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格局悄变改革重在创新

2016-02-16 06:10中国农资张涛徐骞胡泓林
中国农资 2016年48期
关键词:张涛钾肥农资

□《中国农资》记者 张涛 徐骞 胡泓林

行业格局悄变改革重在创新

□《中国农资》记者 张涛 徐骞 胡泓林

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宏观经济正在转型、调整中探寻全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中国化肥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成本倒挂的窘境,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低下甚至遭遇重大亏损。未来中国化肥将有怎样的格局?行业改革应于何处发力?12月13日,由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主办的“2016年化肥市场研讨会”上,行业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人,国内经济领域专家,行业协会、媒体、国内外企业代表共100余人相约北京,分享行业信息,总结一年成绩,共同研判中国乃至国际化肥行业的发展趋势。

传统行业在寒冬中“紧缩”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秘书长高力介绍,当前全球氮肥产能增长依旧较快,需求增长则保持温和。IFA预测,到2020年,全球氮素产能可达1.71亿吨以上(折纯),而同期需求只有1.57亿吨。而从短期来看,受到成本上升和售价低谷的双重挤压,国内氮肥企业生存状况堪忧,行业整体开工率偏低,2016年1-10月份产量同比下降18.4%。高力表示:“鉴于当前氮肥企业亏损严重,如果价格涨幅不能弥补亏损,开工率将难以回升,2017年春季氮肥供应将偏紧。虽然行业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不遗余力,但总体过剩的局面短时间内难以改善,行业扭亏为盈仍然任重道远。”

与氮肥的困境相比,国内磷复肥行业虽然经历低谷,但其相对较高的灵活性为行业快速复苏保留了希望。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秘书长李光表示:“2016年国内磷肥行业利润下降明显,磷肥企业利润率为0.49%,复混肥利润率略高于4%。”李光强调:“宏观经济不理想,行业生产、出口、市场均严重受挫。扭转局面需要全行业加快转型,适应农业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让综合竞争力成为国际话语权的坚强后盾。”

钾肥方面,国内主要钾肥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行业供需结构总体处于稳定,但从秋季发端的运力紧张对国内钾肥企业造成不小影响。有企业具备1.8万吨/日产能,但产品发运困难,目前库存超过200万吨,面临限产危机。而同样是限产,国际钾肥企业则将理由归咎于冷淡的市场。据乌拉尔钾肥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司元功介绍,2016年国际主要钾肥生产企业均有一定限产动作,总量接近245万吨。是价格决定数量还是数量决定价格?司元功认为,国际钾肥的产需双方必须冷静对话,寻求平衡。

新型肥料在热潮中绽放

近年来,新型特种肥料在我国肥料市场上独树一帜,走出了不一样的风采。会上,中国农资传媒采访中心副主任张涛,从新型特种肥料在中国的发展路径入手,具体分析了这个热点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在国产新型肥料中,缓控释肥的发展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缓控释肥料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产量和消费量仍在逐年攀升,同时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订中,彰显出中国制造的大国实力。

此外,我国的水溶肥在近五年也有飞速发展。这与我国的实际国情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密切相关。随着水肥一体化的发展,液体肥料发展也十分迅猛。无论是从表观消费量还是产能、产量来看,水溶肥都是近年来行业发展的热点。

张涛表示:“对于新型肥料行业而言,一方面含义要创新,不仅是采用特殊材料、特殊工艺的肥料,同时具有核心技术,而不是简单的常规肥料掺混。另一方面,发展思路也要创新。要能满足作物的特殊需要,具有特殊功能,例如抗病、抗旱、抗逆。新型肥料的蓬勃发展也为国内化肥转型点明出路:绿色、生态、环境友好将是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猜你喜欢
张涛钾肥农资
我国在境外首个百万吨级钾肥项目竣工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冰城“方舱”开建!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钾肥迎来零关税
姗姗来迟的钾肥大合同
Resistance SPot Welding Method for Metal-Based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s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