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与重塑

2016-02-15 13:28郑方方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媒介价值观价值

郑方方

(河南师范大学 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河南 新乡453007)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与重塑

郑方方

(河南师范大学 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河南 新乡453007)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明显嬗变,主要表现在价值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变迁,价值取向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变迁,价值目标由理想化向功利化变迁,价值参与由被动性向主体性变迁。自媒体的传播速度、方式和主体等都是引起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影响因素。高校可以通过巩固主导价值体系,引导校园舆论传播,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来重塑大学生价值观。

自媒体;大学生价值观;嬗变;重塑

2003年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了谢因·波曼和克里斯·威廉的WeMedia研究报告,将自媒体定义为:“普通大众经数字科技强化后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事实和新闻的途径。”[1]他们认为自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受”关系,大大增强了普通受众的话语权,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媒体。2010年以来,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借助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信息生产、传递与接收平台,我国进入以个人传播为主的自媒体时代。在数字化生活方式下,自媒体成为大学生分享观点的“发声器”,凝练意见的“集结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也深深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

一、自媒体的特点

(一)传播速度即时、快捷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的信息从发出到反馈需要经过“把关人”的审核,受众获得信息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而自媒体利用其终端渠道的多样化和信息沟通的快捷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针对性和接收的即时性。自媒体网络用户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经营自己的“媒体”,即时、快捷、自由地浏览、评论、转载信息并分享、发布个人生活和观点,最大限度满足了他们对便捷生活的要求。

(二)传播方式双向、交互

传统媒体中的信息发布者大多局限于精英传播主体,在特定的时间向受众们单向地传播信息。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是被动的,并且缺乏与发布者之间交流反馈的机会。相比之下,自媒体的传播受众在接受信息时享有选择权,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交流过程是双向的,具有很强的交互性[2]。自媒体用户既可以浏览微博、微信和社交网站上的内容,还可以在个人账户中发表个人见闻与见解,或者对他人的信息进行评论与实时互动。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个自媒体参与者既是信息内容的浏览者和接受者,也是信息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正因如此,自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交互和反馈也更加迅速及时。

(三)传播主体平等、个性

传统媒体时代,信息话语权掌握在精英阶层手中,信息传播的方式是“点对面、一对多”的,传播主体不可能为某个受众个体单独制作信息、出版读物或播放影像。而自媒体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其“草根”的特质,即“自”。 自媒体的传播者和受传者具有平等的地位,平民阶层实现了从未有过的广阔的话语权。在眼下的自媒体时代,使用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号的人群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人用电脑、手机等自媒体终端建立起了个人的信息媒体,用于发布个人生活、推送相关信息、增强社会交往、获得所需资源。同时,自媒体提供了“点对点、多对多”的信息传播服务,大数据时代的传播主体可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通过信息推送技术为其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

二、自媒体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现实表现

价值观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行为与事物的准则。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期,自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快捷、开放极大地延伸了学生的认知世界,满足了他们开阔视野、锻炼能力的社会化需求。自媒体个体化、平等化、大众化的特质极大地解放了大学生的媒介话语权,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生活方式与求理解、求尊重的心理需求契合,为其提供了发表观点、汇聚意见、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最佳场所。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其中20岁到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9%,青少年是使用自媒体最活跃的群体。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工具、文化现象以及潜移默化教育形式的载体,正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引发他们价值观念的嬗变。

(一)大学生价值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变迁

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性趋于完善,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觉醒也越来越早,个性特征愈加突出,个体需求更加鲜明。大学生们更多地将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视作展现自我生活体验、宣泄微观情绪感受的平台。他们在个人账户中以“我”为主体,以“自我”为中心,关注身边的朋友圈,关注带有个人喜好色彩的微博“大V”和微信公众号,用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输出观点、分享生活,获得一种自我展示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体现。这深深影响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人际交往、价值选择等方面的态度与表现,容易显现自我中心倾向,甚至个体意识膨胀。

(二)大学生价值取向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变迁

与个人主义意识加强相伴而生的是价值标准的日趋多元化。自媒体是一个开放的、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系统,新旧观念交替、冲突,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我们认同多元文化的积极意义,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它使大学生否定和解构了传统的“价值共识”。大学生通过自媒体接触到各种价值理念、社会思潮、文化意识和生活方式,在他们的话语空间里,并不存在某个占主导地位的价值标准[3]。他们反对单一、线性的价值观,价值评价标准从绝对、严格、单一逐渐转向客观、理智和包容、多元。除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等主流的传统价值取向外,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也表现出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价值取向。

