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策略·媒介
——“语文课用什么教”研讨综述

2016-02-15 17:59翟晓周
中学语文 2016年13期
关键词:群友研讨语文课

翟晓周



理念·策略·媒介
——“语文课用什么教”研讨综述

翟晓周

编者按:2015年12月25日晚,《中学语文》读者群举办了一场以“语文课用什么教”为话题的在线研讨活动。

本次研讨从晚上7:00开始自由讨论,8:00正式开始,到晚上10:30结束。本次活动由周志恩、钱晓国、翟晓周主持,邀请了三位主讲嘉宾: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付蓉、宜昌市语文学科带头人韩煦、全国“双有”活动先进工作者钱丹。她们分从教学的理念、策略和媒介的角度对“语文课用什么教”做了深刻的阐述。在交流中,群友参与面广,参与度高,不时与嘉宾互动碰撞,研讨气氛热烈,给群友带来了一场语文教研的盛筵。

首先开讲的是韩煦老师,她以诗歌教学这一小角度切入,阐述“语文课用什么教学理念教”。围绕这个话题,她提出三个观点:一是“用课标理念指导教”。根据《新课程标准(初中)》对初中学段的明确要求,针对日常诗歌教学大多只是读背分析的现状,应以具体指导学生对诗歌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阅读领悟为重点。二是“用诗歌文体特点定向教”。诗歌是一种运用精炼、含蓄的语言,借助联想和想象等手法构造出生动鲜明的形象,以此传达出作者的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针对这种文体特点宜采用朗读教学法、问题导向法、矛盾质疑法、留白想象法、思维导图法、多维比较法等,从语言入手,弄清诗歌的含义,再借助于联想和想象还原诗歌中的鲜明意象和意境,进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入味。三是“用不同学段学情分层教”。面对初一学生,就要侧重于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有意识地教授一些古典诗词的鉴赏知识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面对初三的学生,就可以采取抓住意象、涵咏句子、品味词语达到理解情怀的目的。

紧接教学理念话题,付蓉老师同样从诗歌教学用实例这一小角度切入,阐述“语文课用什么教学策略教”。她以韩煦执教的《渔家傲·秋思》和钱丹执教的《华南虎》为例,分享了三个方面的诗歌教学策略:一是“用问题导向法教,推动教学过程”。主问题的设计要着眼于整体地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着眼于引动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每一次提问或问题设置都能形成和支撑课堂上一个时间较长的教学活动的板块,使得课堂结构清晰流畅。二是“用朗读品味法教,突破教学重难点”。在诗歌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就是要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熏陶,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的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蕴,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学生能通过朗读明白的,老师就不用讲很多了,只需要给一把钥匙——如何朗读,如抓好重读词语,诗歌的意象、画面、情感也就随之溢出。三是“用矛盾质疑法教,深入理解文本”。要把出发。”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就要善于抓住原本统一的对象差异性或者矛盾性,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理解,以更巧更好地深入理解文本。

最后是钱丹老师的分享,她依然从诗歌教学这一小角度切入,阐述“语文课用什么教学媒介教”。她以《华南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商山早行》等大量实例阐述了三个观点:一是“用相关材料为媒介来教”。教师应该适时、有效、恰如其分地运动诗歌的背景介绍和文本资料。二是“用版本比较为媒介来教”。同一篇文章因版本不同而略有差异,借助版本差异引导学生探究不一样的原因,培养学生推敲文意的能力、阅读能力、探究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三是用“教师素养为媒介来教”。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语文的化身”。教师理解得透,才能引导得深,教师的语文素养才是决定一节课质量高低的关键。

黄祥本、万运华、万鹏、谢家宏、黄硕、王有职、吴滎林等群友积极参与研讨互动,并就如何引导学生披情入文地诵读,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涵咏,如何不断孜孜探究语文教学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等问题做了深而细的探究。

[作者通联:成都市石室佳兴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群友研讨语文课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变出“精彩”
心灵相聚
——老年人群友之歌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语文课上做游戏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案例研讨课的困境及未来走向
王群友寒夜跳江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