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和斌
语文教学的“三缺位”与“三到位”
祝和斌
随着高考改革的稳步推进,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一个明显的标志是《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到,2017年高考全国卷只考语文数学两科,并且语文学科的高考分值将由150分提高至180分。其它省市也陆续表态将采取跟进措施,提高语文学科在高考总分中的权重。这一政策的转变对我们语文老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说它是机遇,是因为语文老师的地位将会提高;说它是挑战,是因为可以预见将来语文老师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一批优秀的语文老师将会更加受欢迎,而有一些语文老师将会被淘汰。所以,语文老师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很多,本文限于篇幅,不去一一讲解。本文只从宏观上予以阐述。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避免“三缺位”(老师缺位,学生缺位,工具性缺位),做到“三到位”(讲到位,练到位,背诵到位)。
首先要避免老师缺位。老师缺位是指某些老师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如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没有吃透教材,讲课缺乏深度,学生学不到知识。批改不认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处理试卷很草率,有的老师只发不改,有的老师只发不讲,把答案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对答案。这种情况在高三两轮复习中,特别是最后的轮考期很常见,导致最后增分乏术。这种现象实际是老师的懒惰思想在作怪,某些老师想舒服,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累。殊不知,这样做是在误人子弟。我们全体老师都应避免。
其次要避免学生缺位。某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很差,一切依赖老师的安排,就像打陀螺,老师抽他一鞭子他就动一下,不抽他,他就不动了。还有些学生懒惰成性,你就是拿鞭子抽他,他也不动。这两种学生缺位,造成成绩差很好理解。还有一类学生,想学习,但没有方法,不知如何使劲,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看似没缺位,却是效果甚微,事实上还是学生钻研没到位,令人同情。学习既是老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如果他的积极性没有激发出来,必然不能得高分。对于前两种学生,老师要将强督促,对后一种学生则要加强方法指导。最理想的情况是,学生自觉性高,方法又得体,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会千方百计的弄懂,他会主动去扫除学习上的一切障碍。语文老师要在这方面多动脑经,力争达到最理想的境界。
最后要避免工具性缺位。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它首先是工具性,所以语文课只能加强工具性,不能削弱工具性。遗憾的是,很多语文老师在上课时喜欢架空分析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或是分析诗文“飘逸”“朴实”的风格。偏偏忽略了字词句段语法修辞这些基本的东西。语文老师就应该咬文嚼字,语文课就应该咬文嚼字,把字词句语法修辞这些东西牢牢抓在手中。比如讲一首诗,首先要把字词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字面意思,然后才能深入分析诗歌的内涵。而不是一开始就分析主旨和技巧,却忽略了字词大意的讲解。
以上讲的是“三缺位”,下面阐述“三到位”。
首先是讲到位,这是对老师而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三者都要求老师讲解到位,使学生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最高境界的讲解应该是使学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悟。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口齿伶俐,知识渊博,讲课时如口吐莲花,馨香暗浮。所以语文老师一定要练就讲功。只有老师讲到了位,学生才能学到位。现在有一种理论认为,老师不应该讲,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去讲,老师退出讲台。这种理论容易助长教师的懒惰之风,造成课堂“放羊”现象,应引起警惕。我认为,老师和学生要职责分明,该老师讲的,老师一定要讲到位,而不能失职;该学生讲的,可以放手,但老师善放还要善收,做到收放自如。绝不能放任不管。
其次是练到位。训练是提高成绩的最有效方法,但练什么,怎样练,则大有学问。一般来说,训练要有针对性,要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要针对考试大纲的要求,要针对高考试卷,要针对学生实际。做到这四针对,就解决了练什么的问题。怎样练?先讲后练,当堂训练,反复练习,专题练习和综合训练相结合。大体可以解决怎样练的问题。
最后是背诵到位,或者换一种说法是记忆到位。记忆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语文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背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落实一切知识。否则,一切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江夏区实验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