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丽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大学校园环境设计中文化的表达
尹丽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校园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了校园环境设计,同时,把握校园环境的根本需求,提出基于营造校园环境文化的设计方法,应以背景文化、地域文化、校园文脉、学科特点为依托。
大学校园;环境设计;艺术;文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已经迈入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与此同时,大学教育体系、社会文化体系、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此,我们必须要思索一个最本质的问题:何谓大学?
大学的本质在于文化:文化的启蒙、文化的传承、文化的自觉、文化的创新。大学文化又分为三个部分: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校园环境文化。校园环境文化通过校园环境这种物质载体得以充分表达,并且凭借其特有的文化魅力及自身的文化脉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子。
在高校规划、建筑空间不断完善、发展的今天,各高校对无形的校园环境文化内涵的表达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学校只注重空间够用、视觉美观,在现有校园环境中添加“文化调料”,却忽略了校园环境文化氛围的营建。
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环境文化是适应当前校园建设的产物,新建校园和老校区改造也迫切需要相关理论指导。许多研究成果为高校校园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通过文献调查,国内外学界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校园环境文化进行了研究:
1.大学校园规划、建筑的研究
目前,校园环境设计与研究在经历了空前繁荣的高速增长期后,逐渐进入了平稳发展的过程。在校园环境艺术设计理论方面,周逸湖、宋泽方编著的《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从我国大学校园的特点出发,系统阐述了大学校园环境设计的方法[1]。涂慧君著的《大学校园整体设计——规划·景观·建筑》通过调研当前我国大学校园设计的现状和问题,揭示大学校园整体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一套系统的设计理念[2]。与我国相比,英美高校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经历了高校集中建设的时期,产生了一批专门研究大学校园的理论学者。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校园设计专家理查德·P.多贝尔,从60年代的《校园规划》问世起,至今一直不断有著作问世。90年代他创作了《校园建筑——学林中的建筑》,对校园建筑的类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总结,系统总结了图书馆建筑、生活建筑的设计准则,以满足环境、历史和美学的要求[3]。
2.大学校园景观、场所的研究
理查德·P.多贝尔的另一著作《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也颇受关注,探讨了校园景观设计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气候条件、地形、植被等现状特征,研究了校园户外空间的塑造及其使用目的[4]。他的《校园设计》着重指出场所和标志是校园设计中最重要的要素,校园环境的特色是其吸引力的源泉[5]。
3.大学校园环境文化的研究
教育主要是文化教育,以文化教育为目的的大学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校园呢?一些教育家对大学校园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从历史、社会、教育、文化等方面展开了研究。邵兴江博士著的《学校建筑——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一书,尝试从教育学、文化学和建筑学等视角构建学校建筑,认为学校建筑的营建应该基于教育学[6]。丘建发的博士论文,论述了不同类型大学呈现不同空间形态类型,并反映了校园主体不同的价值标准与取向[7]。姜辉等著的《大学校园群体》以交往空间作为大学校园的主要需求,以塑造适于交往行为的校园环境作为校园建设的目标,从社会背景、大学教育特点、校园主体交往模型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校园空间结构的发展[8]。随着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人们视野,当前大学文化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但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角切入研究大学校园环境文化的研究相对较少。
近年,大学校园经历了改造扩建旧校区、整体迁入新校区的高速发展阶段,目前的校园环境大多建筑壮观、设施完善。但一些高校过分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力,把大学环境的建设当成“纯艺术”作品,过于注重形式美、视觉美,忽视了大学的本质——文化,致使校园环境“有景无意”,并未真正考虑校园环境的文化内涵及人性化氛围的营造;另外,无差异的校园环境方案使校园环境缺乏个性和归属感;与此同时,从根本上忽略了校园主体的需求,大体量的教学、生活建筑使配套的校园户外空间尺度也相应增大,但树木稀少且规格较小,造成校园环境空旷,缺乏生机和活力,许多精心设计的大片广场和草坪成为了摆设,空旷的草坪上空无一人,师生对校园的归属感和满意度偏低。
1.背景文化——传承历史文脉
