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院校学团工作平台的地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

2016-02-16 04:50:41王丽
职教通讯 2016年14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活动

王丽



基于高职院校学团工作平台的地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

王丽

摘要:高职院校的主要定位是服务地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它根系于地域文化的土壤,因而地域性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为了更好地服务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需要帮助学生感知和认同高职校所在地优秀的地域文化。梳理地域文化中的核心教育资源并结合专业特色,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融入学团工作,做到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会文化的结合,设计实践活动,通过认知和体验优秀的地域文化,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其职业素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团工作;教育实践;地域文化

近年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机构的转型升级,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也在不断调整,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迅猛,但这些高职院校受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影响,普遍存在片面追求专业技能,忽视人文素养教育的现象,往往沦为“学徒式”的技能培训,导致学生文化素养不高,社会能力欠缺。

学团工作包括团委或团总支的工作,以及其指导下的学生会工作,旨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之余,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并能教育学生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1]鉴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可以高职校学团工作为平台,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结合专业特色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一、地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团工作的教育价值

(一)吴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为学团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地域文化是在特定地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就本区域而言,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显著的吴文化旅游资源,它的教育价值是多元的。既有显性的可观赏游览的物质文化,如历史古迹遗存、建筑园林、宗教景观等对象;还有可以作为生活体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吴地的民俗风情、昆曲评弹、地方饮食等。吴文化旅游资源是学团工作平台上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具备不可替代的“地域氛围”和近距离的“亲和力”。

(二)有利于开展特色学团工作

鉴于高职园校招生范围、服务市场的区域性特征,其学团工作比普通院校学团工作更有特色和针对性,需在学团工作中融入地域文化,这样,既可以使学校团工作有亮点、有特色,又发挥了高职校学团工作的教育功能,并从本质上保证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据世界旅游组织调查报告,现代旅游已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文化旅游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氛围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是旅游的潮流和趋势。而苏州是旅游强市,也是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大市,其景点讲解内容大都与本土文化有关,但许多学生对本地文化旅游资源一知半解,通过学团工作中结合地域文化开展的各项活动,让学生系统感知优秀的吴地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掌握本区域的旅游文化内涵,进而培养热爱吴地文化,热爱家乡、服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地域文化融入高职校学团工作的思路

(一)梳理吴文化中的核心教育资源

吴文化是优秀而深厚的文化资源,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可梳理其核心教育资源,汲取吴文化精髓,帮助学生学习探索创新的精神,养成坚韧内秀的气质,培养宽容开放的心态,形成尚德勤奋的品格。[2]如用伍子胥、范仲淹、顾炎武等吴地先贤的爱国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等名言,影响学生的价值观;用吴文化从蛮荒到文明、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轨迹,教导学生善于学习探索;用吴地工匠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教育学生要务实创新;用吴地人自律谦谨、开放包容的处事态度影响学生;用崇文重教、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谐一致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做到吴文化与校园、企业、社会文化的“三结合”

在将吴文化教育内容落实到高职院校学团工作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吴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及社会文化的结合。[3]高职院校的宗旨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而,校园文化建设应与吴地文化相结合,努力营造校内吴文化氛围,为吴地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服务。为突出专业特色,应结合企业需要进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在实践中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高职院校学团工作在传承吴文化的同时,应当将文化传承与创新型社会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社会转型升级相适应,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三)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方式,融入学团工作

1.高职院校学团工作应主动将地域文化资源引入校园。开展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及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活动,以增强学生感知和学习吴文化的主动性、积极性,如请校外吴文化专家做专题报道讲座、利用班会课和团活动课进行吴文化知识讲演、利用宣传橱窗和黑板报宣传吴文化相关专题报道、开展评弹和昆曲赏析、品吴地美食与吴文化知识竞赛、吴地名胜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吴文化的熏陶中,切实提高人文素养、陶冶情操。

2.高职员校学团工作应依托校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亲身感受吴文化,开拓视野,将吴文化的被动感受学习和学生主动参与传承推广相结合。吴文化区域内的考古遗址、名人故居、博物馆、古镇古街、园林寺院等都可以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大课堂。

