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艳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文昌 571321)
以外语思维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
刘丽艳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文昌 571321)
探讨以外语思维为导向、以内容为中心的主题演讲对于提高口语能力的作用。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探寻外语知识与思维建立直接联系的方法,从而有效提高英语口语能力。本文通过采取控制性强化输入和输出等行动,训练学生用目的语组句和谋篇的意识,增强语言意识;通过半控制性输出的主题演讲等一系列行动,活化语言知识,促进学生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结果显示,本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外语思维习惯和口语表达的能力具有正向作用。
外语思维能力;口语能力;主题演讲;行动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跨国贸易、跨境电子商务成为我国目前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懂专业、外语强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势必是目前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人才市场之迫切需求。所谓外语强,是指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用目的语进行口语和书面语跨境沟通的能力。现实情况如何呢?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高职学生中,只有30%的高职学生能走进跨境电商这个行业和其他的涉外服务行业,其余的高职学生,限于英语语言交流能力远不能达到社会对涉外服务行业外语能力的需要,根本无法进入那些对于英语语言交流能力有一定要求的行业。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交流困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1-3]。有关研究表明,我国高职高专外语专业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高职高专外语专业学生入学时,虽然掌握一定量的词汇,但是口、笔表达能力极其欠缺。他们几乎不能正确地翻译出几个地道的英语句子,大部分句子是按照母语的结构组织的;而口语表达问题就更严重了,他们是完全用母语思维来组织语言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可能是多方面的,然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目的语语料输入太少,没有形成一定的语言意识,这样,在无法用目的语表达时,母语就不得不出来进行替代,从而造成目的语表达的困难。
外语思维就是用外语思考问题,按照目的语国家的人们思考问题的习惯组织句式、谋篇。
良好的外语交际能力是需要一点外语思维能力的。我们知道,语言交际的过程不仅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语言表现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思维模式的差异[4]。考察成功的二语学习者会发现,他们用目的语交际时,是在一定程度上用目的语思维的。具备一定的外语思维能力、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前提。
(一)能否培养外语思维能力
外语学习(非习得)环境能够培养外语思维能力吗?有学者持否定观点,认为非目的语环境下无法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但是也有学者,如Brandon等认为通过每天的训练是可以获得外语思维能力的[5]。这里所说的外语思维能力,是按照外语概念化模式的要求对内调控语言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属于程序性知识,是一种认知策略或策略性知识[6]。Johnson[7](2001)认为,语言学始于陈述性知识,然后转向程序性知识。学生通过大量输入目的语的语料,同时进行大量的输出实践,促进这些语料的内化,使目的语在某种程度上参与语言的加工,从而培养外语思维能力。本研究主要关注如何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过程,从而达到语言的内化。这个过程便是构建和培养外语思维的过程。
(二)如何培养外语思维能力
口语输出及书面语翻译实践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更准确地理解所学的语言知识、语言现象、语言规则。所以,大量的口语训练和翻译实践,能够促进学习者的目的语思维活动。此外,这个实践活动会促进学习者自我纠正和自我输入,从而提高语言的产出能力。Swain[8](1995)的可理解输出的三个功能中,最重要的是注意/触发功能。学习中通过输出注意到自己语言体系中的问题,然后对语言形式进行有意识地分析,再产出修正后的输出,提高语言输出的准确性。这一过程就是促进学习者语言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促进思维能力的过程。
本研究以二年级翻译方向的两个班学生为对象,他们经过一年的综合英语和其他英语技能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听懂老师用一般的常用课堂用语组织的教学,但是若要他们用英语表达一个观点或者讨论一个主题,或准确翻译一个简单的句子,则85%的学生感到困难。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解决学生语言口语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翻译能力。
(一)行动前测
1.口语前侧形式:自由交谈;
2.口语前侧内容: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家乡,家庭情况,毕业学校,选择该专业和学校的理由,自己未来的打算等内容。口语行动前侧成绩分布情况见下表:
表1 口语前侧成绩分布状况
学生口语成绩按三个层次划分:很好(85—95以上)、较好(75—84)、一般(60—75)。结果显示:实验班38人中,只有7人(18%)能大致表达规定的内容;流利性较好的只有4人;准确性较好的有4人;内容表达比较完整的只有4人。
