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6-02-15 09:00钟远玲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主题式阅读阅读教学语言

钟远玲

沈阳市大东区草仓路小学,辽宁沈阳110041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

钟远玲

沈阳市大东区草仓路小学,辽宁沈阳110041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能激励小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文章探析了“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并阐述了其在单元导读、语言内涵、阅读方法等方面的操作策略,力求在教学中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阅读教学;主题式;研究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且在“实施建议”中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主题教学以其统整性、开放性以及对学生认知特点的尊重等方面优势,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变现状、适应课程改革的新选择。笔者现就该阅读教学模式做如下阐述。

一、基本内涵

“主题式阅读”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生活经验,通过与具有共同主题的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组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文本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的阅读实践。零散的语言形式因为主题获得内在意义上的链接,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获得对主题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这里的主题,可以是思想主题,也可以是知识主题或文化主题。它主张在实际阅读实践中,将内容零散、形式单一但具有共同主题的阅读文本重新做一番精心的统整。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单篇教学支离破碎、目标不清及教学方式僵化、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等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综合思维指引下,以主题的方式,整合课内外资源,以语文立人为核心,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引导儿童生成主题,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思维提升、精神丰富,整体提升语文素养的一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以语文S版《一只贝》(第二课时)为例,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课堂的开篇,让同学们观看贝壳的图片。通过对美丽贝壳的直观观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吗?看见过美丽的贝壳吗?”进而引进新课“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这只贝的世界。”

(二)自读自悟,多元交流

围绕“为什么作者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主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你认为重点的字词语句,思考体会到了什么,做好批注,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由此及彼,拓展延伸

1.主题阅读

让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默读杨朔的《荔枝蜜》这篇文章,并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寓意,同时分析比较两篇文章写作方法和写作特点的不同。

2.小练笔

出示席慕容的《贝壳》,让学生阅读。贝有很多种,有色彩斑斓、光彩夺目的贝,有外表丑陋却用血与肉孕育珍珠的贝,还有席慕容笔下这只精致的贝。

在《一只贝》这一主题阅读教学中,通过“奉献”这一主题,将3篇美文联系起来,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将对“奉献”的各种认识整合了起来。

二、主要特征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主题式阅读教学和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相比,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征。

(一)统整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学拼音,只能一遍遍地跟老师读,跟同学读,顶多是张大嘴巴aaa、扁扁嘴巴eee、圆圆嘴巴ooo、像把椅子hhh;中高年级的阅读往往是“引入新课→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检查自学效果,理解新词→分段理清思路→逐段学习,归纳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质疑讨论解答→小结,作业”,没有将孩子们的一个个学习活动串起来,没有将课文中的一个个知识点串起来,整个教学活动显得松散,没有结构。

如果我们给一年级的孩子创设一个情境,营造一个主题,比如:今天天气真好,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去动物园逛逛?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咱们得带上几个拼音宝宝一起去。先跟拼音宝宝打个招呼,记住拼音宝宝的名字……在这样的游园主题的统整下,孩子们的一个个零星的学习活动就被串了起来,整个学习活动就会趣味盎然。同样道理,如果我们给中高年级的阅读设计一两个主题,就能将课文中的一个个知识点串起来。

(二)开放性

正所谓纲举目张。主题教学中建构起的学习主题,就像鱼网上的总绳,只要一提起鱼网的总绳,所有的网眼都张开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建构起学习主题,所有与这一主题有关的知识、活动、生活都向我们的老师、学生张开了笑脸,等待我们去选择,去撷取,去建构属于我们自己的主题意义。所以,主题教学开放了教学内容,可以“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作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审视和批判教材,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准确地自选教材”。

(三)实效性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特别是刚跨进校门的孩子,不超过15分钟,而且在学习兴趣方面,“低年级的小学生从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逐渐发展到对学习的内容和需独立思考的作业感兴趣。”

窦桂梅老师根据自己的实践探索认为,“借助于主题,……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情况下,再来进行语言的学习、推敲,同时达到深化情感、磨砺思想的目的。这就好像每一个戏剧的引子、每一个风景点的引道一样,先把孩子从声、光、色的世界里引进语言的殿堂,然后教师仍旧借助主题给学生指出一个个路径,让学生有可能走近更多的作家、更多的文本,进行更丰富的语文实践,他们的收获才会更大。”

