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聚彪 孙志方
(山东省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石埠小学)
由“学生择校”想到的
——莫让“好校长就代表好学校”成为空话
◆林聚彪 孙志方
(山东省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石埠小学)
面对农村学生择校越来越严重的现象,必须找出原因,尤其校长,多注重自身修养,办好教育,创建一所名校,真正减轻农民负担。
择校 校长 名校 万民之福
笔者在这里说的领导,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有真才实干的教师。他们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埋头苦干的精神,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按理来说,这样的老师,做一名好领导应该绰绰有余,造就一所好学校也不成问题。然而,令人失望又可悲的是,有些老师,领导非但没干好,连好老师的荣誉也成为了历史。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尴尬的境地呢?
1.太忙。首先,当上领导后,这些人更多的精力不是用在教学上,而是忙于学校事务。其次,就是应酬。当上领导后,各方面的关系也多了,有工作上的,也有非工作上的,总之,教室里的身影越来越少。曾几何时,“领导不在家”“领导很忙”成了老师们的口头禅。
2.质变。个别人当上领导后,开始和老师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他们忘记了自己也是一名教师,把校长当“官”来做,反而降低了自己的使命感。正是基于这个因素,他们是不会放下架子,与老师们去研究课堂教学的。
如此看来,就没有既是好老师,又是好领导的人吗?答案是否定的。试想一下,陶行知、魏书生以及于漪等,他们既在教学方面成绩非凡,又在领导岗位上赫赫有名。那么,他们又是如何做到二者兼顾的呢?
领导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褪去领导的外衣,你还是一个教师。管理是一门科学,教学却是一门艺术。光有管理的知识是不够的,应该站在教学的前沿,去享受教学的乐趣。从东缨先生新著的《洪宗礼评传——从教师到教育家》一书中,你会了解到一个教师到教育家的专项史。洪先生非常执着地热爱教育事业,从不离开讲台。组织部考察他,准备调他当市委宣传部长,却被他拒绝了。他诙谐地说:“我好为人师”,“我是语文教学的‘包身工’”。他把一生都“包”给了母语教育工作。蔡林森校长也说过:“校长不离课堂,才能获得课改的指挥权,才能了解课改现状,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校的课改不断推进,不断上水平。”以上两位与那些只想名利、只想忙于交际、应酬,坐在富丽堂皇的办公室里苦思冥想、不深入课堂的领导相比,该有多大的差距啊。作为领导要永远记住:“教学才是老师的生命。”
学校管理要的是民主、开放,一切脱离民众的领导,必将成为孤家寡人。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既要踏上讲台当老师,又要蹲在办公室倾听民众的呼声。一个领导,如果不主动带领老师们搞科研,那教学工作必定是一潭死水。其实,管理只是一种形式,懂得管理的人从不会以管为主,而是学会放,用句流行语说就是“管是为了不管”。今天怀疑这人工作不认真了,明天怀疑谁不上课了,等等,不好的方面别考虑,大部分的老师是经得起考验的。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有信任,教师才能大胆放手去工作,才能激发创造热情,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校长绝不能只发号施令,要放下身段,深入班级、深入师生、深入实际亲自体验制度的可行性,做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学校的各项制度,校长必须带头严格执行。凡是学校必须落实和做好的事情,校长必须坚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校长是教育事业的践行者,要研究教育,带领老师走好科研强校之路
我说的人情可不是狭义上的人情,不是拉关系、走后门、亲小人远贤臣的那种人情,而是校长要学会人性化管理。校长是学校的决策者,大小事宜都要运筹帷幄,莫因一时疏忽而乱了分寸。应该坐得住,想得远。尤其在制订制度方面,既要严格,又要宽松。严格要体现在落实上;宽松则是因事而异。如果一个单位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就不能管理好一个单位。但制度过严,要求过严又显得过于冰冷,太没人情味。只有制度与情感的结合,才是比较适合的管理,也就是人性化的管理。具体要体现在:
1.莫让制度凉人心。对于教师的切身利益,在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宽松地执行制度。对于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甚至落后的个人和群体要严格按制度执行管理,尤其对待中层领导,要求要严格。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在管理过程中,有时宽容比奖励更有效。真正做到爱护教师,进行心理互换、设身处地地考虑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随时注意调节各方面的关系,这样可以取得教师对领导者的信任,这样更有利于学校管理。
“良禽择木而栖”,如此下去,刹住“学生择校”之风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