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君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09)
基于“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构建
冯 君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09)
在我国高校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的过程中,作为高校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将面临新的角色和责任,如何通过服务模式和内容的创新嵌入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新课题。根据《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梳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过程,挖掘潜在信息需求,结合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调研,采用系统化设计方法,研究构建了由服务支撑层、系统层和服务层组成的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旨在为图书馆有效参与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提供参考。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服务体系
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管理[1]。2015年7月《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出台,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运营、服务机构设置和职责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明确,对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提出了要求,目前已在广东、江苏等地试点,有望成为我国高校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指导性文件[2]。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中要求建立知识产权服务支撑机构,并建议将服务机构设立在高校图书馆,一方面为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运营机构提供信息支撑服务;另一方面为重要科研项目提供全过程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在我国高校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的过程中,作为高校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将面临新的角色和责任。如何为高校创新提供优质的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如何利用图书情报知识和技能服务高校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和运营,如何通过服务模式和内容的创新嵌入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新课题。
根据我国教育部1999年发布实施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高校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及其邻接权;商标权;技术秘密;高等学校的校标和各种服务标志和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依法由合同约定由高等学校享有或持有的其他权利[3]。目前对我国高校而言,在众多知识产权保护形式中,专利的作用最为突出。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周静副主任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大学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高端研讨会上所做的报告,截止2014年底,高校共申请专利912 398件,并正在以平均年增长率20%左右的速度递增。对专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运营是高校进行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主要关注高校图书馆在专利方面能够提供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在我国,自2010年以来随着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推进,很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了专利信息的研究和服务。赵慧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研了我国147所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开展情况,结果表明已有41%的图书馆为科研人员提供专利检索服务,22%的图书馆开展了专利信息情报咨询服务,11%的图书馆向学校的管理部门提供专利检索分析报告等[4]。王玲等人对科研流程中不同阶段的专利信息需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高校图书馆面向科研过程可以开展的专利信息服务,如专利查新服务、专利申请的撰写指导等[5]。冯君等人以南京工业大学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专利信息行为和习惯的研究,设计了面向科研全流程的嵌入式专利信息服务模式,实践证明能够有效促进研究人员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6]。张 玥等人构建了由基础服务和深层次服务两大板块构成的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体系,其中基础服务包括专利资源建设、专利检索服务等,深层次服务包括IPC分类分析、专利战略研究等[7]。王丽萍等人构建了4个层级的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体系,包括专利信息素养教育、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嵌入科研团队的专利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专利信息服务,其中重点探索了面向科研过程的高端专利信息服务[8]。
从文献调研来看,现有研究大都着眼于科研过程中的信息需求,研究和探索面向科研过程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模式及内容,也有少部分涉及到面向高校管理决策方面的专利信息服务,但研究内容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相比而言,科研过程中的信息需求比较直接,而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需求大都是潜在和模糊的,需要挖掘和激发。本文从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的视角,基于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研究,挖掘和分析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需求及特征,研究构建面向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信息服务体系。
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是高校对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资源的创造、利用、转移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领导,培育知识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促进组织发展的管理活动[9]。笔者基于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分析和研究[2],梳理出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过程(见图1)。
图1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过程
如图1所示,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是一个循环持续的过程,首先要明确学校知识产权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然后根据目标拟定计划组织实施,在知识产权创造的过程中进行全流程管理,接下来是进行绩效评价、分级管理和知识产权运营跟踪,评价和运营的结果又将指导未来目标的设定。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既不同于一般的资产管理,也有别于传统的科技管理,许多工作都依赖大量知识产权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和利用,为此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要求设立知识产权服务支撑机构,为知识产权管理、运营机构以及科研项目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撑。
