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16-02-17 02:13:47朱永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活动

◆朱永超

打造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朱永超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以所授知识为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运用新课程理念实现高效课堂,让学生更愿意学习,在成功的体验中也能进一步感受到学习的兴趣。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有效教学

10.3969/j.issn.1671-489X.2016.01.072

随着科技改革的推进,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成为目前教学工作的主要问题。为了让教学的效益也达到最大,实行有偿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也是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技能,培养起信息素质的主要阵地。有效的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环境之内,运用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全班学生达到积极向上的思维过程,在短时间内达到高效率,最高质量地达成教学指标,也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笔者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之内的教学经验和策略。

1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让课堂教学有针对性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核心与灵魂,这不仅对教学具有导向作用,更决定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等众多方面。准确确定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主旨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对照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展开课堂教学,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方向性和针对性更强。因此,教学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目标是相互融合促进的一个整体。知识和技能是过程与方法的基础,而过程和方法是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一个载体。只有把握好内在的关系,才可以掌握到教学要求的实际需要。

一个真正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可以操作和达成的目标,当将目标定得过于高远的时候,就不能及时完成,如此一来也让学生丧失了自信;当将目标定得过低的时候,也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2 较为充分的课堂准备,使得学生能快乐学习

和其他的传统学科相比较来说,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环境更为复杂,学生的差异化也比较大。教师可以用来掌握的资源也较为丰富,学生的主动性也更高一些。因此,调动各类教学因素,做好充分的课堂准备,也成为构建信息技术教学有效课堂的条件。

充分了解学情因为不同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状况都有所不同,这样会让课堂出现许多问题。在课堂作业布置之后,会出现较为优秀的学生完成教学指标之后,没有学习任务可以做,便偷偷开始玩网络游戏、聊天,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吃零食开小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会有课堂任务不能完全吸收的情况,挫伤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这在信息技术课堂之内表现特别普遍。因此,在教学设计之前先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再进行充分的课堂准备。

精心准备素材教学素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元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要着重素材的选取。课堂素材的准备还要遵循精心选择的原则。笔者认为进行信息技术课堂素材选取要注意以下要点:

1)从学科课程整合的角度来进行素材的选择,比如:将文字的编辑和作文的修改相结合,将画图和美术的创作相互结合;电子报刊的制作和语文、数学、英语报纸的制作相结合。

2)素材要尽可能丰富一些,教师要提供丰富的素材给学生。在制作海报的时候,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背景图片和宣传标语;在进行任务动画设计的时候,要提供相应的动画元素;在进行照片剪辑的时候,要提供学校里丰富多彩的照片。使用这一类的素材可以比较容易地制作出较为精良的作品,也能进一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之情,进一步增添了学习的主动性。

3 巧妙设计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究活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跟随活动而已,而是在丰富多彩的情境活动中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情境,课堂导入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对学习有主动探索的求知欲。通过设计合理的情境教学,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再次激起,可以在兴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的学习与沟通,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效益。

新课程的引导之下,让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这样能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和感受之中获得进一步提升的机会。比如在探究有关图片的处理时,教师不妨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图片加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广告语的设计,以生活情境为背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充分感知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感受图片的制作过程,通过不一样的认知途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教师想要改掉一言堂,还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探索的机会和实践,也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机会里进一步掌握学习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之内,如果可以充分使用多元智能装备,也能让效果更佳出色。这样一来躲避了以往的以教师为重心的教学模式,转向让学生来引导课程的完成。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完成学习进度,在准备和设计的过程中充实自我,进行自我的发掘和完善。这对班级里的其他学生而言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当某个学生获得大家的肯定,也会更加努力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因此具有很强的鼓励作用。

4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根据学习内容,每6位学生组成一个探究活动小组,进行主题活动的学习和研究,这样小组之内的学生就可以相互合作,探索资源,一起完成学习的目标。这也是任务驱动和合作性学习的主要形式。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要确定好学习活动的主题,根据学习主题进行合理分组,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协作,最后组织小组成员交流,将自己探究的成果展示出来,有助于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合作意识的形成。

小组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主题的设计,环绕教学的目的,有意识搭建合作学习平台,为学生的学习交流提供广阔空间。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1)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一般在4~6人;2)每一个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探究任务;3)探究的主题难易度要适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5 培养良好课堂学习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一个儿童的成功教育,应该先从习惯的培养开始。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比如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应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在浏览网页时,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不传播没有进行认证的信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社会影响等;在计算机房学习时,有序进入,固定自己的位置,听从教师的指导,科学操作,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也作为一种能力和素质,良好的倾听能力是人们获得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在倾听教师讲解时,做好笔记,课后认真反思,及时巩固复习等。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更新教学理念,同时创新课堂方法,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搭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平台,让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要注意对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探索,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提高综合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钱卫军.谈课堂教学有效性[J]. 教育理论研究, 2008(2).

[2]张美红.浅谈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J].决策探索, 2008(1).

[3]邓轶.找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切入点[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

[4]王湘山.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J].才智, 2009(21).

[5]姚武东.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动机激发[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1).

G633.58

B

1671-489X(2016)01-0072-02

作者:朱永超,建湖县城南实验初中教育集团(224799)。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探究活动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