背景文化是在某一特定时期,某一处人类聚居环境中共同凝结而成的产物。具体来说,背景文化对校园环境的影响是深刻而又含蓄的。许多高校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不同的时代背景总会在校园的环境空间中留有痕迹。从中国古代传统“礼制”下的封闭书院模式,到“五四”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影响下的中西合璧式校园,从欧美早期的严肃古典式校园到现代的“多元化空间”,在不同背景文化下,形成的不同观念成为定位校园环境的重要依据。
2.地域文化——融入城市记忆
地域文化包含了民族传统、地域精神和自然环境特点,它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灵感来源。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水土、人文差异显著,大学校园环境设计应立足于本土环境特点,才能创造出生机勃勃的校园空间环境。例如,浙江大学新校区,以颇具江南文化韵味的“水”作为设计的主线,从校园空间的开端到结尾贯穿始终,既象征了浙江大学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又充满了浓浓的江南气息,传达出杭州地域文化。另外,借用了“曲水流觞”意境来组织生态带,“曲水流觞”源于《兰亭集序》记载的一次在浙江兰亭的文人盛会,此意境与江南气息相吻合,也与大学的文化气质相吻合,成为浙江大学颇具特色的主题景观。整个校园对现有水系进行整合,由“曲水流觞”生态带串起的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园林空间,由南至北依次呈现在整个校园[9]。水的浪漫与自由川流不息地流淌在理性校园空间中,由南至北形成具有交响乐般的旋律。
3.校园文脉——创造自己的文化
学校应该有高于社会的文明格调,任何人进入校园就能感受到一种科学与人文的气息。校园的空间、色彩、建筑设施都给人以美的欣赏与陶冶;群体的行为举止展现相互尊重、真诚相待、彬彬有礼的特质。它们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组成独特的校园文脉。这种文脉能带给师生情感上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例如,漫步在美国伯克利大学校园里,常常看到熊的雕塑和带有熊图案的旗帜,因为伯克利曾是金熊的家园。60年代伯克利建校初期,常有一种金熊游荡在校园周围,这种熊来自加利福尼亚,被人们称为格瑞斯勒熊,不幸的是在二十世纪初期绝种了。伯克利决定让金熊长眠在学术的沃土中,于是,金熊成为一种强大的凝聚力,象征着学校的学术精神。正是伯克利大学的“金熊精神”,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等人才,至今仍然影响着伯克利师生。
(1)校园历史的感染
具有文化历史特征的校园,容易唤起人们对校园的珍视并使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识产生联想,从而转化成精神动力,给人们学习生活带来有益的影响。例如,择址于两江师范学堂的南京大学,虽然地处南京市中心,但一百多年来她静静地置身于闹市中,却依然保持自身的静谧。一代书法宗师李瑞清曾任该校监督,他强调中西文化的结合,培养我们自己的休谟、洛克、笛卡尔,他提出的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时隔多年其深刻含义依然给后生以启迪。每每跨进学校,到处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看到埋头苦读的身影,这样的校园环境对感染人的情绪,促进人的文化修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校园文化的熏陶
文化被人们所创造之后,就成了人们生活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影响人、塑造人、约束人。在校园文化表达中,将学校的各种文化用艺术形式展现给人们,使这种文化的内涵深入人心,渲染气氛。
(3)校园重大事件的教育
有过历史事件的校园应通过艺术手法的表达,使人们从事件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例如蒙那士大学计算机学院门前摆放着断桥的一段残骸,它并非标新立异的现代艺术,而是一起悲剧的遗留物,它非常醒目,意在提醒人们记住一场灾难。由于在桥梁的设计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计算错误,造成了澳大利亚历史上一次惨剧,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蒙那士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师生把断桥的残骸放在自己每日经过的大楼门前就是提醒自己以及后人,科学是严肃的,不能有半点差错和疏忽,严谨的治学精神带来的是脚踏实地的发展之路。
4.学科特点——通往特色文化校园
(1)理工科院校
早期的理工科校园环境设计严谨、理性、有序,呈现出对称、刻板、缺乏人文气息的特点。为了实现校园多元文化环境的形成,启发学生创造性的思考,现在的理工科院校可结合自身严谨、理性的特点,融入活泼自由的元素,例如,提炼并抽象学科特点的环境要素,营造理性有序、富于变化的校园,景观小品、雕塑在这方面能起到很大作用。法国高等电子工程师学校在法国工业门类扩张、现代电子工业人才缺口逐年增大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如电脑键盘一般的学校主体大楼,颇具现代感,楼前直冲云霄的雕塑象征着创新和突破,凸现了大学尖端科学的研究特色。通过抽象的、现代的表达方式来展现校园环境的精神风貌,不仅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其办学特点还能体现在环境设计上。
(2)文科院校
文科院校追求多变、浪漫的特点决定了其环境布局自由,建筑风格传统细腻,中西合璧,自然轻松,处处散发着浪漫、活泼的气息。校园环境的设计可挖掘其校园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或将校园文化通过碑刻、景观小品等形式展现在校园中,使校园不仅成为师生自由交流的开放场所,也使人们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洗礼。例如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开封的河南大学,100年前,这里是河南贡院的所在地,河南大学的建筑设计便传承了中西合璧的儒雅风格,环境小品的设计挖掘地域文化,体现出朴拙的特点,使整个校园呈现出开封古都的博大气势与文化气息。
