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用于外感高热青壮年发汗退热的护理观察

2016-02-16 01:01曹晓明王争艳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四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青壮年镇痛药外感

曹晓明,吕 波,王争艳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四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中、西医用于外感高热青壮年发汗退热的护理观察

曹晓明,吕 波,王争艳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四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与西医解热镇痛药分别用于外感高热青壮年,其发汗退热的药物作用在不同个体间的显现及差异,用以指导护理健康宣教的内容.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四医院收治的外感高热青壮年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观察组服用中药汤剂;对照组服用西医解热镇痛药,两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使用中药汤剂退热后,较使用西医解热镇痛药后起效慢,但体温复升时间延长,复升后体温降低,解除发热的时间缩短,患者出汗症状轻.结论:西药退热起效快、维持时间短、中药退热稍慢,但疗效稳固.

中药汤剂;解热镇痛药;外感发热;青壮年;发汗退热;护理观察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四医院收治的外感高热青壮年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观察组服用中药汤剂;对照组服用西医解热镇痛药,两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病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18~48岁青壮年患者,伴有恶寒、面赤、口渴喜饮、脉数等外感病症.

1.3 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脑、肝、肺、肾及其他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免疫疾病,严重营养不良,精神疾病患者;不自愿参加治疗者.

1.4 方法观察组患者,中医根据个体情况不同,辩证为风寒束表和风热犯表两类[1],分别使用辛温解表或辛凉解表两类复方汤剂.对照组患者,西医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根据病情可给与化痰止咳,抗病毒类药物.以3 d为观察期.

1.5 观察内容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的体温;体温降至正常所需时间;体温复升所需的时间;解除发热的时间;患者的汗出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首次退热时间高于对照组;再次发热时间高于对照组;再次发热的体温低于对照组;体温复常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出汗程度:大汗低于对照组,微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首次退热时间、再次发热时间、体温、体温复常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首次退热时间、再次发热时间、体温、体温复常时间比较(±s)

aP<0.05 vs对照组.

组别最高体温(℃)首次退热时间(h)再次发热时间(h)二次发热体温(℃)体温复常时间(h)观察组38.435±0.3587.610±3.737a11.510±5.646a37.170±3.815a52.860±16.537a对照组38.449±0.3332.140±0.7074.980±0.94138.133±0.37759.240±14.026

表2 两组出汗程度比较

3 讨论

发汗是最好的降温方法.人是哺乳动物,体温恒定在36℃~37℃之间,体温的发生是体内糖和脂肪氧化产生热量的过程,体温的发散主要是通过皮肤血液的增减即血管神经性调节及皮肤和肺的散热调节两种方式来进行,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使体温维持恒定[2].临床上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7.5℃时,可以用各种手段来降温,但通过皮肤发汗是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发汗又称解表法,是中医常用治法之一.它通过开泄腠理、促进发汗,使表证随汗出而解[3].

中药汤剂发汗法与西医发汗法的优劣:①中药汤剂发汗法是在辩证的基础上,因人因地因时的不同,用药不同,对个体针对性较强,优于西医发汗法.中药汤剂据患者所受邪气不同,给予不同治疗.主要分为辛凉解表、辛温解表两类.②中药汤剂不仅仅是起到发汗降温,增强体表血液循环的作用,还有抗菌、抗病毒、镇痛、止咳祛痰,健胃及利尿作用.而西药发汗仅有发汗降温之效.中药汤剂发汗降温能治病之本,故临床上有时1~3付汤剂即解决患者病痛,体温不再复升,感冒症状消失.③中药发汗剂型以汤剂、煮散为主,以利速效,并倡导少量频服,终病即止[4].可一剂药分为3次服,每隔2~3 h服1次.若服药后得全身微汗而病解,则不必尽剂.这样可以避免发汗太过,出现大汗淋漓,耗气伤阴,损伤人体的正气,不利于患者后期的恢复.

西医退热药是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合成而发挥退热作用[5].退烧作用较强,使用后易大量出汗,可以使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但是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中药在退热及缓解症状方面不比西药差,优于西药的方面是退热平稳发汗少,疗效稳固反跳小,更没有西药的毒副作用及过敏现象[6].

4 结论

中药汤剂发汗法是在辩证的基础上,因人因地因时的不同,用药不同,据患者所受邪气不同,给予不同治疗,对个体针对性较强[7].服药后得全身微汗而病解,则不必尽剂.这样可以避免发汗太过,出现大汗淋漓,耗气伤阴,损伤人体的正气[8].使用中药汤剂退热后,较使用西医解热镇痛药后体温复升时间延长,解除发热的时间缩短,患者自觉症状较舒适[9].

各种退热方法对于患者的作用效果,以及患者的耐受程度不能一概而论,通过研究不同的退热方法,以及每种退热方法的优缺点,来帮助不同的患者选择适合的退热方法,以制定每一位患者最佳治疗、护理计划,更细致的开展健康宣教,故值得临床推广[10].

[1]刘 坤.对症下药治感冒[N].中国中医药报,2011-10-28.

[2]北京京坛医院皮肤科的博客.为什么发汗是最好的降温方法[D].http://blog.sina.com.cn/bjjtyypfk1,2015-08-09.

[3]宋丽华.发汗治感冒得法才有效[J].家庭医学,2014(5):22.

[4]陈鼎盛,杨 湖.《伤寒论》发汗法初探[J].河北中医,2001,23(2):145-146.

[5]刘 昕.中药穴位贴治疗儿童肺炎发热的研究进展[J].医药前沿,2015,5(10):16-17.

[6]郭顺新,李秀琴.中药退热汤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54例分析[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2,19(1):13-14.

[7]周燕红.中西医结合治疗外感高热30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7):24.

[8]关丽娜,麦建玲,张晓春,等.中药熏洗发汗法治疗外感发热风寒束表证的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71.

[9]杨志宏.羌桂香仙汤熏洗发汗治疗风寒束表证外感发热204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11):54-55.

[10]梁伟波,张 颖,韩 凡,等.中药熏洗发汗法治疗风寒束表证外感发热204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34-35.

R254;R248

A

2095-6894(2016)11-81-02

2016-10-10;接受日期:2016-10-27

曹晓明.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呼吸内科.E-mail:1563541027@qq.com

猜你喜欢
青壮年镇痛药外感
吃镇痛药还是要听医生的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服镇痛药六误区
服用镇痛药的六大误区
陕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现象调查研究
步入青壮年时代的“劳模”火箭
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Garden Ⅲ、Ⅳ)的手术治疗
刘永业主任中医师治疗顽固性外感头痛经验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
胃痛,不能乱用镇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