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语文课堂的“维他命”

2016-02-15 13:31◆王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33期
关键词:维他命个性化文本

◆王 虎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龙苴中心小学)

个性化阅读:语文课堂的“维他命”

◆王 虎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龙苴中心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新课程理念下引领孩子在本真课堂中尽显童性,还课堂的原生态,凸显学生个性,从而实现有效阅读。

文本 个性化 有效阅读

新课程倡导下的个性化阅读,是凸显学生个性的张扬、生命活力的释放,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化阅读教学也是本真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引领孩子在本真课堂中尽显童性,还课堂的原生态呢?

一、个性化呈现:进入“蕴”空间

1.文本有通感

通感又叫“移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教学中善于运用多种感官的转换与交互,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的价值在于实现了心理认同。

例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月光曲》,课前,他播放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月光曲》,学生们凝神屏息地听着,他们的兴奋点都集中在这美妙的琴声上。这时,教师望着学生用庄重而舒缓的语调说:“同学们,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曾经这样说过:‘我的音乐只应该为劳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的一生谱写了许多曲子。我们现在听的就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片刻,教师把音量放小,接着说:“《月光曲》是怎样谱写的——”美妙的琴声和教师动情的讲述,扣响了学生的情感之弦,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富有暗示性的探究情境,也为教学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2.文本有角色

儿童在阅读时,总是将自己与故事中的人物对应起来,形成一个“角色自居感”。课文中许多贴近儿童生活或儿童喜爱的角色满足了这一心理需求。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将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3.文本有画面

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不仅画面有“形”,还有“境”,配以教师讲述进的“情”,从而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例如,我在上《蜗牛的奖杯》时,出示了蜗牛以前的样子和蜗牛现在的样子的图片进行对比,学生心中有一定的想法,接着就抓住孩子们的“口味”进行提问:“蜗牛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这样,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下,不仅解决了教学难点,也推动了教学过程的进展。

二、个性化体验:意与旨间的思辨

体验,作为名词,是学生亲历语言活动中的独特收获。作为动词,是主体跟生命密切关联的经历。表现在阅读教学中共有三种类型。

1.形象体验。它的基点是还原言语形象,让学生用心灵亲近之、拥抱之、体验之,从而获得美感的、情感的、道德的体验。

2.情感体验。它以生活情感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最终获得高于生活的情感。

3.意趣体验。它指向文章的主体意蕴,作用于学生的理智,以求“悦志悦神”的成长体验。

三、个性化感悟:对话凸显主体间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可以说它从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学生的激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课堂更具生气,更有灵性。

下面是我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时设计的一个教学环节。

师:为了后方机关和几千老乡的性命。小英雄将计就计,用自己的生命作代价,把敌人引进了埋伏圈。从这些地方你能感受到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先不急于回答,读读课文然后再回答。

生:又聪明又勇敢的孩子。

师:概括得真准确,老师换个词:机智勇敢。你觉得机智表现在哪地方?

生:就在他把敌人领进了埋伏圈。

师:刚刚还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现在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此时此刻你心里怎样?

生:非常难过。

师:能说得具体一些吗?

生:我们会记住他的,因为他不仅聪明,而且勇敢。

生:他是一个小英雄,我们恨这些鬼子。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恨鬼子!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自己读)

师:孩子们,用我们的声音把对敌人的憎恨表达出来吧。(齐读)

这样的课堂一开始也许是不顺利的,错杂横陈的问题不时跳出来,随时击破课堂的宁静,随时打断老师的思路,但当真正的阅读障碍扫清后,我们将迎来视野融合后孩子们思维激发、碰撞及言语生命的牧养。

四、个性化表达:言语得以牧养

阅读教学正是最利于开展创造性活动的时机,我们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

1.在阅读叩问中放飞创造思维

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实践是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与融通。因此,教师不必从自己的阅读期待出发提出预先精心设计的“问题圈套”,而是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待学生有感而发后再提出问题,或有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到文本中去探寻。

2.在未定意点处提升表达热情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找知识生成和扩展的空白,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创造潜能。

如在教学苏教版23课《孔子游春》第2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读春景说美句。

师: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大地、太阳、森林、轻风,无一不展现着她的美丽多姿,同学们,看看蓝天白云、彩虹星光,看看小溪飞瀑、山川河流,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学着书上的句式做做诗吧!(生静默思考片刻)

生:粉红的桃花是她娇艳的面容。

生:奔腾的江水是她甘甜的乳汁。

生:碧绿的草地是她飘逸的裙子。

……

师:大自然的美真是说不完道不尽哪!置身在这样的美景中,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生兴趣勃发,热烈地抢着回答)

……

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即兴仿说出优美凝练的句子,并走入课文描述的境界中,同孔子及其弟子一起感受春光,融理解、表达、朗读于一体,从而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汉语言的魅力。

3.在阅读评价中发展个性

(1)真诚的激励褒扬自信。《语文新课标》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教师不要吝啬赏识与赞许,如及时送上“回答真精彩!”“你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真了不起!”“你的表现很出色,老师很欣赏你。”等,就会让学生感到莫大的快乐。

(2)客观的肯定滋养童性。在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并不仅靠赞扬就能保护和维系,还应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的成功与进步,不足与错误,让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独特体验和大胆陈述的同时,通过对学生意见的恰当回应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并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意见进行反思并调整。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心灵融通,努力实现师生情感共振的磁场。引领他们走进文本的情境,从而实现有效阅读,凸显个性,让孩子在本真课堂中尽显童性。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

[2]佐藤学.宁静的课堂革命:教师的挑战[M].2013.

[3]罗玉蓉.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运用[J].发展,2010,(11).

[4]高建军.语文自主学习带给我们的启示 .2004.

猜你喜欢
维他命个性化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基于“维他命”模式的高中化学选考复习教学体系探微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成长维他命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个性化阅读:语文课堂的“维他命”
维他命之谜:为什么我们总想着吃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