将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前测口语成绩输入SPSS进行非参数的两个独立样本检验,即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如下:
表2 口语行动前测检验统计量
该表是口语行动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Mann-Whitney检验结果。表中各项的显著水平都在0.777以上,远大于0.05,表明两组在各个项目上都没有显著差异。
口语前侧数据表明,学生的综合能力整体普遍较低,尤以写作能力为最弱,听力次之。写作是产出能力之一,体现学生的组句、篇章能力,这方面能力低下,表明他们的口语能力必然更低下,最突出的体现就是组句能力。由此可见,大多数高职学生英语组句能力尚不具备,那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二)行动实施过程
第一轮行动:强化输入,并以输出促输入,培养外语意识。
E.Bialystok[9](1994)认为目的语环境下的外语学习者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母语学外语阶段,这阶段也称之为翻译阶段。母语通过翻译目的语学习外语。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大量的目的语输入,促进中介语的形成。
1.方案:
(1)段落背诵、语篇复述。段落背诵和语篇复述主要是解决学生脑子里面空,没有足够的语料,而进行的输入训练。
(2)主题演讲,以输出促输入。主题演讲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语言产出,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通过输出,使学生注意到自己的差距,从而主动输入。
2.方法:
(1)背诵和复述均采取课上检查和课下检查相结合的促学方式;
(2)主题演讲的方法:结合所学语篇,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主题;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教师记载学生每次的表现,给出成绩,进行总结。
3.问题与反思:
四周的训练后,发现如下问题:
(1)学生积极参与,表达思想,但是,有思路的大部分学生(大约75%)需要提前写好稿子,课堂照稿子念;
(2)还有约15%的学生思路不甚清楚,或者自己有些想法,但无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由此可见,以上核心的问题是学生说英语时,大脑不参与即时话语的加工,根本的问题是受制于语言能力的限制,虽然他们已具有一定语言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没变成活的语言,没有转变为程序性知识。
第二轮行动:采取半即兴主题演讲,训练学生用目的语组句和谋篇的意识。
1.方案:
(1)培养和训练学生语言的意识。若要学生讲英语时思维参与活动,就要激活他们尚处在静止中的语言。按照E.Bialystok的观点,外语学习的第二个阶段是外语知识与思维建立直接联系的阶段。外语学习的两个阶段持续的时间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环境和以及学习方法与策略。
(2)培养外语思维意识。采取措施促进学生用目的语组织语言的习惯,促进思维与外语的联系。
2.方法:
(1)进一步强化语言输入。在原有背诵和复述的基础上,强化单词输入;并建立自我输入机制——采用输入笔记方法,定期检查学生所接触过的表达法和例句输入笔记。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辨意识。明确主题陈述的内容和方法,规定主题演讲的内容:本文的主要内容简介;本文的主题(作者的写作目的、意图等);本人的观点、感悟、评价、思考等(要求联系社会、人生等实际来谈:即从课内走向课外),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3.行动结果
学生从原来被动的、不愿意陈述或演讲的状态,到可以参与、愿意参与主题陈述与演讲的状态,并且有一部分同学可以做得很好。学生的话语虽然比以前流畅多了,从半即兴的方式谈论观点,逐步过渡到自己表达和交谈。
(三)行动后侧
1.口语后侧形式:自由交谈;
2.口语后侧内容:招聘面试——自我介绍、毕业学校、所学专业、个人爱好、特长,选择该企业的理由,自己的能力和希望等。
3.评分方式:教师考核小组模拟工作招聘经理(旅游、外贸、翻译等公司经理的身份),对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能力考核。口语行动前侧成绩分布情况见下表:
表3 口语后侧成绩分布状况
学生口语后侧成绩按三个层次划分:很好(85—95以上)、较好(75—84)、一般(60—75)。
将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前测和后测口语成绩输入SPSS进行非参数的两个独立样本检验,即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如下:
口语后侧结果分析:从后测的结果来看,每一项的渐进显著性(双侧)都比前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都没有低于0.05的显著差异,但总成绩接近0.05,差异还是比较显著的。可见,通过口语行动,提升最多的是口语总分和内容,其次是准确性和流利性,变化最小的是语音语调。
结论:书面语前测成绩的显著性概率Sig.(双侧)为0.000,,远低于0.05的显著水平,表明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后测成绩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通过两轮的行动,实验班的口语每一项的渐进显著性(双侧)都比前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都没有低于0.05的显著差异,但总成绩接近0.05,差异还是比较显著的。可见,通过口语行动,提升最多的是口语总分和内容,其次是准确性和流利性,变化最小的是语音语调。而书面语前测成绩的显著性概率Sig.(双侧)为0.000,远低于0.05的显著水平,表明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后测成绩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通过一年的行动研究训练,实验班学生英语口语“无可说”和“说不出”的状况有了根本的改变,从半控制性的交流,过渡到自由的交流。学生不再惧怕主题演讲活动和自由讨论活动,基本上没有再出现学生机械地背诵演讲稿或者照原稿朗读的情况。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这种半即兴的主题演讲,可以逐步过渡到即兴的主题演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习惯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70%以上的学生在参加讨论中谈论自己的观点时,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表4 口语行动后测检验统计量
