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经海
(江西省南康市内潮中学)
浅谈如何搞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明经海
(江西省南康市内潮中学)
一个出色的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培养、激发、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他就会在数学课的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产生如痴如醉的热情。这时就会把学习数学看成是一种成功的满足,而不是一种负担,对数学知识、方法和技巧,会渴望了解它,潜心钻研它,反复玩味它,数学成绩将会迅速提高。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需要教师在积累、吸取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前提下,结合教学进行,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方法下自然的培养。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兴趣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丏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1.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2.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兴趣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课外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积极参与的活动并看到自己的活动的成果,在活动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进一步探究更深更广的方面,保持学生的兴趣的持久性、稳定性。如开展图案设计大赛,让学生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后,去测量山高、树高、河宽等,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学生有极大的兴趣,都能积极参与。
数学教师不能像一个蹩脚的厨师,每天都为他的顾客做同样一种饭菜,要像一位高名的演员,会塑造出多种有血、有肉,有特点,令人崇拜的人物形象,为此,教师要熟悉各种课型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讲演法,发现法,讨论法,适时地创造地不断变换教法,使学生对数学教学教师有崇拜感,对数学有热情,以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后,接触“代数”,学生首先对小学时的数学改为“代数”,想探究明白,加之新教材由以往的首先讲授“负数”变为“字母代表数”。在教学时,我并不是开始就讲字母代表数的简明性、优越性,而是先做了一个游戏,由一个学生把自己的年龄写在黑板上(教师看不见)然后按以下程序算:年龄加50乘于10减去40,再将得数告诉我,我就马上告诉学生黑板上所写的年龄,学生都很惊讶,我告诉他们所用的方法乃代数方法,用到了字母表示数,这样既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另外,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初中生正处于体能和智力的发展阶段,他们对世界感到陌生和好奇,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中,不是缺乏已有的知识,而是把新知识与旧知识恰当联系起来的思路,把已有的方法与新方法适当类比,以激活学生的兴趣。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