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大语文教学观的思考

2016-02-16 06:16陈新颖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29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文课课文

◆陈新颖

(吉林省梨树县榆树台镇郊学校)

新课程下大语文教学观的思考

◆陈新颖

(吉林省梨树县榆树台镇郊学校)

在运用和使用教材上,我们还应该树立大语文观,懂得语文教材并不是语文课程的全部。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我们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

语文教学 大语文观念 教材使用 课堂训练

我们的语文课堂理应是激发学生母语兴趣、令其感受母语美丽的第一场所。只有这样,才会令其获取语文学习的永久活力,实现语文的终身学习,使其一生浸润于母语的世界中,汲取民族文化之精髓和魂魄。也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体验到工作的真正意义,在教的过程中进入审美之佳境,在课堂上展个人之品位,品工作之快乐。

一、什么是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多方面要素的集合,是学生整体素质在语文学科的体现。它包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语言积累、语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坚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全面贯彻语文素养养成的三个维度的目标,不能只顾知识、能力这一部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二、怎样使用教材

王文丽老师说“无论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只要抓住语文的本质,课上的扎实有效,这就是一节好课。”在运用和使用教材上,我们还应该树立大语文观,懂得语文教材并不是语文课程的全部。单就课文而言,他最初的存在形式是作为一种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只是为了满足社会阅读主体需要。这种文本的原生价值承载着知识的传播、情谊的交流、消闲等价值,起到了信息传输的作用。然而,一旦文章被选入教科书,作为语文教材的形式存在,它的核心本质不再是为社会阅读主体的学生提供多少现成的信息,而在于是否能为学生提供进行语言信息处理的范例、典型、机会、空间和过程。

三、如何让语文课回归语文的本真

语文课关注更多的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要上出语文的特点,要上出语文味。

1.要在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的性格

人物的性格特征无非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注重让学生体会把握有关语言文字的描写。大前提是,要把这些人物归还到文章整体当中去,始终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在语文学习中,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位置,要整体的读,不要把文章肢解,破坏文章整体含义,在读中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抓住文中语言文字,如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的相关词语,体会人物性格特征。这里面的词语理解,也一定要放入整个文本环境当中,绝不能望文生义,更不可断章取义。

2.语文教学要突出工具性和思想性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涉及的目标非常广泛,是综合性的课程。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的思想性也很主要,因为它承载的是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可以说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要先从品德入手,然后是文化知识的学习,因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直接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我们的语文教学又不能完全扑在思想性上,还要关注语文课的知识性、文字性。让语文课更具有语文味,就要求课堂上重视对学生的训练要多于对课文思想的理解,不要讲的过深,要节省时间来训练学生,文本只是一个例子,看你用来干什么,要是都分析课文,那么大家的课上的会是千篇一律,因为某一篇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是一样的,大家的理解差不多。所以要想让语文课上的百花齐放,就要注重教材的训练价值,学会寻找语文训练点。比如基础知识的训练,我们不要仅仅局限于会认、会写的字,在阅读分析课文时随时遇到的典型的、陌生的、含义广泛的生字词,我们都可以进行随机的语言文字培训。于永正老师主张在课外阅读时遇到的生字,也可以作为自我语言文字训练的载体。课外阅读中遇到生字,立刻查字典,理解字义再组词,还要把这些字记录在“识字本”上,还要评出识字大王,调动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四、要找准课堂教学中的训练点

语文训练主要为“听、说、读、写、思”。“思”,课堂上我们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于语文学习方法的总结,可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人物性格特征,还可以就课文中的某个词语进行本意与文中含义运用对比的思考。

“听”与“说”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内容,新课标要求,小学高年段,要做到“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由于目前的应试教育,偏重书面作业,忽视听说训练,机械的重复抄写字词,无针对性的大量做课外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封了学生的嘴巴,这样做不仅听、说的单项训练受挫,学生的语文综合更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在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的设计上,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听说训练。在课堂上,把学生的识字、学词、造句、连句成段联系起来,由字学到词,由词学到句,由句学到段,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话能力。在家庭作业布置上,可以让学生听一则新闻,听个故事。第二天,把听到的内容讲给同学听。这样既锻炼了综合性学习获取资料的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听话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那么对小学生来说,如何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读带说,以读促思”。

首先,要整体感知。扫清文字障碍,初步理解文章,感受整体美。

其次,教师范读,感染学生。只有教师那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有所顿悟后,才能发自内心最真实情感的自然的诵读,才可以称得上是最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切记不要没有体会情感而作做的读文。这也符合于永正老师提出的“老师要敢于说跟我读”这样的范例引领理念。

第三,有效地指导朗读。根据课文的不同文体进行朗读指导。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

第四,重点段落着重朗读。课文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运用很准确,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增强语感,为真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写”。在教学实际中,“写”往往只是一种被动的训练。所以,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去写作。可让学生根据课文故事情节,发挥丰富想象力进行课本剧编写和表演,也可以根据某篇课文主旨进行小型辩论赛,课后让学生把课本剧和辩论赛内容写成作文,这样有趣的活动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文课课文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背课文的小偷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语文课上做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