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工作效益提升而阅读

2016-02-15 15:36高启山唐山市丰润区教育局教研室河北唐山063000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功利读书素养

高启山(唐山市丰润区教育局教研室,河北 唐山 063000)

为了工作效益提升而阅读

高启山
(唐山市丰润区教育局教研室,河北 唐山 063000)

唐山市师教处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师阅读行动”——“与好书为伴,与名师同行”系列读书活动。这是一项非常好的活动。作为教师,教学生读书,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做一个读书人,读过很多书;作为教师,要求学生学会读书,教师自己首先需要先会读书。

问题就来了:作为教师,我们该怎样去读书?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来谈谈自己的思考。

我把个人的阅读分为两类:一类是 “休闲型”阅读,一类是 “功利型”阅读。休闲型阅读是以丰富自己业余生活、获得精神愉悦为目标的阅读。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在进行 “休闲型”阅读——没事的时候,拿起一本书,从头读到尾,一边读,一边跟书中的人物、跟作者对话,跟作者一起喜怒哀乐,享受着 “读书生活”。信息时代就更方便了,拿起平板、打开手机或者坐在电脑旁边,搜索到自己喜欢的读物,在文字中去超然忘我。 “休闲型”阅读其实也有 “功利”,只是,这种功利是 “隐性”的,自然发生,等到有一天、有一件任务要完成,读过的内容会突然 “跳出来”,帮助你去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休闲性阅读,更多依兴趣而选择,可书可文,可因时间精力身体状况而不断延续或中断,读什么怎么读凭读者自身实际而选择。

“功利型”阅读的 “功利” 所指,是应用读书来解决问题,是为了解决对某事某物某理的认识困惑,为了对某事某物某理进行解释、辩析、建构而进行的读书学习。为了达成 “功利” 目的的阅读,不是闲下来的时候,而是发生在工作之中——阅读者把读书当成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需要 “找时间、挤时间”去读书,一边工作一边读书;不是依照兴趣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而是为了完成任务 “强制自己去读”;而且,要对阅读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提取、比较、综合、整理、编辑、运用,对某些材料要进行反复的思考。

“功利型”阅读,一定要有结果。因此,人们的 “功利型”阅读不是随意选择读物,而是依功利目标决定读物的选择,为了达成自己的 “阅读功利性”目标,阅读者需要主动、强制自己去寻找能帮助自己达成 “功利”目标的阅读材料,文章的、书籍的,纸质的,电子的,尽可能多地“去 “索引”与完成 “功利性目标”有关的阅读材料,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信息旳提取,整理加工,运用材料来解决问题。

任何一个社会人都存在休闲性阅读,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存在功利性阅读。尤其不是所有人都存在 “功利型主动阅读的生活”。但是,教师的阅读生活,更多的应该是 “功利型主动阅读”的成分。因为,教师每天都在教学, “教与学的新问题”每天都在发生,每天都在对我们 “高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出新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的去读书,用读书来迎接这些新的挑战,用读书来研究解决自己随时遇到的 “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完成。

教师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 “功利型阅读”,跟接受培训不同。很多情况下,教师接受培训,培训内容是 “外在加给”受训教师的,培训主题可能是教师关注的,也可能是教师没关注过的,甚至可能是培训结束,教师也没能关注。而 “教师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功利型阅读”,所选择的读物内容一定是与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理论的、实践的、经验的、案例的,这些读物都在从不同角度诠释着教师自己遇到的问题,提示着问题解决的思路,或直接或简介地呈现着教师要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方法策略。一个教师从 “新教师”到 “成熟教师”到 “智慧教师”,其实应该是在工作生涯中不断读书、不断用读书所得到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应该是 “主动地功利型阅读生活的过程”——没有谁上学时候所读过的书能够应用教师的一生。

至少,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是这样的——

中师毕业之后,我的阅读生活,更多是 “功利型”读书,通过学习,解决我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解决我在指导教师们改进课堂、提高教学效益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为,我既然要教学,我就得把我所任教学班级的学生学习成绩搞上去,把我追求的教学目标达成;我做了学校领导,我就得做一个能够帮帮助老师们解决问题的教导主任、副校长;我做了教研室主任,我就得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引领我区小学的教研工作——我无论在教育系统做什么,我都承担这一份责任。于是,我读了很多杂志,读了很多书,而且总是有针对性的去读——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去读。