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在向“知识产权服务支撑机构”这一角色延伸和功能拓展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服务需求的分析。除去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中行政事务性的工作,笔者按照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与组织实施、知识产权创造全过程管理、知识产权绩效评价和知识产权分级管理与运营跟踪4个阶段解析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的潜在信息需求,见表1。
在梳理和分析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了解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将给高校科技成果管理部门工作带来的变化和挑战,笔者走访了我校科技成果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表示高校对拥有的知识产权资产进行标准化管理将是一种发展趋势,知识产权标准化的管理要求丰富了他们的工作内涵,未来他们将从目前以专利统计、奖励申报为主的工作转到战略规划、绩效考评和运营转化上来,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缺乏对大量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因此他们十分希望图书馆能够承担起知识产权服务支撑机构的职责,与图书馆在人才交流、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建立深入、持续的合作关系。
表1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需求分析
为嵌入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在分析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笔者采用系统化设计的方法,研究构建了由服务支撑层、系统层和服务层构成的面向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信息服务体系,如图2所示。
3.1 服务支撑层
支撑层是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基础,由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所需的信息资源、分析工具和人才团队构成,其中优质信息资源及其与分析工具的有效结合是保障整个信息服务质量和深度的基础,而专业结构合理的人才团队是支撑服务高效运行的保障。
受资源购置经费的限制,目前我国的高校图书馆将大部分的经费用于购买综合性数据库和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资源,仅通过链接免费专利数据库和网站的方式满足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信息需求。有研究曾从专利文献的查准查全率的角度对这两类专利文献信息源进行过全面的比较分析[10-11],结果表明网络免费专利数据库受数据加工深度等因素的限制,难以保证文献的查全和查准;而德温特(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DII)等商业数据库则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对专利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后形成的,可以保障专利检索的广度和深度,因此虽然有免费的渠道可以检索和获取专利文献,购买高质量的国内外专利数据库仍然十分重要。
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信息分析工具的支撑。信息分析工具和高质量知识产权信息源的有效结合可以生产出有价值的增值信息,例如黄鲁成等人以DII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时间与地域分布分析,利用CiteSpace中的词频探测技术识别了家用空调领域的技术热点和前沿,为空调研究领域的专利布局提供参考[12]。赵霞等人以DII为数据源,利用Thomson Data Analyzer(TDA)和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挖掘,得出了转基因农作物专利的整体发展态势和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分析等重要信息[13]。
服务支撑层的另一方面是人才队伍的组建,基于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信息需求的分析,知识产权服务支撑团队需要三方面专业的人才:一是信息分析人才,对知识产权信息进行收集、分类筛选和分析加工工作,以满足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绩效评价与运营过程中对增值信息的需求;二是专利代理人才,为知识产权创造以及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的专利申请和维权提供专业的咨询与服务;三是IT类的信息技术人才,为服务过程中各类信息分析方法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对高校图书馆而言,可以通过内训、外聘和兼职等多种途径组建具有上述专业结构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团队。
图2 面向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信息服务体系
3.2 系统层
系统层的设计和构建是整个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的核心,主要是围绕知识产权管理各个阶段的信息需求,利用信息挖掘和分析技术,对来自不同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信息资源进行抽取、整理和重组,形成针对知识产权管理不同阶段的信息系统。根据知识产权管理的不同阶段,笔者在系统层设计了3个子系统:管理评价子系统,创新服务子系统和运营支撑子系统。
3.2.1 管理评价子系统
管理评价子系统主要服务于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以及绩效评价,从各专利数据库中抽取本校和国内高校相关的专利数据,从专利申请机构、专利类型、年代、数量等维度对底层数据进行梳理切分,再通过多个指标的计算和对比,以图、表等形式,清晰简洁地展示本校专利现状以及与其他同类高校之间的差距。管理评价子系统的关键在于指标的选择,基于已有文献的梳理以及目前国内权威高校排行榜,如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大学专利排名等,笔者列出系列指标,并设计本校专利现状以及同类学校对比两个模块进行开发,见图3。系统可随时根据决策者的需要得出统计数据和报表,满足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制定以及绩效评价管理中的信息需求。
3.2.2 创新服务子系统
创新服务子系统的设计主要围绕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创新效率,满足知识产权创造的信息管理需求展开,以若干个专题知识产权信息库的形式呈现。根据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中对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的要求,以及对南京工业大学OLED课题组负责人的访谈,笔者将专题知识产权信息库设计有“用户管理”,“研究导航”、“专利分析”、“我的研究”和“跟踪与预警”5个模块,如图4所示。
出于科研保密的需要,专题知识产权信息库只对特定的项目组开放,通过“用户管理”模块管理和控制信息库访问权限。“研究导航”模块是根据研究主题的不同,从不同专利数据库中抽取专利信息并进行筛选、分类和组织后,以导航的形式揭示研究领域内所有相关知识产权信息,导航内的数据引擎将与专利数据源链接以保证知识产权信息的及时更新,从而为项目组建立起具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信息收集渠道。“专利分析”模块可以对检索到的专利集进行专利申请趋势、申请人、发明人以及技术内容等多角度的分析,以便把握技术发展趋势,确定研究方向和内容。“我的研究”模块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项目组成员从“研究导航”中选择自己关注的专利进行收藏保存,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管理和分析。“跟踪与预警”模块通过RSS技术的应用,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预警表达式对关注的信息,如某个领域的专利、某件重要专利的法律状态等进行实时跟踪和预警,适时调整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3.2.3 运营支撑子系统
管理评价子系统和创新服务子系统是以信息平台的形式出现,而知识产权运营子系统的核心是基于信息分析工具的专利信息挖掘、组织和分析等系列研究工作,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展现。基于已有文献结合对本校科研管理人员的访谈,笔者提出以下的专利信息研究方向,为高校知识产权运营提供支撑,见图5。
图3 管理评价子系统模块设计
图4 创新服务子系统模块设计
图5 运营支撑子系统设计
对高校的知识产权运营而言,首先是对所拥有的专利进行多维度的价值评估,进而对专利进行分级管理。通过专利指标体系或综合评价指数的设计,利用专利分析软件提供的专利数据,图书馆可以从法律、技术以及市场的维度对高校拥有的专利进行评价,为高校的专利分级提供参考。在对专利的整体情况进行分级评价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引文分析、相似专利比对分析等方法对核心专利进行多角度的深度分析,为技术的应用前景评估提供支撑。此外,还可以应用聚类分析、引文分析等方法从不同维度如发明人、技术领域对高校所拥有的专利进行竞争态势的分析与研究,进而发现潜在的合作与转化对象等。
