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中习(河北省大名县畜牧水产局)
蛋用雏鸡死亡率的常见影响因素
文│李中习(河北省大名县畜牧水产局)
蛋用雏鸡是指用于生产商品鸡蛋的6周龄以内的幼鸡,其死亡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鸡群的生长发育和以后的生产性能,从而影响养殖效益,所以在蛋鸡养殖中应重视影响蛋用雏鸡死亡率的常见因素。
1.种蛋质量差。优质种蛋应为一周内(最好是3天内)产出的新鲜受精卵,若用新鲜度不够或者受精不好的种蛋进行孵化,孵出的雏鸡就是弱雏。当雏鸡群中弱雏的比例较高时,该鸡群的死亡率就会明显升高,而且在生长过程中还表现出生长缓慢、发育不齐、产蛋率低等不良现象。
2.孵化管理松。种蛋孵化时1~18天孵化机内的温度应保持在37.8℃,19~21天孵化机内温度应控制在37~37.5℃,孵化期间孵化室内的温度应为24~26℃。若孵化温度过高、过低或时高时低,都会降低雏鸡质量,弱雏较多的雏鸡群的死亡率明显升高。
3.育雏温度。育雏室内温度的变化规律应为0~3日龄33~35℃、4~7日龄29~32℃、8~14日龄25~28℃、15~20日龄21~24℃,20日龄后的雏鸡可在20 ℃的环境中脱温饲养。饲养过程中温度过低易出现腹泻及挤压致残、致死,温度过高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从而提高雏鸡死亡率。
4.防疫因素。防疫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措施,鸡的防疫内容主要包括消毒、通风、免疫,如果因为管理不善或操作不规范,使消毒效果降低、空气不新鲜、免疫不确切,最终因达不到预期的防疫效果而使群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率、死亡率。
1.鸡白痢。
(1)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以白色水样稀便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各日龄的鸡均可发生,其中雏鸡感染时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成年鸡一般呈隐性经过),多数病雏鸡因拉稀过重而脱水死亡,个别的鸡因粪便黏附于肛门出现“糊肛”而死亡。
(2)病鸡及隐性感染鸡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携带沙门氏菌种鸡的种蛋或在孵化过程中因消毒不善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种蛋垂直传播,其次也可因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器具等经消化道水平传播。
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以法氏囊肿大、出血、萎缩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疫病。其主要发生于20~60日龄的幼鸡,其中20~60日龄的雏鸡易感性最高,发病率和病死率也最高,可达100%。
(2)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易感鸡主要通过被该病的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传播,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羽毛松乱、采食量减少或绝食、体温升高、饮水增加、拉白色稀便,而且病鸡易出现混合感染。
3.鸡球虫病。
(1)鸡球虫是由艾美耳属的球虫引起的一种以肠道出血为主要特征的寄生虫病,据报道目前引起鸡球虫病的球虫种类共有9种。其中,致病力最强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的盲肠故又称为盲肠球虫;其余种类的球虫主要寄生于鸡的小肠而被称为小肠球虫。
(2)鸡球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带虫鸡和病鸡,该病主要发生于3~6周龄的雏鸡,易感鸡主要通过食入含有球虫卵囊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病鸡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羽毛脏乱、贫血、粪便较碎或血便,有的病鸡尖叫、惊跳后落地而死。
4.鸡新城疫。
(1)鸡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科的新城疫病毒引起鸡的一种以全身浆膜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鸡群发病率、病死率因防疫、管理、营养等状况的不同而不同。该病病禽、带毒禽以及带毒鸟是主要传染源,各日龄的鸡对本病均有易感性,其中雏鸡的易感性最高。
