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彦 CallisonRTKL楷亚锐衡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 200020
海门科技生态城城市规划设计浅析
文/ 徐彦 CallisonRTKL楷亚锐衡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 200020
基于海门“一带三廊三区”的空间发展结构,以及水、绿、城交织的特色肌理,共同打造一个“现代之城”环境优美、便捷舒适、健康宜居的城市空间;“有根之城”见山见水、历史印记、有情感根植的文化港湾;“未来之城”节能低碳、宁静舒缓、生态环保的新生活方式。
生态优先;产城联动;水城相融;文化传承;交通导向;活力多元;健康宜居
秉承海门中心区“一轴两翼”的城市结构,海门生态城与西侧謇公湖科教城错位发展,城市设计着重用绿心延伸的生态廊道控制开发组团规模,用形态丰富的水岸串联健康生活慢行动线,打造“海门水园城”。
水园城城市设计原则有七条策略,分别是以水连、以绿分、塑轴线、降尺度、倡慢行、立产业、定分期。
原则1: 梳理现状水系,建立多样化生态网络。
融入海门宏观生态体系,雕琢尺度多变的水岸空间, 构建水园城滨江、滨河、滨湖公共活动带,展开江海文化、围垦文化、謇公文化和环保技术文化等的城市画卷。
原则2: 利用绿化分隔六大特色开发组团。
从核心到网络,打通从绿心到长江的绿廊,用绿脉分隔水园城六大特色鲜明的开发组团。包括海之门商务水园、健康乐水园、休闲悦水园、颐养曲水园、活力善水园和绿意亲水园。以800米为半径,在各组团核心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在步行尺度内满足公共设施需求。
原则3: 强化张謇大道城市商务廊道的城市主轴形象。
沿主路布置商住混合区、商业商务核心、综合文化组团及水上巴士码头。张謇大道东侧地块设计容积率3.0到4.0,建筑控高150米,充分释放土地价值,高效混合各类业态,集聚人气。围绕城市公园塑造“海之门”地标建筑群形象,成为滨江视觉门户。
原则4: 打造小而美的宜居城市空间。
提高步行适宜性。增加道路密度,减小街廓尺度。重点打造相互交织的带状沿街绿地和滨水步行长街,体现海门水乡风貌,形成步移景异、精致独特的水、绿、城空间体验。
原则5: 鼓励低碳出行。
建立通勤交通和休闲慢行两大系统。城市公交站点与组团中心有效组合,建立水上交通路线,实现公共交通全面覆盖。健康慢行道串联绿心、滨江绿带及各组团中心, 形成宜人的户外休闲动线。
原则6: 吸引就业人口,促进产城联动与职住平衡。
以住宅和生活配套服务为支撑,主营“健康经济”和“休闲经济”绿色产业,辅以生态教育、新兴科技、文化创意等产业。秉承“新村落主义”,规划都市观光农业,增加居民收入。联动周边旅游热点,发展跨区域的海门特色旅游经济。
原则7:以生态优先和提升土地价值为原则制定分期开发策略。
控制每期规模约为3.5平方公里。依托老城区,上海路以北为开发一期,建立生态社区样板区。沿江由张謇大道至民生路为开发二期,打造商贸核心,提供就业机会。民生路以东为开发三期,创造一流人居环境。滨江地块生态修复及原化工厂地块褐地修复时间跨度长,应同步开展。
1.颐养曲水园——成熟居住社区。作为海门水园城的启动区,建筑风格需要简洁醒目,应用绿色建筑技术,立面可采用局部竖向绿化元素。延续已有城区的公共滨水廊道,强调公共滨水步行栈道的可通达社区内部。
2.活力善水园——商住混合区。充分享有绿心景观资源,密度适中。可打造混合功能复合开发的模式,居住可享受良好的景观的同时也在步行距离内享有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立面建议混合幕墙和石材,色调偏中性,控制商业店铺招牌的色彩和位置。住宅平面设计中可多考虑东向观景面。公共空间以便于步行和骑行的林荫街道为主。