3.3 服务层
为使系统层的各子系统能更好的服务于特定的对象,在系统层的基础上设计了服务层,目的是通过馆员个性化的服务和互动与服务对象建立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及时发现信息需求变化,充分发挥服务支撑作用。
在走访南京工业大学科技成果管理人员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知识产权管理、评价和运营过程中的信息需求具有模糊性和概括性的特征。所谓模糊性是指,管理者们一方面希望图书馆提供信息搜集与分析方面的服务,而另一方面又无法给出明确的信息需求。概括性是指在大量专利数据的基础上,管理者们需要的是经过提炼和总结的信息。因此,基于“管理评价子系统”可以采用推送式的服务方式,即先基于高校专利管理与评价系统中提供的数据进行多维的分析和比较,从中提炼出趋势性的结论推送给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机构,激发他们的信息需求,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调整和完善。面向知识产权运营的支撑服务可以采取“简报式”的服务方式,即根据图5中所列出的专利信息研究方向,设专人进行持续研究和监测,并以简报的形式定期将研究结果发布给专利运营机构以及相关课题项目组,并根据反馈意见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深度。相比之下,知识产权创造过程中的信息需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信息的获取依赖于对研究内容的理解深度,因此基于“创新服务子系统”应采用嵌入式的服务模式,尤其是在建设专题知识产权信息库的过程中应嵌入科研项目组,加强与研究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提供信息支持。
Jaguszewski等人在美国专业图书馆协会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大学图书馆员新角色的报告中曾指出,未来大学图书馆员应该提供更多知识产权方面的支撑服务[14]。在中国,随着“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正式出台,高校图书馆更有责任和义务提高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全面构建系统的服务体系。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合对科研管理人员的访谈,构建了一套由服务支撑层、系统层和服务层构成的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支撑体系,其核心是围绕知识产权管理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利用信息挖掘和信息分析技术,从多个数据库中抽取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筛选、整理和重组后形成不同的信息系统,并通过个性化的服务方式提供全面系统的支撑服务。根据上述的研究,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已开始了面向知识产权管理的信息服务体系的探索和实践,牵头设计的高校专利管理与评价系统已作为江苏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项目(JALIS)——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子系统进行立项建设。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3/23/c-1114735805.htm,2015-10-15.
[2]关于就《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EB/OL].http:∥www.sipo.gov.cn/tz/gz/201506/t20150630-1138053.html,2015-10-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号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621/200409/2722.html,2015-10-15.
[4]赵慧清.高校图书馆专利咨询服务现状调研分析与发展对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6):59-61.
[5]王玲,王丽丹,李文兰.面向科研全过程的高校图书馆专利情报服务初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5):82-85.
[6]Feng Jun,Zhao Naixuan.A new role of Chinese academic librariansthe development of embedded patent information services at Nanjing technology university library China[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5,41:292-300.
[7]张 ,肖国华.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馆,2012,(2):93-95.
[8]王丽萍,杨波,秦霞,等.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内容、模式与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6):113-119.
[9]范晓波.中国知识产权管理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132-133.
[10]陆萍.专利数据库USPTO、esp@cenet、DII的比较分析[J].情报科学,2006,24(9):1348-1951.
[11]冯君.巧妙利用CA和esp@cenet获取化学化工专利文献[J].现代情报,2008,(12):193-196.
[12]黄鲁成,王凯,王亢抗.基于CiteSpace的家用空调技术热点、前沿识别及趋势分析[J].情报杂志,2014,32(2):40-43.
[13]赵霞,王玉光,胡瑞法.基于专利分析的转基因农作物技术布局态势研究[J].情报杂志,2014,33(9):51-55,92.
[14]Janice M.Jaguszewski,Karen Williams.Transforming Liaison Roles in Research Libraries[EB/OL].http:∥conservancy.umn.edu/handle/11299/169867,2015-10-16.
(本文责任编辑:马 卓)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in University Library Based on the“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Standards in Universities”
Feng Jun
(Library,Nanjing Technology University,Nanjing 210009,China)
In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capacit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the university libraries will face new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It has become a new topic i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y that how to embed in the universi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system.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Standards in Universities(draft)”and interviews of R&D managerial staffs,an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in university library oriented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The system was design by systematic design method,which was consisted of three layers:service support layer,system layer and service layer.It was hoped that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practice of library to be part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System in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library;intellectual property;management standards;service system
10.3969/j.issn.1008-0821.2016.01.022
G252
A
1008-0821(2016)01-0125-06
2015-11-04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NJTECHLIB201209)研究成果之一。
冯 君(1980-),女,科技查新服务部主任,副研究馆员,博士,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