(三)大学生价值目标由理想化向功利化变迁

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普遍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而容易忽视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自媒体时代塑造的一夜成功梦,助长了大学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他们往往表现出理想主义倾向的价值选择,却忽略了真正成功所必需的背后的努力。不少大学生把金钱作为衡量自己人生成功的标准,把享乐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导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现混乱,淡化了社会责任感,也冲击了传统的道德价值观。

(四)大学生价值参与由被动性向主体性变迁

自媒体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媒体的限制,更加凸显使用者的主体地位。自媒体不仅意味着一种新型的传播介质,也深刻地改变了大学生的价值参与和交往实践方式,赋予了大学生独立发布信息和创作文本的能力,为大学生塑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发声”空间。他们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为积极主动的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通过制作文本、图像、视频,针对社会热点、时事政治、校园生活、娱乐新闻等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媒介参与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不再被动地遵循以往的道德规范、价值标准,而是要求亲身体验和自己有关的道德规范、价值标准以及道德行为的判断。

三、自媒体时代如何重塑大学生价值观

(一)加强正面引导,巩固主导价值体系

在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更要充分发挥和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大学生只有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和必要性,才能自觉抵制不良价值观的消极影响。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利用传统媒体教育引导的同时,还要积极利用自媒体的优势,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建立贴近学生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平台,拓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空间;发起微博、微信公众号的专题讨论,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与自身面临的思想困惑结合起来,通过贴近生活的事件分析,结合文本、图片、动画等多种方式,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生动形象地开展价值观教育。

(二)转变教育观念,引导校园舆论传播

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大学生媒介素养是指大学生对媒介信息进行选择、理解、质疑、评估以及制作、生产的能力。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分析、判断媒介价值的渠道大多基于个人的感性认知和经验判断,媒介素养及相关教育非常缺乏。 高校应努力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系统化构建与实施,编写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教材,推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举办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网络知识竞赛、微博设计大赛等活动,搭建广大学生参与媒介实践的平台,培养大学生正确使用媒介的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并以怀疑、批判的精神审视自媒体信息,提高客观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培育大学生意见领袖,发挥同辈群体的引导作用。在人人都拥有麦克风和话语权的自媒体时代,价值观不够稳定的大学生们需要有意见领袖来引导、指点和带动。“任意意见领袖所营造的一条舆论的正弦波,就必有一条群众自发参与的余弦波与其相对应。”[4]同辈中的意见领袖在大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学生工作者要在学生中发展由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学生网络管理员、微博版主等组成的“意见领袖”队伍,通过专门的媒体言论素质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政治大局意识,掌握信息和透视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够营造氛围引导舆论。平时积极活跃在校园各级自媒体平台上,围绕大学生共同的需要、兴趣和关注,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语言,用正确、积极、健康的观点参与聊天,客观评论、有针对性地转载,扩大舆论效应,从而构建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大学生精神共同体。

(三)完善教育手段,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促成主流媒体与大学生自媒体跨界联合。在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转变思想,转移阵地,扩大工作领域,建立主题新颖、议题时尚、凝聚力强的校园官方自媒体平台,也要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通微博、微信,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号,并不断提高微博、微信内容的专业化、吸引力和利用的深入度,主动把握自媒体的舆论主导权,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实现校园官方“主流舆论”的引导与大学生“民间舆论”之间的对接融合、信息互动与优势互补,营造“校生合一”的自媒体舆论场。学生工作者构建并融入师生共同参与的网络圈。网络圈即在网络中因为某种原因联系在一起的人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远离涉及违法、色情、暴力的不良圈子,培养学生自律和慎独的网络意识,营造师生共同参与、内容积极向上的网络圈子文化。以辅导员、班主任为核心,以学生骨干和广大学生为主体,以班级、专业、年级或学院为单位,搭建不同层次的微博、微信平台,提高师生的参与度。通过推送消息、发布观点、转载文章、上传视频、发起讨论、后台解疑等方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并及时将不良情绪控制在萌芽状态,在润物无声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不断发展与更新的自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引导与塑造,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牢牢把握时代的发展规律,紧密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才能真正构建大学生现实和虚拟的双重精神家园。

[1]周丹.调查性报道:纸媒在新媒介环境中的起航之帆[J].新闻爱好者,2012(5):73-75.

[2]赵勇.“自媒体”时代的共识引导[J].中国行政管理,2011(11):103-104.

[3]张兴海,朱明仕.价值判断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论析[J].思教教育研究,2014(3):64-67.

[4]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课题组.自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机遇和挑战[J].新华月报,2012(4):48-51.

2016-05-10

郑方方(1987-),女,河南汤阴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671-9476(2016)06-0067-03

10.13450/j.cnki.jzknu.2016.06.15

猜你喜欢
媒介价值观价值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