高职高专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在校学习时间较短,从英语到专业方向的课程比较多,与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比起来,花在英语专业课程方面的学习时间不够。此外,他们大部分都没有很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这无疑对翻译能力——英语学习的最高能力的培养带来不小的困难。本文介绍了课题组以内容为中心的,以培养语言能力和外语思维能力为目的的方法,以主题演讲这种半控制性输入方式和输出行动,活化语言知识,促进学生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结果显示,本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外语思维习惯和口语表达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
[1] 史珠子.高职高专实用型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7):92-93.
[2] 徐红,等.高职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5):56-57.
[3] 林菊叶.高职高专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能力的调查与研究[J].延安教育学报,2007(4):163.
[4] 许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9.
[5] Brandon Keim.Think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Makes Decisions More Rational[OL].[2016-08-18].http://www.wired.com/wiredscience/2012/04/language-and-bias/.
[6] 王珊珊.外语思维及其形成过程[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8(3):8-11.
[7] Johnson,K.: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London: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8] Swain,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C].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9] Ellen Bialystok and Kenji Hakuta.In other words:The science and psycholog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Basic Books,1994.
Action research on the oral English proficiency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guided by foreign language thinking
LIU Li-yan
(HainanCollegeofForeignStudies,Wenchang571321,China)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ffect on improving students’ speaking competence guided by foreign language thinking,based on content-oriented oral speech.The action research has been adopted in this article to explore the method to directly link foreign language knowledge and thinking in order to improve English oral ability effectively.By adopting series of controlled and enhanced input & output actions,students’ syntactical and discourse awareness with target language has been trained,their linguistic knowledge has been activated by series of actions such as half-controlled outputting theme-based speech and so on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udents’ declarative knowledge into procedural knowledge.The result show that this study method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with certain foreign language thinking habit and oral expression ability.
foreign language thinking ability;speaking ability;theme-based speech;action research
10.3969/j.issn.1009-8976.2016.04.027
2016-09-09
海南省教育厅重点资助性教改项目《高职英语翻译方向基础英语课程翻译意识培养》(项目编号:HNJG2014-82)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刘丽艳(1954—),女(汉),吉林通化,教授 主要研究二语习得、应用语言学、英汉对比翻译。
G64
A
1009-8976(2016)04-0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