年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不同于老年男性,她们在老年人口中占的比例较大且遇到的困难较多,故应针对社区独居老年妇女身心健康给予关注,以满足其身心健康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积极关注社区独居老年妇女的生活需求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以提升社区独居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
[1] 蒋永萍.中国女性人口发展变化大趋势[EB/OL].(2013-02-20)[2015-10-12].http://acwf.people.com.cn/n/2013/0220/c99013-20538443.html.
[2] COOK J.Exploring older women′s citizenship: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migration in later life[J].Ageing Soc,2010,30(2):253-273.
[3] Bulanda JR.Gender,marital power,and marital quality in later life[J].J Women Aging,2011,23(1):3-22.
[4] Seib C,Whiteside E,Lee K,et al.Stress,lifestyle,and quality of life in midlife and older Australian women:results from the Stress and the Health of Women Study[J].Womens Health Issues,2014,24(1):43-52.
[5] 姚 远,米 峙.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看解决中国老年妇女问题的重要性[J].妇女研究论丛,2005,(z1):59-62.
[6] Peterson TL,Chatters LM,Taylor RJ,et al.Subjective well-being of older African Americans with DSM IV psychiatric disorders[J].J Happiness Stud,2014,15(5):1 179-1 196.
[7] Evans S,Greenhalgh J,Connelly J.Selecting a mental health needs assessment scale:guidance on the critical appraisal of standardized measures[J].J Eval Clin Pract,2000,6(4):379-393.
[8] Wetle T.Living longer,aging better.Aging research comes of age[J].JAMA,1997,278(16):1 376-1 377.
[9] Holmes TH,Rahe RH.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J].J Psychosom Res,1967,11(2):213-218.
[10]Taylor SE.Mechanisms linking early life stress to adult health outcomes[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0,107(19):8 507-8 512.
[11]Krause N.Stressors arising in highly valued roles,meaning in life,and the physical health status of older adults[J].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2004,59(5):S287-S297.
[12]Wilson D,Parsons J,Tucker G.The SF-36 summary scales:Problems and solutions[J].Soz Praventivmed,2000,45(6):239-246.
[13]Borowiak E,Kostka T.Predictors of quality of life in older people living at home and in institutions[J].Aging Clin Exp Res,2004,16(3):212-220.
[14]Aylaz R,Aktürk Ü,Erci B,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loneliness in elderly and examination of influential factors[J].Arch Gerontol Geriatr,2012,55(3):548-554.
[15]谢 姣,高艳斌.城市空巢老人焦虑抑郁发生率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1):2 785-2 786.
[16]莫丽萍.空巢老人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1):1 028-1 029.
2011年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桂教高教〔2012〕21号文件),2012年广西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桂教高教〔2012〕52号文件),2011年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gxtszy057)
刘雪萍(1963~),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社区护理、护理管理。
R 47
A
0253-4304(2016)04-0581-03
10.11675/j.issn.0253-4304.2016.04.42
2015-12-12
201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