三、操作策略

(一)以单元导读作为总领

单元导读课重在导,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对整组内容进行整体感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导趣,引发情感参与。学习一个单元要两周时间,为使学生在这段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此环节的设置至关重要。二是导读,全面感知内容。这里的读,是指整体的浏览感知,是将课文、资料袋、插图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对整组内容获得整体印象,形成单元主旋律。三是导学,明确学习任务。导语中对本单元的教学在人文目标、学法目标、实践目标上均提出了要求,应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四是导行,课内延伸课外。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搜集相关资料,为后面的学习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预习全单元,让学生粗知单元内容,对单元的整体脉络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这是总领阶段的另一重要任务。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由学生通读,有时也可由教师概述。有必要提高通读要求,可适当提出思考问题。扫清文字障碍,往往与通读全单元同步进行。

(二)以语言内涵作为承载

语文语言的意义和语文语言交际功能始终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学生始终关注丰富有序的语言内容,而不是没有意义的语言形式,学习始终发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一个反复刺激、不断加深印象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与输出机会。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以主题为中心组织烦琐零乱的语言材料,从听、读的角度为学生集中提供可观的目的语输入。主题资料库最能集中散乱的语言形式,配合学生记忆和运用。以主题为中心的语言阅读教学在孤立零散的语文知识间建立起一系列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获得全面的、整体的、具有一定深度的认识。

(三)以阅读方法作为桥梁

“批注法”和“诵读法”都是小学阶段学生应掌握的重要阅读方法。在主题阅读中融合这两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主题的把握及对文本的理解。

“批注阅读”是以自觉为基础,以自学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以理解文本、提高自学能力为目的的一种阅读方法。也就是徐特立先生提倡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样读书,眼到、心到、情到,才能真正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主题式批注阅读,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主题的思想、主题的精神、主题的情感。这过程是从形式到内容、再从内容到形式,从“文”到“道”、从“道”到“文”,从理解到吸收、从吸收到表达的思维加工过程。比如,学生自读《大禹治水》《虎门销烟》,也许没有能力批注出准确的主题,也许还不能用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概括出历史英雄怎样伟大,但是学生在自己的圈圈点点中,欣赏崇敬大禹、林则徐这样的人,被他们的故事所感动,阅读的初步意义就实现了,就能引导儿童去读整本的《历史名人故事》。

“诵读阅读”是通过视觉接受文字信息,经过大脑加工,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是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的一种阅读方法。在“主题式经典诵读”中,我们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先诵读后反刍的“鲸吞诵读法”,即利用小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把一些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经典背诵下来,“吞下去”,高效积累,如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二是先理解再诵读的“蚕食诵读法”。这种方法适合那些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篇目,值得慢慢品味、咀嚼、体味、感悟,是一种欣赏性诵读。如诵读岳飞的《满江红》、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三是“鸟鸣诵读法”,即围绕一个主题,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自主选择读哪些篇目,留给孩子自主阅读的空间,进行散文式的“形散而神不散”的个性化阅读。其过程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其乐融融。三种类型的诵读方法,适用不同的文本,让学生诵出精神,诵出情感,诵出语言的魅力。

四、实践意义

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照,语文主题式教学优势更加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主题式阅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抛弃了教师的串讲串问,删除了师生间无效的对话,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教师的教完全是服务学生的学,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小组合作、探究、汇报成了课堂上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主题阅读找准了学生们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点,一切从读开始,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巧妙地以教材主题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让阅读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们在有主题的阅读中,获得思想,获得情感,获得知识体系的生成。主题阅读以语文能力为目标,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得到迅速提升。

(三)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主题式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对课标理念、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有细致深入的研究。因此,该模式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需要教师坚持学习,勤于思考,不断探究,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1]赖俪.小学语文能力的分析和培养[J].科汇,2013(8).

[2]李学勇.试论语文主题学习的重要性[J].当代教坛,2013(10).

[3]蒙新英.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之初探[J].成才之路,2008(15).

(责任编辑:符洁)

钟远玲(1993-),女,辽宁沈阳人,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主题式阅读阅读教学语言
语言是刀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主题式阅读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主题式名著阅读的探讨
试论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
我有我语言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