(3)艺术类院校
艺术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注重人的创造力、艺术个性。因此,校园环境的设计更应该充满热情与张力、自由与大胆,尤其是校园环境的视觉效果,更应该融入学科特点,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例如四川美术学院,艺术院校的学科特性决定了其建筑采用大胆、夸张、富于充分想象力的结构形式,来体现艺术院校的艺术特质。
(4)医科类院校
医科类院校具有特殊的办学特点,校园设计中不仅要满足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要求,尤其注重临床实践——医疗,因此附属医院成为校园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在营造医科类院校校园文化氛围时,需要校园环境设计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综合分析能力,对医学符号、医药植物、医学文化等相关信息加以解读、诠释,最终形成赏心悦目并与校园环境相和谐的设计作品。通过对文化校园环境的建设,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激励自己,提高和明确自身的学习动力与目标。例如,广西医科大学巧妙地将著名中医人物及其所著理论精华,通过现代的大理石来表达中医文化的历史与神圣。
(5)农林类院校
农林类许多专业要求实践,这就要求在设计时考虑实习用地。例如在华中农业大学的校园内,学生即使不出校园也可参与动植物生产类、水产养殖类、兽医类、果树类、机电工程、食品工程、经济管理等各类教学实习。
(6)综合类院校
综合大学由文、理、医、农等学院组成,学科全面而丰富,例如哥本哈根大学,孕育了闻名世界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培养了存在主义哲学家克尔凯库尔,还有电子理论的先驱,量子理论的创始人。众所周知,这是一所综合大学,在很多学科领域有着自己的优势,在建设和展现综合大学校园时,就要展现其备受关注的学科,并使其具有综合大学的国际性和巨大包容性。哥本哈根大学的植物学院就体现了这一点,建立了学院植物园,在这里种植了世界各地的植物近三万个品种,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你所知道的任意一种植物,俨然一个专业的植物基地,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向人们普及植物应用知识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进入一个深刻变革和全面发展时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教育观念的更新,大学校园建设发展空前,于是,大学校园环境的设计也受到了格外的关注。大学校园环境的特殊性在于大学生是这一环境中的主体,教育主要是文化教育,因此大学校园环境的设计应该注重文化内涵的营造,使师生在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滋生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
[1]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56-77.
[2]涂慧君.大学校园整体设计——规划·景观·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4-66.
[3]韩延明.大学教育现代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24-25.
[4]理查德·P.多贝尔.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35.
[5]理查德·P.多贝尔.校园设计[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2.22.
[6]邵兴江.学校建筑: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23.
[7]丘建发.研究型大学的协同创新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8]姜辉,孙磊磊,万正旸,孙曦.大学校园群体——城市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3.
[9]何镜堂.当前高校规划建设的几个发展趋向[J].新建筑,2002, (4):5.
(责任编辑:徐国红)
On theCultural Expressionin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of University Campus
YIN LI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 464000,China)
Campus environment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ampus cultu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sign of campus environment,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campus environment,propounds the design method on the basis of creating campus environmental culture should be relied on background culture,regional culture,campus characters and subject features.
university campus;environmental design;art;culture
TU986.2
A
1009-3583(2016)-00154-04
2016-06-03
尹丽,女,河南信阳人,信阳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