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的美育教学

2016-02-16 06:13唐林琪
中学语文 2016年36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古典

唐林琪

浅谈诗歌的美育教学

唐林琪

语文学科与美学的联系可以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看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录的诗歌都是文质兼美,凸显诗人情感。根据教学目标的指示,教师进行诗歌的美育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养成审美的习惯,从而最终形成审美的能力,达到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感受诗歌之美,品味诗歌之魂。但是目前中学的诗歌美育教育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教师过于强调教师本位,忽略学生自身的审美体验,轻视个体的审美经验和美育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于诗歌文本的学习积极性欠缺,最终以应付考试为根本目的,这是非常严重亟待解决的美育教学问题。本文我将从古典诗歌和现当代诗歌两个角度来分析诗歌的美育教育。

一、诗歌美育教学的本质及意义

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这些诗歌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集《诗经》开始一直到现当代诗歌,跨度之大,内容之丰富,为世人所惊叹。就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1人教版《语文》来看,三年的重点诗词就有三十多首,不包括在附录中要求三年需要背诵的有80篇(段);到了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必修课本中共有46首诗词。由此看来在语文教材收录中,诗歌大篇幅囊括在此。诗歌美育教学的本质在于以诗歌这种艺术形式为媒介传播感受与体验,从而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诗歌美育教学?换句话说,诗歌美育教学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我认为诗歌美育教学的意义主要在于:第一,诗歌美育教学主要来自于教育者,教育者本身可以在诗歌美育教学中受益。如今,新课程改革以来,强调教育者自身的终身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在美育教学中,作为教育者,他们可以在诗歌的教学审美氛围中陶冶情操,提升自我素养,这种素养不仅来自于专业素养,还有人格素养。第二,对于我们审美教育的对象——受教育者来讲,学习诗歌,既可以获取古诗文知识,提高知识能力,又能在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得到潜移默化的进步。同时在诗歌的审美鉴赏中,受教育者在融入诗歌的意境中,还能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陶冶自身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达到启发性教学的目的。

二、诗歌美育教学的美学特征

1.古典诗歌的美学特征

有人曾说中国是诗的国度,纵观语文中学教材的数百首诗歌,我觉得这样的称赞并没有言过其实。根据诗歌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把诗歌大致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两大类;按照古典诗歌的体裁,可以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按诗歌的内容分就是送别诗、咏物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等。中国古典诗歌千姿百态,是我们国家的艺术瑰宝,那么如何鉴赏这些古典诗词就成为我们美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首先我们先要了解古典诗歌的审美价值取向,通俗来讲就是这些诗歌究竟美在哪里?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美育的教学。在鉴赏一首诗词时,映入眼帘的就是它的结构,即形式。“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的《声声慢》的上阕,一连用了14个叠词,形式感特别强烈,用法大胆新奇,工整得体,是结构美的典范之作。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新诗体裁的诗歌,这是一篇长诗,但是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正如《傅雷家书》所说:“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staccato(断续),像琵琶的声音极切;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几句,等于一个长的pause(中止),‘银瓶……水浆迸’两句,又是突然的attack(起奏),声势雄壮。”无论是哪一首诗词读完之后都能感受到它们的意境之美和情感之美。这也是古典诗词最重要的两个美感。如果说意境之美是鉴赏诗歌的敲门砖,那么情感之美就是鉴赏诗歌的关键所在。李煜的《相见欢·独上西楼》感情抒发浓烈,直指内心忧愁苦闷:“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古典诗词的韵味可见一斑,融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为一体。对诗歌的美育教育是任重而道远的,如果单方面只看到诗歌的一种特质,而忽略其他特征,就会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偏颇,有失利用美学的教育原则。

2.现当代诗歌的美学特征

现代诗歌主要是指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诗,用白话文的形式写作,打破旧时的诗词规律。新诗在古典诗歌没落的大背景之下,发展相对薄弱。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现当代诗歌独特的审美特质。在结构上,相对于古典诗歌,现当代诗歌更为自由开放,不拘泥于对称平整的展示规律。在高中语文人教版的教材中收录了戴望舒的《雨巷》,运用了修辞手法、复沓叠句等等这样的表现形式,给人眼前一亮的清新感觉。字数每节有细微的变化,显得张弛有度,别有一番韵味。新诗在语言上更是和古典诗词大不相同,通篇白话文,摒弃了古文的用法,更加俏皮个性。这个特征几乎在所有的现代诗词中都可以得到体现。现代诗人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用白话文体现了新诗的魅力所在,通俗易懂的同时凸显他对大堰河的深刻情感。由于白话语言容易进行字面赏析,一些诗人就把自己想透过作品表达的感情给多元化、复杂化了。如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许多人所熟知,读完整首诗以为这是要描述一种潇洒的离别之情,但细细研读却有更深的离愁。单看字面似乎在描述意境,殊不知情感在意境中已经得到了升华。所以现当代诗歌有其明显的特征,区别于古典诗歌。两种不同的诗歌形式,就需要我们充分运用美育教学来对它们进行赏析。

三、诗歌美育教学的策略

了解诗歌的类型派别是很多教育者乃至研究者都需熟知的过程。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诗歌可以说都是文质兼美,在诗歌发展历史上有着异常重要地位的佳作。美育教学的蓬勃发展必须要依赖这些名家名篇作为媒介,如何让这些经典之作成为提升诗歌鉴赏能力的敲门砖呢?诗歌美育教学的策略便是关键所在。

1.把握受教育者的基础特征

我认为为了更好地实施美育教学,必须先对每一学段的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学习知识的接受能力做一个基本的了解。尤其是在诗词方面学习的基础如何,是教育者进行美育教学首要的策略。在认识到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诗歌美育教学。

2.有感情地朗诵诗篇

诗歌的美育教学必然要渗透在朗读中。语言是一种输出与输入的工具。通过字正腔圆的朗读,可以很快把受教育者带入诗作想要表达的意境中。其次,有感情的朗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审美教学中,我们特别要突出的就是不能采用应试教育中所倡导的 “灌输式”教学,一味的生搬硬套,教育者要真正的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让自己身临其境深情朗读诗词。在朗读中,受教育者有了感悟美的初体验,就能很快进入情境。

3.深层次挖掘诗词

挖掘意在深究。诗词的审美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的含义中,那样只会顾此失彼,审美情趣也会大幅下降。要想真正理解诗词,就得看到诗词的最深处,站在诗人的角度去品味诗词的魅力,发现美,这是感悟美的深度体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受教育者自主探究诗词的含义,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审美,顾名思义,就是发现美,还要去审视为什么美?美在哪里?这是美育教学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陶冶情操,提升审美高度。

在我看来,语文这一门学科的美育教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诗歌的美育教学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而是更应该落实在实践教学方面。面对如今比较浮躁的学术背景下,我们必须抛开杂念,以提升自我审美素养为目的,坚定不移地进行诗歌的美育教学。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古典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