三、地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团工作的具体途径

高职院院校学团工作与地域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需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新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进而将其转变为职业实践活动,只有在行动中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并能加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一)联合校内外吴文化专家,以专题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高职校学团工作开展之初就要通过各种载体搭建平台,将地域文化“引进来”,如联合校内外文化专家学者,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专题活动(包括“评弹进校园”“书法名家秀”“百戏之祖的魅力”“苏州匠人工艺展”等),活动以每月专题讲座和文艺表演相结合的形式,传播优秀的吴文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他们对吴文化旅游资源的探究热情。

(二)团组织生活贯彻吴文化精髓,打造主题式学团活动

基层团组织应当有计划地让优秀地域文化锲入团建工作[4],如以“吴文化”为主题开展班团课,形成主题鲜明的学团活动,并以团日活动为载体,利用每周文化早餐进行“吴文化在身边”主题演讲,传习吴文化;利用学生会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吴文化教育活动,如根据学生会宣传部、生活部、文体部等部门的工作特点,指导学生既分工又合作,最终让学生自主活动,在有关吴文化学习实践活动中培养能力;以旅游管理系的学团工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若干班级团支部为研究试点,在活动中开展竞赛、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到全校。

(三)学团活动凸显吴文化因素,营造吴文化环境氛围

吴文化对校园文化具有浸润作用,可利用校园宣传橱窗、班级黑板报、手抄小报等营造吴文化环境氛围。同时,在校园活动中,策划设计形式多样、操作性强、效果好的教育实践活动,举办“感受吴地文化,提高人文素养”的系列活动(包括“一站到底”吴文化知识竞赛、“印象苏州”摄影大赛、“吴之音”歌咏比赛、“品读经典、感悟人生”阅读节系等)。既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又在“寓教于乐”中,进一步让学生感知优秀的吴文化资源,培养了学生对吴地文化的了解和喜爱。

(四)以社团为载体形成吴文化传承聚落

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是学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为实现自身的意愿和爱好,发掘、培养和展现自身才华而自发组成的群众性团体。[1]学生社团覆盖面广,参与者多,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开拓学生视野、锻炼才干的重要载体,可指导开展以吴文化学习为主题的多个社团,形成文化社区。(1)开设“吴语苏情”吴文化演讲团,通过进班宣讲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并在讲述吴文化、演绎吴文化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及个人应变能力,加深对吴文化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奠定基础;(2)组建“昆曲评弹兴趣班”,开展“用青春传播遗产”主题活动,增加学生对“百戏之祖”昆曲、说唱艺术“评弹”的进一步了解,使学生在求知、求美中受到启迪和熏陶,自觉承担起保护遗产、传承遗产的责任。

(五)引导学生在职业实践中传承吴文化

高职校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促使学生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5]笔者所在系部,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吴文化调研工作,将网上搜寻资料、图书馆查阅资料和现场采访调研相结合,并在调研的基础上遴选相关内容、整合活动资源,编写了《吴文化小故事》校本教材;另一方面,倡导全系学生立足本专业,鼓励他们利用节假日,在吴地的名胜古迹做导游志愿服务,并联合虎丘、留园、上方山等著名景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与上方山森林公园景区共同举办了“菊香书韵”系列活动。既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中进一步理解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又起到了回馈社会、服务他人的作用。

总之,高职院校的主要定位是服务地方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根系于地域文化的土壤,帮助学生感知和认同学校所处的地域文化。目前,苏南地区的高校都能够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和地域文化,加强地方特色学科建设,开展吴文化的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传承吴文化的同时,也要看到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学生学团活动、文体活动、社团活动,还应当全方位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参与人才培养整个过程。这就需要通过课程改革、科研开发等工作,真正凝炼吴文化精髓,形成人文兴校,扩大吴文化教育辐射影响力,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陶友华.地域文化视阈中的高职校学生社团建设探究[J].职业技术,2013(11):27-28.

[2]赵君尧.论地域文化对高职人文精神的培养[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2-44.

[3]李映杏.构建吴文化传承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交融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148-149.

[4]杭建伟.苏南高职院校吴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72-74.

[5]李浙红.基于吴文化传承的苏南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62-63.

[责任编辑李漪]

作者简介:王丽,女,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4-0001-03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活动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