在1985年,我要解决 “小学生作文的观察认识生活序列化训练”的问题,我读了朱作仁的《语文教学心理学》,陈昌邑的 《创造心理学》,用这些书籍中的理论指导我,结合教材来设计 《小学生观察认识训练序列》;1991年,研究新的课程标准,解决 “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的认识与训练问题”,我读了肖军和的 《论思维》,读了刘勰的 《写作之道》,研究了形象思维逻辑学与作家创作的关系,研究了”情动辞发 “的理论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为自己的 “观察作文、活动作文”奠定了最早的理论基础;1992年,为了解决阅读教学中 “理解语言、训练思维”的问题,我读了 《智力的工具》,再读了 《论思维》,系统思考了学生逻辑思维的问题,为阅读教学中用问题引导学生去逻辑思维奠定了理论基础;1996年开始,为了开展好学校的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我系统地阅读了 《儿童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还订阅了《外国教育参考资料》、 《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等专业理论刊物;2001年,为了完成我的课题 “小学研究性作文的探究”,我读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语文情境教学论》、 《素质教育在美国》、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原理、策略与研究》 《小学语文心理学导论》、 《小学学科教学论》、 《生活作文——日本作文教学思想》等专著以及另外三十多篇文章;最近两年,为了研究综合实践课程的效益问题,我又读了 《美国中小学生学科学习水平标准》、沈妮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表现目标》;为了研究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我系统阅读了 《这样教学生才肯学》、《教出乐观的孩子》、 《活出乐观的自己》、 《幸福教育》…….至于报刊杂志的文章读了多少篇,更是不计其数。

谁问我读过多少书?我也不知道。因为,我读书,不是为了让人们知道我读过书,而是要让自己知道:我遇到了问题,我该怎么解决,我为什么要这么解决,我这样解决有什么好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国内国外都有哪些观点、方法,哪些对我来讲,可能是更好的。——2016年1月17日,在唐山一中,北大蔡可教授作报告,谈指导学生 “多篇作品比较阅读”,谈 “项目学习”阅读,其实,我们教师的 “功利型阅读”更多的是采用这样的方式。

对学生来讲, “项目学习阅读”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多篇文章的阅读,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而我们教师的 “功利型阅读”,不是项目学习,而是 “项目研究”。我们一线教师的 “项目研究”不是大学教师、不是专业人员坐在办公室里的 “资料研究”,而是 “行动研究”——指向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为改变”的研究。但是,尽管我们是在做 “行动研究”,研究过程却离不开 “读书、资料学习”,离不开 “理论支撑、他人方法策略的启示”,离不开对与自己问题解决相关的读物信息的 “提取、概括、梳理、综合、辨析、加工改造、应用性验证”;离不开用理论对自己所遇到教育教学问题的成因进行判断,超出症结所在。

2001年在华东师大参加 “国培”的过程中,我给教师的 “功利型阅读”定位为 “研究性学习”(其实就是项目研究)。

我自己的读书经历中, “项目研究”阅读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读书解决 “认识问题,建构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的问题;一类是通过读书来建构问题解决的 “行为方式假设”的问题。

无论要解决那一种类型的问题,总不会 “一个问题——一篇文章——一本书”这样简单的一一对应,我总是围绕我要解决的问题,读很多资料 (从不同的书籍、文章中)去寻找到我信奉的理论依据,找到别人经验中我认为与我信奉的理论相一致的那些方法策略;然后再思考,哪些不能直接解决我的问题的方法策略,它是在用什么理论做支撑。这个时候,这些方法策略,都不是我拿过来就能用的,我得结合我的实际,把这些学习资料的观点、方法,综合起来思考——去对比,做综合,重编码,然后,变成我自己内化的东西,思考出有 “我的思考在其中”的问题解决设想;我也会将这些我学到的东西,与我自己过去学习、与我的学生过去的学习、与我听到的课堂实践相对对照,然后,找出 “共鸣”点。

这是为了解决问题,在用 “研究的方法”来学习。研究的方法,就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从不同的书籍文字中去寻找大家都认同的观点、彼此不一样的观点,对相同的观点尽心归纳,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思考,不同的观点,分别是从哪些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的,丰富对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的观点、方法的认识,从而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比如,我对语文素养进行解释的阅读过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提出了“语文素养”的概念。什么是语文素养?我找到了丁培忠老先生在 《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他这样解释: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它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读完以后,我不满意——我认为,丁先生的论述仅列举了 “语文素养”所包括的几个方面要素,但是他用 “列举事实”的方式来解释,没涉及到本质。于是,我翻阅其它领域资料,发现社会领域对 “人文素养”和 “科学素养”的定义方法)——

