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思考

2016-02-16 19:18邢末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考

邢末

摘 要 体育教育专业是高等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最为重要的专业,从恢复高考以来为中国培养了大量中小学体育教师,但随着时代的前进,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越来越多的被学校和社会淘汰。本文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等几个问题作了一些讨论。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考

当前学校体育较之上个世纪有了很大发展,在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除了上好课堂45分钟体育课,还需要有更多的课外体育辅导的过硬本领。比如在大课间组织健美操,啦啦操一类的舞蹈,比如在放学后组织乒乓球队,羽毛球队,排球队,足球队,篮球队,跆拳道队等。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在45分钟的体育课上的确有很好的表现,但在课外体育指导方面就显示出了能力的不足。无论是学校方面还是家长方面都更倾向于聘请有过专业运动员经历的或运动训练专业的体育人才。原因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专项能力不突出,从体育项目角度看,每个项目都学过,但每个项目水平都非常有限。

1 体教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

课程设置是课程方案中的一项主要内容。课程设置是学校合理调配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师资水平,体现地域特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和重创新的复合型人才的保证。因此,在各专业课程方案中,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校落实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质量。

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实践教学三个部分。必修课包含公共课(政治理论课、工具课)、专业课。选修课包含专项主修课和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训、实习、劳动、毕业论文等。由于实践教学环节时间相对较为集中,又有一定的机动性,各校的状况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只对各类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

在体育教育的专业必修课里涵盖了体育的大多数重要项目,田径,体操,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摔跤,游泳,滑冰,手球,棒球,举重等,这些项目能否开设基本取决与学校场地和器材的提供情况。比如冰球,橄榄球没有开设,是因为没有相应的防护工具。所以这样的必修课程就显得不是非常必须了,这些课程少则18学时,多则几百学时,这些大量的必修课程占用了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从而挤占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的课时,拿2013级学生体育选修课的课时来说162学时,分3个学期上完,这样的课时投入和田径,体操几乎没有差异,和三大球相比也没有多大差异,也就是说学生的专项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重视,当然没有一技之长。还有一种观点说专选的内容不能只存在与课堂,还要有大量的课下练习时间,这个问题不仅要从课时角度去考虑,还要从体育这门学科的本质来考虑,即运动员需要体能的恢复。学生从事体育训练与理论课不同,理论课可以一天连续上若干节,但体育训练课程就要考虑到学生体能的情况了。换句话说是大量的必修课程占用了学生宝贵的体能。田径,体操固然是运动之王,可以提高人的基本运动能力,但是在大学期间用大量的课时和学生的体能来练习是否有足够的必要还待考证,田径和体操中其实是分为很多小项的,退一步说是否可以考虑拿全部的田径课的课时学习一个小项,比如跳高,这样即达到了田径对人全面素质的提高,又让学生有了一技之长。同理体操也是一样。

2 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对于专业的理解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基层体育教师,这一点深入每一个体育教师心中,所以每一个项目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绝对不会忘记教师教法这类内容,二十多个项目其实就等于二十多次教法课,这也是体育教育专业巨大的课时浪费。体育课堂的组织的确至关重要,我们是否可以专门开设一个教法课程,规范教师专业用语,队伍组织与调动等教学教法的问题在一门课程中集中解决。这样就可以节省下来很多时间让教师和学生真正在专业上下一点功夫。

3 几点建议

3.1 增加选修课,减少必修课的比重

必修课与选修课实际上标志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一个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越是单一,其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必修课就越多。但当新世纪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出现多样化的趋势时,选修课的比重就得相应地增加,充分体现出课程方案的发展趋势是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度越来越大。选修课学时的大量增加,既保证了学生所学选修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保证了学生有自由发展的机会,从而促进个性的发展。或设计限制性选修课,比如田径和体操二选一,再比如单杠,双杠,鞍马,自由操四选一,再比如足篮排三选一等等。

3.2 加强专业学科课程,相应减少理论课程的比例

基础理论知识是一切专业学科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接受和处理知识经济时代巨大的信息量。但是,体育学科有体育学科的特点,体育学科更着重本体感受,从纸面的来的东西不是自己的。术科课程比例的增加并意味着学生将掌握更多的运动技术和技能。。

各个学校还可以因地、因校、因人制宜,灵活多样地开设各类课程,各个学校可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充分运用各校独特、宝贵的教育资源,建设本校课程,形成课程特色,为社会培养特色人才。

3.3 足选修课,增强适应性,提倡课程小型化

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要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同时又要适应知识化和信息化社会建设的需要,以应对21世纪对体育教育人才的要求和市场竞争的挑战。在培养模式上要从过去以培养“体育专才”为目标向以培养教师为本,辐射其他体育相关领域的“体育通才”。转变选修课程体系与结构的改革是体现培养宽口径、高素质、广适应和重创新的体育教育复合型人才规格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新型的知识体系、扎实的专业技术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这种选课方式为学生发现、发展各自的志趣、潜力和特长创造了条件,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变了过去所培养的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状况,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发展个性,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简介

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021000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考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