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瑜
(鞍山市第二十六中学)
让趣味教学贯穿音乐课堂
◆周 瑜
(鞍山市第二十六中学)
当代中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并不高,活动中更是缺乏积极主动性。所以,会出现无视、放弃对音乐课中出现的歌、乐曲的学习。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该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有效的控制、诱发学生的兴趣是极为重要的。针对这一现象,尝试和总结“如何让趣味教学贯穿于整个音乐课堂”,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能更好地稳定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教学以音乐为载体,给每个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的机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分三部分进行:课开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更浓;课结束,趣未尽。
音乐课 趣味教学 学习兴趣
每一个人都喜爱音乐,热爱音乐是人类的本性。有人喜欢舒缓的、有人喜欢热烈的。一般说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认同感。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学习成果,体验到知识与自己能力的价值,从而唤起内心的愉快和心理上的满足,增强和强化学习动机。这样,短暂的兴趣就会发展为稳定的兴趣。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我们的学生很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不喜欢书中出现的歌曲、乐曲。例如,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像《侗族大歌》、劳动号子的演唱,就会让学生觉得很难,曲调难以掌握,不喜欢唱。所以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尝试用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新颖、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变“不愿学”为“我乐学”。以下便是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方面的点滴尝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任何事物,开头确实很难,问题是一旦开了个好头,该事物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如果“头”没开好,后面再努力补救也无济于事。例如,我们平时的教学一般都是采用直接导入式,“上课,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歌叫《长江之歌》。”学生一听,马上兴趣丢了一半,如果像我们有一位老师她是这样来上的:“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老师给同学们弹几首曲子,请你说说这几首曲子,出自哪部电影或电视剧?”一下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并调动起学生想听赏的高度热情兴趣就来了,而且听得非常认真,这时在导入新课就容易多了。这说明了音乐教学起始阶段的重要性,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在课的一开始,我采用过多媒体、故事式、设疑式、游戏式、情景式等方式来吸引学生。但不管哪一种导入必须根据新课内容,灵活运用,要具有针对性,新颖性,要做到短时到位,使每个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求和浓厚的兴趣,从而到达“课开始,趣已生”的目的。
怎样把激发起的兴趣稳定,使之在新课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达到“课进行,趣更浓”的目的呢?这一环节是比较难处理的。我们一般上课都是有固定的模式来进行,以唱歌课为例,先是聆听,然后是模唱旋律,接下来是唱谱,然后是填最后歌曲处理及拓展创作。如果我们把总用这些固定的模式来上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音乐可产生疲乏,我分三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一)以自身的教学素养吸引学生
我觉得教师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者,首先必须要求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与广博的知识面,即教师自身的魅力。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应该使音乐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感交流过程,要设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所以,一名音乐教师在课的进行中能运用深厚的音乐知识与扎实的技能进行各项演示讲解;能在课堂上用教学、行为语言和肢体动作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能具有课堂突发状况做出灵敏反应并及时调控的能力,相信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学魅力是学生无法抵挡的,学生自然在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各种音乐教学活动。音乐课堂教学中,坚持范唱是我的教学特点。我认为,范唱特别是教师的范唱是传递音乐意图的最佳、最直接的形式,孩子可以最快最有效地获得感受或进行模仿、或积累而形成自己的认知,之后再变成自己的音乐体验表现出来。我在课堂教学中的范唱多种多样,以范唱的形式而言,有自弹自唱和随伴奏带演唱;以范唱的篇幅而言,有全曲范唱和局部范唱;以范唱的意图而言,有示范性范唱和对比性范唱。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范唱,启发学生判断旋律的情绪、风格、体裁,分析歌词的主题思想和语言表现手法,引导他们深入探索作者的意图,有根据地、恰如其分地进行艺术想象和艺术联想。
(二)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
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能使学生能够接受的更主动些、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自然就愉快很多。
用对唱形式进行开始上课时的组织教学,是大多数音乐教师的共同选择。我使用的《师生问好歌》中,歌词基本固定(老师:同学们好!学生:老师您好!)旋律变化无常,即兴创编。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听觉注意,调动他们的创造意识。这里可做的文章还很多,如:师生问好用轮唱形式进入、用和声方式进入或分声部进入等等。一句话多种形式、不同的情,无论怎样变,音乐为载体则是本源。又如,在唱谱环节,学生会感到很枯燥,特别是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可以听音填空白音进行演唱,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我们要因势利导,尽量使自己有导施教,把教材的“死”变“活”了,而且贴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欣赏品味,因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稳定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兴趣
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来,使“教”与“学”有机的统一,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创新中去,音乐课应提倡愉快教学。比如,在拓展创作环节,加入打击乐器,在民族音乐中加入民族舞蹈,等等。教师应创设出各种愉快、生动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引导学生有意思地进行创作尝试,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和兴致。
音乐教师通常以概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学生学习情况等方式来结束教学,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使教学内容线条清晰,重点明确,印象深刻。缺点是内容重复多余,缺少迁移,更没有情感的相互沟通。
一堂课的结束,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画龙点金的关键之笔,切不可虎头蛇尾,草草收场。课堂教学的结尾方式多种多样,有归纳式、问答式、表演式、延伸式等,但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情况而定。不管采用何种形式,都必须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有欲望、有兴致探索新知识。
例如,在《渴望春天》这节课,在课的结尾处我问学生,我们来开个春天的音乐会怎么样?谁能唱唱你知道的春天的歌。学生为了不和其他人唱同样的,就会查找很多有关于春天的歌曲。这种课的结束,更突显了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了自主学习,更增强了学生以后对知识探知的欲望和兴趣。
总之,一堂课有一个好的开头,能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如果再有一个精彩的结尾:或是留下悬念、令人遐想;或是余音萦绕、回味无穷;或是梳理搭桥、总结归纳,与开头做好呼应,使课堂教学始终紧扣学生心弦。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真正达到“课结束,趣未尽”的目的。
[1]许讲真歌唱艺术讲座.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郭秀芬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