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德育要素的挖掘与利用探讨

2016-02-15 23:56赵丽娟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要素德育教师

◆赵丽娟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四中学)

地理教学德育要素的挖掘与利用探讨

◆赵丽娟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四中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地理学科占据相当重要地位,运用地理知识能够解决当代资源、人口、环境以及发展之间的问题。《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指明,地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生观,能够深化其对国力、国策、国情的认识,积极参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中,养成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非常重要。为此,针对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挖掘和利用德育要素进行了探讨。

地理教学 德育要素 挖掘与利用

一、地理教学中的德育要素分析

中学地理教学中所包含的德育要素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二是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三是正确的人口素质教育;四是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教育;五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教育;六是其他道德品质的教育。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合理处理教材,尽力做到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巧妙寓德育与教学中,同时结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体系。

二、地理教学德育要素挖掘与利用措施分析

(一)有机结合讲授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渗透德育不同凭空而入,随心所欲,而要与相关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达到最佳教育效果。例如,在学习“深林资源”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一个小故事作为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内容如:有一座山寺,山上林木茂密,郁郁葱葱,山下泉水叮咚。某年,天大旱,河溪断流。附近的村民,都来寺内烧香礼拜、祈求神灵保佑。奇怪的是,别处都没水了,唯独这山的山泉,源源不绝,解救了当地的人民。当地的人说,是他们的神灵保佑了他们。请同学们思考是什么使到这座山能抗击干旱?”话音刚落,学生便陷入讨论,然后,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得出:“是森林解救了当地的人民,可见孙林资源是多么宝贵的资源,我们也要保护和珍惜现有的森林资源。”最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森林资源。学生积极思考,并勇敢发表个人见解。不仅很好的解决了问题,还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又如,在讲“欧洲西部的旅游资源”中的罗马广场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描述如下场景:”罗马广场是意大利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在那里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许多鸽子,有的鸽子在懒散地跳着、飞着,有的各自调皮地飞到游人的肩膀上,逗着你。人与鸽子和平相处,样的情景令人向往。但在我们国家能够见到吗?”这时学生面露不悦,教师追问:“那为什么?哪一位同学能说说原因?”在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表意见得出:在我国,因为一些残忍、缺德的人猎杀鸽子,将其制成美餐。因此,我们国家要急切提升国民道德素质,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样,在不经意中学生便接受了教师所设的德育教育。

(二)创设情景教学,优化德育效果

情景教学是新课标倡导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有趣的故事、优美的诗词歌曲、寓意深刻的漫画、主题鲜明的图片、直观、真实的录像等来创设教学情景,不仅能够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助于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内容中,教师可以播放近年来我国抗洪、抗震救灾的现场录像,或者讲述其中的英雄事迹、或展示有关图片等,让同学们真切感受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从而提高自我的防灾、减灾保护意识,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勇于奉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三)借助地理练习,渗透德育教育

在地理学习中,学生势必会接触到大量的作业、试题等练习内容,而这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渠道之一。为此教师在布置练习题、编写考试命题时,要注意体现人文性、思想性,实现育人功能。例如,在讲解“日本”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练习题: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比中国_______,但是日本却每年从中国进口超过200亿双一次性的筷子,这说明_______;对于日本政府这样的做法,你的意见和看法是:_______。这道练习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是能够很好渗透德育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要学习日本政府的做法,积极借鉴他们的环境保护做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要热爱家乡与祖国,保护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和生物资源,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借助历史时事,延伸德育知识

巧妙借助历史时事,不仅能够增强地理教学的时代感和活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国情国策和世界发展局面,从而延伸德育知识。例如,在讲授“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时,教师可借助“钓鱼岛之争”事件,向学生讲述关于钓鱼岛争议的前因后果;并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东海钓鱼列岛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学会用历史的、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有效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其爱国情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各种德育要素,不断研究,巧妙设计,使的德育教育与知识传授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收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1]薛淑媛.浅析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现代交际,2013,(06).

[2]兰贺花.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5,(14).

[3]吕春亮.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5,(02).

[4]王志强.让德育之花开在初中地理课堂[J].成才之路,2014,(17).

猜你喜欢
要素德育教师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最美教师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