王永红在 《以科学的理性为基础》 (原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4、p18-12)中指出:“人文素养主要指人文知识、社会能力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科学素养主要指科学知识、技术、方法、理性能力和科学精神的统一”。王先生对 “人文素养”与 “科学素养”定义时,用了 “统一”这样一个词语。统一,是整合的、不可分的意思——合为一体。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称之为 “素养”,只有各要素统一在一起时,才能称之为素养。

根据王永红给 “科学素养”、 “人文素养”定义的方式,我认为, “语文素养”是 “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对语文及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的统一”,是 “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与语文相关的各要素的统一”。我们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成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教给学生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态度和人文素养”,而且更重要地是促成这些方面的要素在学生身上的“统一”。

这里之所以强调 “统一”,是基于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人们所学知识的过程中,经历 “冲突、同化、顺应”的自我心智加工的过程,要经历“行为、情感和认知方式的统整参与”。任何知识、能力、方法都会染上学习者个体的 “情感与经验”的色彩之后,才会 “内化”。这中间, “知识、能力、方法”等,是统一的——被情感和经验以自我个性化的方式统一的。 (而强调 “统一”,语文学习则不单单是念、抄、背,更需要语文实践活动,这是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应用、着眼于实践的理论基础)。

因此,我认为丁培忠先生对 “语文素养”所包含的相关的要素分析,要强调 “是诸要素的统一”。

不知道自己的思考是否是正确的,但是,至少这样的阅读思考之后,语文素养的解释是我自己的了。

再比如,我近期在研究 “小学阅读能力训练的序列”的问题,我读了如下内容:1.《语文课程标准》 (2011修订版)2.戴宝云等主编1988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小学教育改革丛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美国小学学科能力表现标准》;王芳在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发表的 《小学阅读教学目标细化分解策略》;王崧舟 《语文的事儿》;刘彩娇发表在 《基础教育》上的 《论教育学视野下的知识观》;香港中文大学祝新华 《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盛子明1982.1发表在 《小学语文教师》 《培养阅读能力的 “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二十世纪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吴格明发表在 《课程教材教法》的文章 《理性:语文课程改革不应缺失的价值坐标》……利用这些文章提供的资料,我结合自己过去在学校期间做的教材研读资料,初步罗列出了 “小学阅读能力培养的训练序列”。

我说了,教师的 “项目研究”阅读 (不去考虑这样的定义是否合适),是研究性学习,学习是为了研究解决问题的。

在这样的学习、研究过程中,一篇文章是要读完的。但是,整本书,未必都去一下子读完,只要从中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或许,一本书至看过了几个、一个甚至半个章节,能够用信息来达到自己的 “功利目的”,那么,这本书可能暂时就放下了。等过了一段时间,想起来这本书真的很有用,再拿出时间来读完,恐怕也未尝不可。——没去过毛泽东的卧室,但是,看过图片,毛泽东卧室中的图书,大多是中间夹着纸条的,我推测,是不是当时没读完,或者,当时觉得这部分有很重要的信息,方便他下次寻找方便呢?——我记得,我读 《二十世纪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其中,1955年的教学大纲关于“朗读的表述”,我看过很多遍,为的是思考“什么事朗读、怎么朗读”的问题。这本书中,与我思考有关的问题,我都是记了笔记的,但是,与我当时思考问题关系不大的,都 “跳了过去”。

因为每天都在思考问题,读书,也就成了习惯。因此,每天都会拿出时间、挤出时间来读书。我的经历中,无论青年时代还是 “老年了”,都会“读闲书”——“休闲型阅读”,让自己在读书中放松,陶醉在书中,没有找到黄金屋也依然愉悦得很;但是,我经常会因为读闲书耽误了思考问题而懊恼——用大约两周时间,读网络上自己感兴趣的小说,结果,突然想到了前段自己思考过的问题还没解决呢。于是, “闲书”放下了,与问题解决相关的书籍拿了起来。

一次,30年前小学毕业的学生请我吃饭。席间,有位双博士后。他讲他当时是为了跟爱人拉近平衡,而辞掉公职去读研、读博士,为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读了另一个博士后。我可没这份精力——据说,评正高级,得本科;而我,专科都是……。我确定自己不会再评正高级职称了,因为我这一辈子 “专科”足以。但是,解决自己思考的教育问题的路途上,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书需要自己去读。我得去读。

高启山,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主任,河北省特级教师,河北省首届中小学学科名师,在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课程建设、小学阅读能力培养和小学作文教学方面的研究有重要突破,论文曾在 《中国教育报》《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教学》《河北教育》 《教育实践与研究》等刊物发表,出版个人专著 《作文教学》 (上、下)。)

猜你喜欢
功利读书素养
功在自己,利及他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