3.海之门商务水园——现代商务商业区。建筑风格现代简洁,以玻璃幕墙、金属饰面等硬朗材料为主;塔楼立面色调偏冷,商业裙楼立面色调偏暖。公共空间以硬质铺面的树荫广场为主,结合商办入口和滨河步行广场布置,滨水空间可有台阶式亲水平台。
4.健康乐水园——高品质住宅社区。水街横贯东西,串联公共服务设施地块,住宅南北片区均有外部大景观和内部小景观两个层次的视觉资源。建筑风格庄重,立面建议以石材为主,色调温暖饱和度低。低密度公共建筑可局部采用坡屋顶、屋顶花园等富有变化的建筑形式。公共空间以滨水步行街为核心特色,打造现代水乡紧凑曲折的空间。
5.休闲悦水园——社区级核心区。有学校、文化、社区服务、创意办公等低密度的公共设施,建筑风格可展现个性,立面多样化且色调偏暖。绿廊和滨水步行空间向北链接绿心,向南到达长江堤岸休闲风光带,以开阔的多色灌木搭配遮林荫大道,营造舒适的散步空间。
6.绿意亲水园——低密度住宅社区。被林木茂盛的运动公园所环绕,建筑风格明快活泼,建议建筑立面可有大面积的观景阳台元素,局部考虑非直线型造型和布局,立面色彩为浅色调。林木绿化由公园想社区内部庭院延伸,公共空间以草地和乔木为主,期间布置各种社区运动器械、跑道等设施。
1.绿心可持续发展概念
海门水园城的绿心占地约3平方公里,是本项目的独特元素,也是整个海门市的生态绿肺。兼具生态和人文价值,与謇公湖公园绿核共同形成“一环双核、网状绿轴、多园融城”的海门花园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模拟“从摇篮到摇篮”的循环概念,藉由各个区域功能的融合,互相支持的连动反应,形成一个自给自足循环系统,既可“安居”亦可“乐业”。这也是张謇倡导的“新村落主义”的集中体现。
2.绿心公园经营策略
300公顷的绿心公园分期分组团开发,城市植物采摘、都市农庄、渔业养殖培训基地、教学生态的农场,不但是旅游观光、公园经营,使公园及居住区成为彼此的优势,使新居民和当地村民可以协同合作,购房者不但可以购置高品质住宅,拥有真正有机的农产品供给,更可以在这里经营自己的新事业。绿心公园可以成为多样性的产出型公园+绿地+经济林地,居民在享受“365天全氧生活”的同时也可通过土地租赁、果林代管、农作培训、民俗经营、观光导览、苗圃培育等各种方式增加被动收入,成为海门特色的旅游经济的载体。
3.绿心对海门生态系统的作用
绿心是整个海门的绿肺,滨江绿带是海门生态系统的大动脉,即是利用多条毛细血管——社区级的绿化廊道和河流将绿心和滨江绿带相联系起来。打通了水流的通路和生态迁徙的通路,用开放式的生态系统拥抱住宅和公共开发。在绿心里布置了人工湿地、原始田野、观赏植被和经济作物植被,建立起生物链较长的生物多样性环境。发生洪涝灾害时,滨江排洪道绿地是第一道防线,水系和廊道均低于开发用地地坪,可将洪涝引入绿心储存和缓冲,进行短期蓄洪。
综上所述,建设生态海门,直面长江,串联崇明,建立上海后花园的生态绿色网络。塑造活力新城,创建集商贸,旅游,休闲,生活为一体的科技生态乐土。构建健康生活,打造宜步城市尺度,建设节能低碳宜居的生态样板新城区。
[1]魏华申,王文兴.关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若干问题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4,(10).
[2]赵家坤.探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9).
[3]沈清基.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基本理论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