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辉
(秦皇岛市第十八中学)
善于激趣,快乐作文
◆张晓辉
(秦皇岛市第十八中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对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目标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但如何让学生不再为作文而“头痛”呢?这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作文教学中采用激趣法鼓励学生,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激趣就是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意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作文的积极性,让作文成为学生内心的一种渴望,一种快乐的体验。
作文 激趣 动机 情境 难度 评改 褒扬
平时看到很多学生,每谈作文就色变。老师每次布置作文后总是咬着笔头,搜肠刮肚,绞尽脑汁,都是狗咬乌龟——无入头;抱头托腮,仍是“山穷水尽疑无路”。确实,学生怕写作文,成了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于作文没有兴趣,在作文过程中没有得到快乐的体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有兴趣时会使血液循环亢奋起来,会把观察、记忆、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调动起来,呈现出积极的活跃状态。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才能可以发挥80%以上,而不感兴趣的只能发挥20%左右。那么如何去激发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呢?
生活是创作之源,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所以,一开学,我就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并告诉他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比如,面对中秋明月,苏轼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再如,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领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情感”,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而且是用心的观察。所以平时就要求学生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同学苦读、集体劳动、名胜古迹、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春雨秋风,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生活的范围。同时还要在注意观察时,不仅要“身入”事物,而且还要“心入”事物。也就是不能只是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应该使我们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伟大与不平凡的东西,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我们的感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甚至也能像名家那样写出不仅能感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的文章。
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作文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人们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是未来人才表达交流所必备的素质,也是21世纪对青少年提出的必然要求。通过作文既可以与他人交流,又可以审视自我、叩问内心,还可以记录成长的轨迹,感动的瞬间,让生命在无情的流逝中留下可触可感的回忆。在作文中人们可以尽情写“我”自得之见、自然之情及自在之趣,自然的流露对生活的感受及深刻的理解,让自己的人格在生活中得以磨砺和濯洗。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适时穿插名家热衷创作的逸闻趣事,增强写作教学的趣味性和诱惑力,激励学生克服写作中的困难,消除其畏难情绪。
在作文教学中创设好情境,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弊端。习作课上,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以境激情”,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激越,不吐不快。例如,可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情境,引发学生联想、想象。我曾经引导学生写作一篇关于四季的文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四季之景,我竭尽我的语言所能,带着背景音乐淋漓尽致地给学生描绘了四季之景,带领他们进入情境之中,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感悟四季所带来的启发。再如,也可借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曾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在写作前便组织学生观看了一段又一段关于环境破坏的影片,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深深敲醒了学生环保的意识,激发了他们欲罢不能的写作欲望;除此之外,还可以用表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还可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如比赛游戏、参观访问、游览、实地调查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写出感情丰富的文章。总之,借助情境的创设,激发写作情感,以情融情,使学生作文充满真情。
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应采取因材施教原则,降低难度,使之适合各档次的学生写作。倘若有学生对整篇作文感到难以下笔,则可以从小文章小事情练起,写一个事例、一个场景、一个片段,不求面面俱到,以培养兴趣为主。倘若有学生对作文的命题不满意,则可以另换标题或自拟题目,允许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舒展其表现力和想象力。倘若他们个人作文觉得困难,也可允许他们相互讨论,共同执笔完成。总之,就是要把主动权还给这些学生,让他们有感可发,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述,使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作文写好,提升作文成功的指数,体验到作文的快乐。
新课标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魏书生十年不批阅学生的作文,让学生互批,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都得到了明显地提高。教师完全可以针对学生喜爱新奇、关注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互评作文。
教师可以列出评改作文的标准及方式,加以指导。用随机分发的方式,让学生“一对一”评改作文。即每人评改一本非本人的作文,写出评语并签名。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本组互评的作文,并推荐优秀的作文及优秀的评语,推荐本组优秀发言人。在以上过程中,教师巡回各组,有选择地参与讨论并指导评价,总体把握作文评改情况。
教师还可以针对作文中某一共性问题,以“作文门诊”的形式来展开集体评改。在获得作者许可后教师事先把“问题作文”复印若干份,每位同学发一份。学生可以向作者采访、了解写作意图及创作过程。然后深入研析“问题作文”,找到症结所在,提出修改建议,并各自在“问题作文”上修改。修改之后集体交流,最后在修改自己的习作。
采用上面两种评改方式,极大地激发学生作文评改的热情,加深了对写作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作文评改的实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作文里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们的想法和写法。”教师可以定期地将学生的优秀作文、进步习作汇集成册,编上目录,表明作者、班级、姓名,把它当成作文书在学生中传阅。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对文章发表看法、写心得、谈感受。有关资料证明:对于中学生来说,多读名人名著固然重要,但能阅读一些同写作层次、同生活层次、有共同情趣的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就更能结合实际,启迪思维,激发写作欲望。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写的好的文章,推荐参加有关征文比赛或有关报刊杂志,以学生的成功来鞭策他们,让他们对写作始终洋溢着极大的热情。
总之,让学生有“海阔任鱼跃”那样良好的竞技状态,敢于写作,勇于写作,让写作变为真正的乐趣。
[1]王道明.作文补差十二法.语文教学通讯,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