(2)易感鸡可通过被病鸡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播。病鸡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不食、拉黄绿色稀便,剖检病鸡或病死鸡可见腺胃乳头和十二指肠出血明显。
1.饲料要求。雏鸡饲料的营养应能满足相应品种和日龄的生理需要,蛋白质含量应在19%以上,粗纤维的含量应在5%以下,食盐的含量应在3.5%以下。营养不仅要丰富、全面、平衡而且还应新鲜,在饲养过程中发现变质、发霉或过期的饲料,应另作他用、严禁饲喂。
2.饮水要求。雏鸡进入育雏舍休息0.5~1小时后即可开饮,初饮应为25~30℃的低温温水,开饮后一般不再断水,雏鸡饮水应充足、清洁、卫生。
3.鼠兽伤害。育雏期间,若有黄鼠狼、田鼠、猫或犬等动物进入育雏舍,不仅使雏鸡因惊吓应激导致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升高,而且还可对雏鸡造成直接的伤害甚至致死,导致鸡群的死亡率升高。
4.中毒因素。
(1)一氧化碳中毒。育雏期间育雏舍内一氧化碳浓度超过雏鸡的承受能力时极易出现死亡率升高,中毒病鸡出现羽毛松乱、采食减少、精神委顿、呼吸困难的临床症状,病死鸡喙端变黑、变软,剖检可见肺脏、肝脏淤血等病理变化。
(2)食盐中毒。为了满足雏鸡的生理需要应在其饲料中添加食盐,但是食盐的含量不能超过3.5%。若雏鸡饲料中食盐含量超过3.5%,极易引起雏鸡出现食盐中毒的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或不食、呼吸困难和肌肉震颤、转圈运动、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最终因虚脱而死亡。
(3)药物中毒。为了预防或治疗雏鸡疾病,往往在雏鸡饮水或饲料中添加相应种类或数量的药物,在用药种类、疗程和剂量适当的情况下可有效达到相应的预防或治疗目的,如果用药不当极易引起雏鸡群中毒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1.加强管理。
(1)自繁自养的情况下,应从鸡白痢净化彻底、不携带相关病原微生物、体质健壮、产蛋率和受精率高的种鸡所产的种蛋中挑选新鲜(近3天内所产)种蛋,入孵前应按照相应的要求保存、运输、消毒(入孵前需要消毒3次),同时消毒孵化器和孵化室。
(2)孵化期间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调整孵化器内的环境温度,同时还应按时进行科学准确的翻蛋、照蛋,进一步拣出死胚蛋、弱胚蛋、无精蛋等不合格种蛋,保证孵出的雏鸡无弱雏。
(3)育雏前应对育雏舍、器具、设施设备进行严格消毒,并对育雏舍预先升温和通风,以使育雏开始时育雏舍内温度达到33~35℃,空气质量达到无异味并对眼结膜或鼻黏膜没有刺激性的程度。
(4)育雏期间育雏舍内的温度遵循有关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控制育雏舍内温度方面,除了以温度计提供的数值作参考外,还应结合雏鸡的状态。如果雏鸡扎堆挤压,说明温度偏低应增温;若雏鸡出现张口呼吸则怀疑温度太高,应停止增温并通风降温。
2.搞好防疫。育雏期间除了为其提供相应的饲料和饮水外,还应按时进行有效的通风换气、带鸡消毒、免疫接种、药物预防、无害化处理(包括病死鸡及其相关物品的销毁处理)等,从消灭病原、切断传播途径、降低雏鸡的易感性三方面降低雏鸡的死亡率。
3.防鼠防兽。为了防止鼠兽对雏鸡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应通过设计或改建育雏舍的建筑结构并安装相应的设施设备使其能够杜绝其他动物进入,通过杜绝鼠兽伤害以降低雏鸡的死亡率。
4.防止中毒。
(1)为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首先应用电热器替代育雏舍内生火炉增温的方式保温;其次,因条件限制需要生火取暖时应将燃烧炉设置在育雏舍外,通过密封的火炕、火墙或火洞向育雏舍内传送热量;再次,应在保证育雏舍内温度不大幅下降的基础上按时搞好通风换气。
(2)为防止食盐中毒应将饲料中食盐的含量控制在3.5%以下,为防止药物中毒应根据用药目的严格按照相应药物使用说明书的规定用量、疗程、途径进行添加和使用,同时还应将添加在饲料中的食盐、兽药及饮水中的兽药混合均匀。
5.及时防治。育雏过程中应多次、全面、认真观察雏鸡群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行为特点,以及时发现病鸡、疑似病鸡,发现异常鸡后应及时请技术员或执业兽医师分析病情,然后根据相应的病情采取相应的、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从而进一步降低疫病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